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道電影
vol.113
“好作品是需要反復打磨的,
不是說一拍腦袋就拍。”
短視頻|言寺、一昂
文|一昂
攝像|復合型人才
孫儷新劇《蠻好的人生》開播。
短短5日,就成為了全網熱度最高的劇集,更是因收視破2的成績問鼎全網收視榜。可見,外界對于“娘娘”孫儷的新劇始終有著極高的熱情。
除了孫儷之外,導演更是拍攝了《小歡喜》《小敏家》《如懿傳》等一系列口碑佳作的導演汪俊,此次不再聚焦“小”系列的家庭劇,而是選擇以輕喜劇的方式打開保險行業。
兩人的強強合作,自然帶來了“1+1>2”的效果。
做客1905電影網《品道電影》時,導演汪俊坦言,終于等到了孫儷的合作。只是如今劇集剛剛開播之久,他面對市場仍有好奇。
開播第一天,他接到了身邊很多好友的電話和微信的問候。 他的姐姐告訴他,開篇快節奏的敘事,讓自己看得很過癮。 汪俊也好奇,不同于以往自己生活流的敘事方式,會不會吸引更多銀發觀眾之外的人呢?
這個答案仍需未來的反饋給予解答。 只是對他而言,當下看到《蠻好的人生》的播出,是一次對當時創作的回望。
1
電視劇《蠻好的人生》定剪回到家后,導演汪俊恰好看到了該項目的早期劇本,他坐在一旁簡單翻閱,感覺已經完全是兩個東西了。
那已經是2022年前后的故事。
導演汪俊和孫儷一直希望能有合作的機會,但過去種種因素,始終沒有合作成功。直到這個劇本的出現,不管是人物,還是故事,都吸引了彼此,一拍即合,開始了反復打磨。
汪俊和編劇費慧君、演員孫儷在保留劇本人物關系和劇作框架下,幾乎推翻了原劇本中的所有案件。畢竟劇集聚焦保險行業——距離大眾非常近,但存在一些誤解的行業,劇作團隊前期做了大量的田野調查。
在劇集中,魏總(馮雷 飾)對保險行業始終戴著有色眼鏡,是胡曼黎(孫儷 飾)啃不下來的“骨頭”,正如現實中,不少對保險有所誤解的觀眾,可能會被過去不規范的行業體系誤導。
故事里,胡曼黎要讓魏總打消這種顧慮;現實里,創投團隊則希望觀眾能重新了解保險。
“每個案件一定要生動,要讓人非常可信。”汪俊覺得之前案例并不獨特,希望能拉近觀眾距離,“我們現在的案例就是一串冰糖葫蘆,只要咬上一口就放不下了。”
孫儷則對胡曼黎有著較大的想法,用演員的行話說,就是找毛邊。
慢慢地,這個原本看起來非常完美,甚至有些瑪麗蘇式的人物,被加入了一些虛榮心,愛撒謊的細節,這些缺點反而讓胡曼黎這個角色一下子變得更加鮮活。團隊都不希望胡曼黎的成長淪為“從被拋棄到立志搞事業實現逆襲”的常規大女主戲。
這種“毛邊”并不是單一片面的。人遇到問題時,往往會忽略自身因素,找尋主觀問題,這是人本身的弱點和缺陷。
胡曼黎的成長正是一種這樣的過程。
比如在故事剛開始時,她被發現當年曾經幫人騙保。站在胡曼黎的角度,因為她自己就是母親的身份,她能體會對方的悲哀,所以她默許了這種行為。
這是基于胡曼黎的善良,恰恰如此,她過去多多少少打了不少擦邊球。孫儷和編導團隊在討論過程中,通過這些種種的遭遇,讓角色變得有血有肉,更加豐滿。
汪俊在創作中始終堅持,“好作品是需要反復打磨的,不是說一拍腦袋,覺得可以就拍什么的,它需要背后有大量的這種刪減修改的工作。”
2
孫儷進組拍了沒幾天,就問汪俊導演,原來這部戲是個喜劇啊,更是自我調侃,“這部戲殺青之后,我就是喜劇演員吧?”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孫儷更多是《甄嬛傳》里大氣威嚴的甄嬛,而在《蠻好的人生》里的胡曼黎,變得更市儈。
人如其名,曼黎等同于money(金錢)。
她在故事前期,完全是個掉進錢眼里的人。但遇到做事非常軸的薛曉舟(董子健 飾),兩個歡喜冤家時常你言我語互嗆的場景,總會產生很多歡樂。這導致兩人經常演著演著,就被對方逗得笑到無法對戲。
每每到這個階段,他們都會向導演求救。 汪俊過去當過演員,他太清楚演喜劇時這種不可控的狀態。他希望在這部劇集里,演員們都能盡可能松弛,為此他在設計中,植入了不少上海方言。
甚至這種方言都是經過設計,在某種情緒上才說,有些特定話語也要通過方言來展現魅力。作為上海人的孫儷,在這方面融入不少自己的生活中的細節,更增添了劇作表現中的喜感。
孫儷的這些種種表現令汪俊非常驚喜,“她的喜劇表演非常生動,非常抓人。”汪俊認為這次會改變觀眾對她的固有印象,“真正感受到孫儷的信念感,她表演的很認真,她并沒有往喜劇上表演,但足夠能讓觀眾捧腹。”
當然,劇集中仍有不少孫儷令人動容的橋段。
胡曼黎和丈夫離婚分手之后,她拿出過往的所有事業上贏得的獎杯,逐一擦拭,默默流下了眼淚。汪俊通過短短幾個鏡頭,點出了中女的困境,而孫儷更是留足觀眾共情的細節,“我拍的時候都很感動,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這場戲很自然成為了孫儷在前幾集中的高光片段。
只是在汪俊看來,不是孫儷非得哭,非得有苦難才能打動觀眾,“這次表演風格上有很大的變化,也是一個演員該有的轉變。”時常不少功成名就的演員,在同質化的角色之后,可能會陷入某種套路或者制式,一些不同的追求,往往總是值得嘗試。
正如汪俊回應孫儷的調侃,“如果因為這部戲成為喜劇演員了,那就對了。”
3
《蠻好的人生》開篇不久,胡曼黎就經歷了“被出軌-離婚-被辭職”等一系列的低谷。這種快節奏的敘事鮮少出現在汪俊過往的劇作里。
在短劇成為關鍵詞的當下,這種快節奏敘事似乎成為了一種市場迎合。
汪俊坦言,并非如此,“是根據題材故事和人物自身發展所決定的。”在短短36集的故事里,要展現胡曼黎未來兩三年從谷里爬起來的時間,“既短暫又濃烈,這個女人就像是開了掛一樣,所以節奏就非常快。”
只是如今面對短劇的市場沖擊,汪俊看來并不算新鮮。
在中央戲劇學院求學期間,汪俊就曾認識一位香港資深的老導演。對方當時就曾告訴他,“一個戲要三分鐘就得死一個人,兩分鐘就要翻番,如果五分鐘之內抓不住觀眾,這戲就沒人看。”而這是90年代時的論調,如今看來,和短劇的某種敘事邏輯不謀而合。
這位創作過《小歡喜》《小敏家》《玫瑰的故事》的導演,并不排斥短劇,生活里也會看短劇,“有時候確實挺爽的,而且短劇很適合豎屏。你真讓我去拍短劇,我可能拍不過那些年輕的導演。”
面對創作,汪俊更希望能忠實于自己的內心,秉持這些年積累的創作理解,對現實進行深刻的描摹和挖掘。
最近,汪俊在看短劇的過程中,同樣發現有的作品也在借鑒長劇的表現能力。
長劇對短劇的借鑒,并非壞事,只是過程中千萬不要丟掉人物的文學性,“人物不能都是扁平化,人生會有很多的灰色地帶,不要提議提純,我們要用文學藝術來表達人性的幽深和復雜性。”
4
回顧汪俊過往的作品,或是如今剛播出的《蠻好的人生》,總會有著種種評論,或是認可,或有詬病。
在他看來,似乎變得較為釋然,“作品拍完,等它播出以后,其實跟導演沒有太大關系了,它已經成為了一個相對獨立的東西,不管是被觀眾考古,或者評價,我們也無能為力,也不想再多解釋什么。”
創作是遺憾的藝術,不管是哪部戲,在復盤的時候,汪俊和團隊總會有不少的想法,或是這里差點,那里如果換個方式可能會更好,但顯然這都難以改變。
有時候大家再看到網上觀眾的反應,總是難以預料。
可能團隊內部都滿意的地方,觀眾會覺得不盡人意,“這對于導演而言,永遠是一個課題,所謂活到老,學到老。”
在汪俊看來,要調整自己,永遠虛心地向觀眾請教,“把個人趣味和觀眾喜好做一個妥協平衡。”
只是作為創作者,總是還會有一點要堅守,“那就是自己個人的追求和風格,不要因為外界的聲音而被影響。”
正如人生一般,誰的人生能保證盡善盡美,簡簡單單的“蠻好”定義,真正的幸福源自滿足和知足,所謂小富即安。
對于汪俊而言,一切都,蠻好。
/ MORE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