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印度“TimesNowNews”網站4月22日援引《印度經濟時報》(ET)的一篇報道,印度實施的生產掛鉤激勵(PLI)計劃正逐步顯現成效,促使多家筆記本電腦品牌將原本依賴中國的生產線轉移至印度本土。該PLI-IT硬件2.0計劃于2023年5月29日正式啟動,旨在六年內通過預算撥款1700億盧比,以刺激相關產業發展。
在當前中美貿易緊張局勢持續升級的背景下,盡管特朗普政府對源自中國的IT硬件進口仍保持一定豁免,但眾多企業已加速與印度本土公司建立制造合作關系,這無疑也反映了市場對于未來可能實施的行業特定關稅的深切憂慮。
報道指出,印度制造商正積極提升產能,并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如降低關稅、提供激勵措施等,為全球知名品牌創造更多便利條件。此外,政府還特別開放了招標機會,并設定了本地內容占比20%-50%的要求,進一步推動了產業鏈的本土化進程。
據行業內部人士向ET透露,印度當前的制造水平有望替代約10%至20%的筆記本電腦總進口量,預計在2024財年,其筆記本電腦進口總額將達到110億美元。當前,根據行業統計數據顯示,印度國內筆記本電腦的產量約為10億美元。經過為期六個月的關于可擴展性及本地化問題的深入審議,華碩公司于VVDN Technologies Manesar設立了一條裝配線。據VVDN高級副總裁Gourab Basu介紹,該生產線的生產效率為每240秒完成一臺筆記本電腦的組裝。
Dixon已與聯想、華碩等企業達成合作協議,將在此地點開展筆記本電腦的生產工作,同時其諾伊達工廠已承擔起宏碁國內需求25%至30%的生產任務。
印度筆記本電腦的出口仍受制于嚴苛的美國產品測試標準。有高管指出,印度國內缺乏相應的專業測試設施,這使得相關產品貨物不得不送往距離最近的上海實驗室進行美國出口認證,從而增加了額外的成本支出。
據相關報道,截至 2024 年 12 月,印度的生產關聯激勵(PLI)計劃在實施過程中成果斐然。該計劃成功吸引了高達 520 億盧比的投資額,同時帶動了總計 1 萬億盧比的生產價值創造。不僅如此,這一計劃還為印度創造了約 3900 個就業崗位,有力地推動了該國的經濟增長步伐。
盡管取得了上述諸多顯著成就,但 PLI 計劃在實際推行過程中仍面臨參與企業數量有限的問題。眾多國際公司依舊維持著將大部分產品銷售額以進口形式輸入印度市場的局面。這些企業此前長期受益于中國相對低廉的制造成本優勢,其成本差距約為 4 - 5%。但隨著關稅政策的施行,全球范圍內的企業正積極投身于在印度構建一個具備成本效益優勢的產業生態系統,旨在將其打造為替代性制造基地,逐步降低對中國制造業的依賴程度,以適應新的國際貿易形勢與市場環境變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