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巧家縣藥山鎮的四月,山間的松濤裹著潮濕的霧氣漫過巖石。4 月 16 日清晨,義警老周背著竹簍經過一片松林時,腳邊一堆新鮮的方便面包裝袋讓他頓住腳步 —— 這處海拔兩千米的背陰山坳人跡罕至,除非有人刻意躲藏,否則不會出現這樣的生活痕跡。他順著巖石縫隙間的踩踏痕跡往前探尋,兩米高的山洞口垂著枯黃的藤蔓,內里傳來衣物摩擦石壁的窸窣聲。
三個月前,因偽造法院判決書被列為網逃的陳某正蜷縮在洞內。自 1 月帶著 70 萬現金逃到這里,他早已習慣了晝夜顛倒的生活:太陽升起時用塑料布裹緊身子抵著潮濕的巖壁假寐,月光漫進山洞口才敢摸黑下山,沿著田埂繞三個小時到集鎮買饅頭和咸菜。長發遮住半張憔悴的臉,指甲縫里嵌著洗不掉的泥土,他數著洞頂滴落的水珠熬過每一個漫長的白天,直到義警的腳步聲打破了山林的寂靜。
老周發現洞口人影的瞬間,立即掏出手機向派出所匯報。當民警趕到時,陳某正背著鼓囊囊的雙肩包往山后小路疾走,褲腳還沾著洞口的青苔。手電筒強光掃過他驚恐的眼睛時,他踉蹌著摔倒在泥地里,雙肩包拉鏈崩開,成沓的現金混著幾張皺巴巴的饅頭包裝紙散落出來,紙幣邊緣還帶著山洞里特有的霉味。
“四個月沒睡過一個安穩覺……” 在派出所審訊室,陳某盯著桌面的反光喃喃自語。他沒想到,這片曾以為能隔絕世事的深山,早已被義警們編織的巡邏網絡覆蓋。那些他以為隱蔽的下山路徑,其實每天都有戴著紅袖章的身影走過;那些夜晚用來辨別方向的北斗星,在義警隊員的眼中,不過是巡邏路線上再熟悉不過的坐標。
當 70 萬現金被逐一清點登記,潮濕的紙幣在物證袋里投下整齊的影子。這場始于僥幸的逃亡,最終在義警隊員的一雙 “慧眼” 和民警的迅速行動中畫上句號。如今的藥山鎮派出所里,案情匯報聲混著窗外的松濤傳來 —— 這里的每一片山林、每一條小徑,都在無數雙警惕的眼睛注視下,成為違法者無處遁形的 “天網”。而陳某的故事,終將成為又一個警示:法律的威嚴,從來不會因高山深谷而缺席,更不會因一時的躲藏而動搖。
作者聲明:內容由AI生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