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問我,我家大寶的一模成績怎樣。
我說,我們老師還沒發成績,但我估計跟上次的成績應該差不多。
因為,大寶還是那個大寶,在學習這件事上,她的努力程度沒變,學習狀態也跟以前差不多,甚至還有點下降,所以對這次的成績我心里是沒底的。
朋友發來了她家大寶的成績,我一看,挺不錯的,班里前10名,全校排名也不錯,只是數學和物理稍微有點拉胯。
朋友也是這樣想的,說她女兒的理科成績再提高一些,考上某某高中應該不成問題,她就不擔心了。
我安慰朋友,她家大寶沒問題的,別太焦慮了。
我真的這么想的,朋友家的孩子,雖然平時花不少時間在她喜歡的事情上,比如玩游戲、做手工,但這孩子專注力高,做事認真(學習也很認真),所以成績一直也不錯。
我聽朋友說過,有時候一項作業,哪怕孩子不喜歡,不想做,她也會去做。哪怕時間再晚,她也會認真完成。我想,聽話照做的孩子,學習應該錯不了。
朋友顯然還是有些擔心。
我理解她的擔心,我們這些中年老母親,總是間歇性地為孩子的學習焦慮,尤其中考的腳步越來越近,我們的焦慮值就更高了。
朋友說,你知道G嗎,他這次考了全班第一,全校第二的好成績。
這個男孩我知道,他和我家大寶以及朋友家的孩子是小學同學。小學時代,孩子們的成績都差不多,這個男孩貌似也不是特別突出。但到了初中,這男孩開始發力, 成績拔尖,全校排名也很靠前。
朋友有點沮喪地問,G小學時跟咱們孩子差距不大,怎么人家初中這么優秀,是不是咱們做家長的沒有用心引導孩子啊?
這句話讓我有點破防。
我趕緊安慰她,別這樣想,別把孩子的問題都推到自己身上,那樣我們就太累了。
這大概是媽媽們的通病,看到孩子哪里做得不好或者哪方面欠缺,媽媽們會自責,會反思是不是自己沒引導好。
問題是,很多人已經習慣于指責媽媽們了,我們自己就別再內耗自責,把孩子的問題往自己身上攬了吧。
我記得我家二寶兩三歲時特別瘦,很多人見了她就很好心地說,瞧這孩子瘦的,多給她做點有營養的吧。
雖是關心的話,但話里隱隱的指責意味,不言而喻。
聽得多了,我也很無語,我的孩子,沒有人比我更愛她更關心她了,我會不讓她吃,不讓她喝嗎?
大寶升入初中以后,英語成績總是不上不下,我知道她的問題在哪,她太懶散了,不喜歡背單詞記短語,又不喜歡做題,小學時問題還不大,初中時問題就暴露出來了。我有一段時間特別糾結,總問自己,是不是在大寶的小學階段,我沒有幫她養成記單詞的習慣,是不是當初給她報了培訓班卻沒有堅持下去,才導致這后面這一系列的事?
感謝我看過的育兒方面的書籍,讓我減少了很多內耗,《孩子:挑戰》告訴我,我們只能努力激勵孩子改善他們的行為,有時盡管我們做得很對,也未必會成功。
是的,我后來想了很多方法,給大寶報過英語輔導班,也給她買了不少資料,但效果都很一般。我想了想,根本問題在于在大寶自己,她不想改變,不去克服,我再怎么著急也沒用。
《P.E.T.父母效能訓練》一書中也指出,很多父母落入了一個陷阱,把本該屬于孩子的事情,父母們卻承擔了責任,甚至一些父母在孩子出現問題后,為此自責不已。
這說的不是就是我們嗎?
拿我朋友來說,她養育兩個孩子,還要工作,孩子們的事情大多是她在管,在我看來她做得已經很好了,沒必要因為孩子的努力程度達不到她的預期就為此自責。
我自己也是這幾年通過學習不斷地告訴自己,養孩子我已經盡力了,孩子們做得不好的地方,不是我的責任,我不必指責自己。
這樣想,我心里會輕松很多。
心理學家常軍老師說過,很多父母的痛苦來源于,他們把自己和孩子捆綁在一起。他建議父母們,把孩子的命還給孩子。若孩子不是學習的料,就別強求,做點別的也挺好。
是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父母并不比孩子高明多少,所以別把自己的作用看得太重。
當孩子不努力學習,媽媽們別自責了,別把責任都往自己身上扛。
不如試著放輕松,把焦點從孩子身上放下,找回自己的能量。
與父母朋友們共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