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冀云客戶端4月11日訊(記者 陳思思 王嵐)今天上午,第四屆中醫藥抗衰老大會在浙江烏鎮拉開帷幕。此次大會以“科學抗衰老·解鎖健康長壽密碼”為主題,匯聚來自全球多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抗衰老研究的前沿進展和未來圖景。
第四屆中醫藥抗衰老大會現場。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陳思思 攝
氣絡學說精氣神理論引領中醫藥抗衰老突破
近年來,抗衰老研究成為世界生命科學領域關注的前沿和熱點。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團隊提出基于DNA甲基化數據的“表觀遺傳時鐘”,通過血液等組織樣本預測生物年齡;來自西班牙奧維耶多大學腫瘤研究所和法國巴黎大學的科學家在《Cell》雜志發表的綜述論文,創造性提出了衰老的十二大標志物,進一步幫助人類理解衰老的發生、發展,以及如何干預衰老進程。
而在中醫藥領域,抗衰老研究同樣取得突破性進展。以中醫氣絡學說精氣神理論為代表的中醫原創理論體系,從“精—氣—神”整體觀切入,揭示衰老的核心病機和系統干預路徑。
河北省絡學創新醫藥研究院教授賈振華致辭。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王嵐 攝
“腎精虛衰是衰老根本,元氣虧虛是衰老關鍵,形神耗損是衰老表現。”大會主席、河北省絡學創新醫藥研究院教授賈振華在《氣絡學說精氣神理論指導中藥抗衰老研究》報告中指出,腎之精氣盛衰貫穿人的生、長、壯、老、已全過程,這讓補腎精成為抗衰老的關鍵。在氣絡學說精氣神理論的指導下研發的八子補腎膠囊,已通過系列研究證實可通過干預“減少衰老細胞”“維持線粒體穩態”“調節表觀遺傳”“維持干細胞活力”等生物學層面八大衰老標志物來延緩衰老并防治衰老相關的疾病,這與西方研究中衰老多機制交互作用的理論形成共振。
“整體與系統衰老同步發生,是多種老年性疾病高發的根本原因。”賈振華表示,衰老是機體各組織器官功能隨年齡增長而發生退行性變化的過程,其本質是自我修復能力下降。全身衰老與系統衰老同步,不僅讓人失去機體功能,也是罹患癌癥、糖尿病和阿爾茨海默病的最大危險因素。
中國工程院院士朱立國致辭。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王嵐 攝
中國工程院院士朱立國指出,“中醫延緩衰老的核心法則是使機體恢復陰陽平衡協調的狀態,即臟腑的協調、形神的協調、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協調。” 骨骼衰老發生的病因病機主要為腎精虧虛、氣血不足等,多項研究證實,八子補腎這一補腎精藥物可以顯著改善從30到80歲人群腎精虧虛所致衰老癥狀,并有效改善骨骼微結構,提升骨強度,抑制骨吸收,提高骨質量,起到抗骨骼衰老作用。
為健康老齡化提供“中醫藥方案”
截至2024年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首次突破3億人,占全國人口的22.0%。在深入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背景下,“中醫藥以其‘治未病、調根本、促平衡’的獨特理念,成為應對衰老相關疾病、實現‘健康老齡化’的重要途徑。”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主席馬建中致辭時表示。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主席馬建中致辭。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王嵐 攝
會上還發布了《中醫藥干預衰老專家共識》。該《共識》由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抗衰老專業委員會聯合海內外致力于中醫藥干預衰老研究的多學科專家共同形成。在《共識》中,對氣絡學說精氣神理論及八子補腎膠囊的作用機制作了進一步闡述。
《中醫藥干預衰老專家共識》發布現場。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陳思思 攝
目前,八子補腎膠囊相關科研成果已在國際期刊發表近二十篇SCI科研論文。隨著人們對健康需求的不斷提高,中醫藥的整體觀、辨證論治的理念和獨特的治療方法,也越來越受到國內外的關注和認可。
從中醫古籍到國際頂刊,氣絡學說精氣神理論的抗衰老創新成果不僅是中醫藥現代化的縮影,更揭示了一條傳統醫學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的新路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