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夏天,同事老張的侄子小磊攥著高考成績單蹲在院門口發呆。分數剛過專科線,這個農村娃的眼里滿是迷茫。我遞給他一根煙:“去當兵吧,部隊能把泥疙瘩煉成鋼。”誰曾想,這句話竟讓這個18歲的少年在軍營里咬牙拼了八年,硬生生把人生翻了個面。
小磊當兵的頭三年,就像新兵連的綁腿沙袋,每一步都沉得喘不過氣。他在南沙守過礁,三個月見不著陸地;在西北戈壁站過夜崗,睫毛都能結冰碴。第五年探親回家,小伙子手掌的老繭能刮火柴,可說起未來卻直撓頭:“叔,今年想退伍復學,可24歲讀大專......”我盯著他迷彩服上曬褪色的臂章,突然拍桌子:“再當三年!在部隊把學歷掙了,黨票拿了,退役考人武專干!”
這話把老張急得直跺腳:“孩子都25了,再耽誤三年咋找對象?”我翻出手機里的政策文件一條條算賬:服役滿8年加10分,黨員再加5分,大專學歷卡著報考門檻。小磊咬著后槽牙給連隊指導員打電話申請留隊時,手抖得按不準數字鍵。
真正的淬火從報名遠程教育那天開始。小磊的教材永遠揣在戰術背心夾層,海訓間隙別人癱在沙灘上,他頂著太陽背毛概重點。有次武裝泅渡考核,他凌晨四點就泡在海里加練,上岸時迷彩褲里居然掉出泡發的《應用文寫作》。指導員查夜崗撞見他打手電補作業,紅著眼眶往他兜里塞了包潤喉糖——那周他剛帶著突擊班拿了比武金牌。
2021年冬,三場大雪封了營區。小磊攥著燙金的黨員轉正通知書,在電話里哭得像個新兵蛋子。那天他正發燒39度,卻死活不肯下巡邏車。后來才知道,同批競爭的兩個士官都是師部比武尖子,他能突圍全靠連續三年拿的“優秀士兵”勛章。武裝部來政審的干部翻著他半人高的榮譽證書,感嘆:“這兵骨子里帶著槍油味。”
今年春天,退役名單公示那天,小磊的檔案袋里已經躺著國家開放大學的畢業證。人武專干筆試考場外,一群年輕人圍著這個黑瘦精干的老兵問東問西——28歲的他在考生堆里確實顯眼。放榜那天,老張在辦公室嚎了一嗓子,震得茶杯蓋直跳:筆試第一,面試第一,總分甩開第二名13分!
上周去小磊新單位辦事,見他正給民兵講解單兵電臺操作。陽光穿過訓練場的梧桐葉,在他筆挺的制服的上跳動。這個曾經連普通話都說不利索的農村娃,如今操著帶兵人的口吻說:“戰術素養要往骨頭里刻,就像當年我們老班長......”我突然想起他新兵時被海浪打翻的狼狽樣,眼眶猛地一熱。
八年,足夠讓一株小白楊長成防風林。部隊這所大學校最神奇的地方,就是把吃苦的日子釀成后勁十足的陳酒。那些在哨位上背過的知識點,在戰備包里捂熱的理想,終會在某個清晨變成叩開新生活的敲門磚。軍裝穿在身上是責任,揣在兜里是底氣——這話,如今小磊的筆記本扉頁還寫著呢。
(經歷如有雷同,實屬巧合,請勿對號入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