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作飚
山東沂水人,1993年深造于中國美術學院,2010年畢業于廣西藝術學院并獲碩士學位。現為臨沂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書法家協會理事、篆書委員會副主任。
唐·歐陽詢《張翰帖》
25.1x37.1cm
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張翰帖》也稱《季鷹帖》、《張翰思鱸帖》,原屬《史事帖》,是唐代著名書法家歐陽詢存世四件墨跡之一,十分珍貴。此帖的書法特點是字體修長,筆力剛勁挺拔,風格險峻,精神外露。對開有瘦金書題跋一則,是宋徽宗趙佶在賞鑒之余寫下的心得。他評此帖“筆法險勁,猛銳長驅”,并指出歐陽詢“晚年筆力益剛勁,有執法面折庭爭之風,孤峰崛起,四面削成。”
【釋文】張翰字季鷹,吳郡人。有清才,善屬文,而縱任不拘,時人號之為江東步兵。后謂同郡顧榮曰:天下紛紜,禍難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難。吾本山林間人,無望于時。子善以明防前,以智慮后。榮執其(疑缺“手”字)愴然,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鱸魚,遂命駕而歸。
此段文字見于《晉書·文苑》及《世說新語》等書中,但均屬節錄。張翰是西晉吳郡人,富于才情,為人舒放不羈,曠達縱酒,當時人將他喻為三國魏時“竹林七賢”之一的阮嵇(阮嵇曾為步兵校尉,人稱阮步兵),稱他“江東步兵”。他追隨賀循至洛陽做了齊王的官,但他并不快樂,時常思念江南故鄉,于是萌生隱退山林、遠離亂世之念,后終棄官回鄉。
臨歐陽詢《張翰帖》
臨歐陽詢《張翰帖》 局部對比
原帖局部
張翰字季鷹,吳郡人。有清才,善屬文,而縱任不拘,
時人號之爲江東步兵。后謂同郡顧榮曰:天下紛紜,
禍難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難。吾本山林間人,
無望于時。子善以明防前,以智慮后。榮執其(疑缺“手”字)愴然,
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鱸魚,遂命駕而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