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自主擇業、逐月領取退役金相比,轉移安置最大的好處就在于穩定。這兩年,這個觀點得到了不少戰友的認同。就像春節前,有老戰友發消息說,單位發了目標考核獎,感覺挺不錯。雖說在地方工作平淡,但收入相對穩定。這位戰友當時選擇了轉移安置,可不少戰友之前還勸他選自主擇業,覺得那樣能“躺平”。
近兩年,尤其是這段時間,大家感觸頗深。經濟波動,就業壓力明顯增大,有些戰友個人防風險意識不強,投資創業容易虧損,還不懂及時止損,穩定仿佛成了一種奢望。
對于咱們退役軍人來說,在轉業安置、自主擇業(現在已沒有自主擇業了)和逐月領取退役金之間做選擇,很多戰友都搖擺不定。轉移安置最大的優勢,無疑就是那“鐵飯碗”。幾十年來,轉移安置政策一直都在,從未取消過,其發展穩定可見一斑。這種體制內工作的穩定性,確實得到了很多戰友的認可。
以前我在西藏工作時,老科長后來提拔到人武部當副部長,副團級。當時有自主擇業政策,他卻沒選,而是選擇轉移安置到重慶,進了一個很不錯的四級部門單位。現在有些戰友選擇逐月領取退役金,我想,可能是他們在部隊發展得不太順心。要是在部隊發展得好,轉移安置肯定也差不了,正團以上就是副市級待遇了。就是因為在部隊干得不是特別出色,才干脆選擇逐月領取退役金,想著回到地方再證明自己。畢竟逐月領取退役金,每個月有筆錢保底,不管是創業還是打工,要是能成功,那可就兩全其美了。
但和轉業安置的穩定性相比,創業甚至打工都充滿不確定性。尤其是創業,失敗的幾率遠遠大于成功的幾率。就算是打工,咱們在部隊待了二十來年,都43歲多了,打工能有啥優勢呢?開滴滴、送外賣,面子上拉不下來;說去當保安,也只是嘴上說說。現在跑滴滴,一天跑15個小時,一年下來也掙不了幾萬塊錢。可轉業安置就不一樣了,相對省心,還有時間照顧家庭。
所以說,“穩定”二字,至關重要。在部隊辛苦了二十多年,要是回到地方又折騰二十多年,最后挖個大坑,退休后可咋辦呢?反正我個人建議,逐月領取退役金的政策,對于軍士來說比較合適,因為他們年齡相對不大,好多可能就36、37歲,逐月領取退役金后找份工作,就算自己繳社保,待遇也不低。畢竟軍士轉業一般是進事業單位,工資和行政公務員還是有差別的,所以軍士選擇逐月領取退役金可以理解。但軍官選擇逐月領取退役金,還是得多考慮考慮。
人這一輩子分好幾個階段,要是戰友選擇逐月領取退役金,在部隊20年,回到地方再拼20年,60歲退休。這40年,你是想用在部隊20年積累的東西,去折騰未來20年的不確定性,還是求個安穩呢?我個人覺得,未來轉業安置應該還是會成為更多戰友的優先選擇。
大家對此怎么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