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書已經成為當今書壇現象級話題,盡管這個詞充滿貶義,但是伴隨著越來越多的創新書家被列入丑書行列,丑書儼然已經成為創新和個性的代名詞,所謂的丑書橫行也暗示著當今書壇創新氛圍濃郁,當今書家都在努力塑造個性,不再滿足于復刻古人。
當今書壇被列為丑書大師的幾個代表人物包括王冬齡先生、曾翔先生、邵巖先生、王鏞先生、張旭光先生等等,都是當今書壇的領軍人物和風云人物。
這樣的人都被認為是丑書大師,讓那些沒有進入丑書大師行列的當今書家們顯得有些尷尬,沒有被罵丑書似乎代表著這位書家還不夠知名或者還沒有鮮明的個性。
為什么當今絕大多數書家都會被噴丑書,著名書法家張旭光先生曾說過,如果我的書法被所有人都認可,我會認為是失敗的,我的書法一定是只有少數認同我書法理念的人和具備一定藝術審美的人認可。
張旭光先生的這種觀點并不孤立,而是當今很多書家秉持的觀念,書法已經成為純藝術,書法家注重的是表達獨特思想,這種獨特思想絕非普通的世俗觀念,所以不應該被直觀感受到,而需要深入品味和思考,甚至需要和作者深入溝通才能夠理解。
所以如果書家的作品得到很多人的認同,就意味著作品沒有被注入獨特的思想,沒有獨特的靈魂,沒有獨特的個性,那么這種作品必然格調不高,必然不入品。
但是張旭光先生的這種觀點也意味著書家在刻意背離大眾審美,這也許就是當今丑書橫行現象的主要原因,書法家主動背離大眾審美,而大眾又不愿跟從書法家創新的腳步,于是雙方的審美差距越來越大。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當今的丑書大師都是一些極具個性的創新名家,他們在忘我的探索中不斷遠離了大眾審美。
當然當今書壇也不乏濫竽充數者,當今也有不少人憑借模仿復制、搞怪出奇試圖躋身丑書大師行列。那么應該怎樣識別真正的丑書和真正的藝術呢?
這個問題不但對于普通民眾是十分困難的,更會難倒一些專業書家,這就是為什么部分自詡為書法家的人也在痛斥丑書。
想要真正的識別真假丑書,只能加強個人的藝術修養,不能僅僅局限于書法的學習,而要更多的涉獵其它藝術門類,更不能閉關面壁,而要擁抱時代,豐富個人閱歷。
即便如此也未必真正能夠識別真假丑書,那就需要對作者深入了解,了解其書法經歷和書法理念,才能夠真正了解對方是沽名釣譽還是曲高和寡。
如果這名書者曾經對傳統書法有深刻的理解和深厚的造詣,那么他的創新就值得思考。
不過這些要求也許對普通民眾來說還是太高,那么普通民眾該如何面對丑書呢?
曾經有一則笑話講的是一只小狗在一個藝術展上拉了一泡屎,結果眾多參觀者被這泡狗屎吸引,認為這是某位藝術家的作品,從而圍繞著狗屎展開了豐富的討論,甚至忽略了其它真正的藝術品。
有時候藝術和糟粕、高雅和低俗只有一紙之隔,當它能夠帶給你思考,它就是藝術品,如果不能那就是糟粕,僅此而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