書法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它有深厚文化底蘊和獨特藝術魅力,一直受人們推崇與喜愛。
時代發展、藝術觀念多元化,一些書法作品面貌和傳統審美不一樣了。在書法界,這種現象叫 “丑書”。
“丑書” 指形式和內容上與傳統書法規范差異大的作品。這類作品常被覺得缺少傳統書法的規范性和美感,有人甚至覺得這是對祖宗文化的違背。像王墉、沃興華、王冬齡、曾翔、張強、邵巖等書法家,他們的作品在書法界引發很多爭議和討論。
這些書法家在學術界和書法界有專家、教授、博士生導師等頭銜,聲譽較高。但他們的書法作品因獨特風格和表現形式,常被一些人誤解、批評。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當代書法藝術在傳統與創新之間的矛盾。
今天要介紹一位在書法界影響力大的著名人物。他的作品因獨特藝術風格和深邃內涵,獲得一部分人高度評價。但因大眾難以理解,被一些人錯當成 “丑書”。這種誤解對這位書法家的藝術成就來說,是不公平的。
于明詮,原名于明泉,別署于是乎等,1963 年出生于有文化氛圍的家庭。他在中國書法界有名氣,有獨特書法風格和深厚藝術造詣,是當代書法界重要人物。
于明詮擔任中國書法家協會行書委員會委員、山東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山東藝術學院教授、山東省高校重點學科首席專家,這些職位體現他在書法領域的專業地位以及在學術界、教育界的影響力。他是當代書法界行書方面的重要人物,影響力和貢獻大。
上世紀末 “流行書風” 盛行,于明詮的成名與這一時期緊密相關。當時書法藝術有大變革,很多書法家嘗試突破傳統、探索新藝術表現形式。于明詮和王墉、沃興華、何應輝等知名教授在變革中走在前列,他們在書法創作上大膽嘗試,在理論上深入探討研究,是現代書法的引領者之一。
于明詮的書法作品風格獨特、內涵深邃,獲廣泛贊譽。其行書作品有傳統書法韻味,也有現代藝術創新。筆法流暢自然,結構嚴謹又靈動,墨色變化豐富,帶來強烈視覺沖擊力。他將傳統與現代完美融合,作品在書法界獨具特色 。
于明詮教授理解傳統法度,見解獨到,在書法藝術探索中,走出一條尊重傳統又有創新的藝術道路。他的書法作品以傳統為根基,卻超出古典書法范疇,呈現獨特藝術風貌。
于明詮教授在書法創作中融合碑學與帖學精髓,形成碑帖結合的獨特路徑。其作品兼具碑學的雄渾大氣與帖學的流暢自然。這種融合不是簡單拼湊,而是深入探究碑帖特點后進行的有機結合與創新。所以,他的書法作品意境高遠,甚至有超脫世俗之感。
近百年來,書法界探索碑帖融合。方式包括以碑入帖和以帖化碑,這促進了書法藝術發展。于明詮教授參與了這方面探索,且有成果。他的成果既體現于作品呈現效果,也體現于對傳統與現代的理解和見解。
中國書法家協會專家指出,于明詮教授在書法創作中借鑒繪畫的宿墨法、淡墨法等技法。他運用不同濃淡墨色,巧妙搭配塊狀用墨,讓書法作品有鮮明層次感和立體感,增強了碑帖融合的藝術效果。他在字法、筆法、章法上表現出色,展現出深厚書法功底與高超藝術造詣。
若要理解和感受于明詮教授的書法藝術,觀者需有二十年以上研習碑帖的經歷,需全面了解書法史,還需具備現代化藝術思想。具備這些條件,才能領會于氏書法內涵,感受其獨特藝術魅力。
于明詮教授書法創作時精準控制書寫速度與節奏,體現出他對書法藝術的深刻理解與獨到見解。他倡導書寫時把握 “隨意” 與 “節制”,這不僅關乎書寫技巧,也是一種藝術心態的把握。憑借這種心態,他的書法作品在自由揮灑和嚴謹法度間達成微妙平衡。
于教授融合碑帖風格,其書法既有碑學的古拙樸茂,又有帖學的氣韻通暢。作品中墨色濃淡變化自然和諧,有層次感,且賦予作品不凡氣度。這種處理方式,既不刻意追求高深,也未流于媚俗,展現出高雅又質樸的藝術追求。
于明詮教授的書法作品,因獨特藝術風格和深邃內涵,獲書法界高度評價。其作品不能簡單歸為 “丑書”?!俺髸?通常含貶義,指那些過度追求形式怪異、忽略書法內在美的作品。但于教授書法,無論技法還是藝術表現,都體現出他對傳統書法的深刻理解與創新精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