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帆出海 作者丨子墨
“社交+”賽道上,有人追著風口,賺著快錢;也有人沉寂多年后,才慢慢崛起。
隨著社交賽道越來越飽和,音視頻等主流產品同質化變得嚴重,向下探索細分應用成為了破局關鍵。在此過程中,也給了人們啟發:“社交+”的后面,融合的是什么,或許并不一定是直播、語音、游戲這類內容,日歷、照片等生活中常見的工具,也在創新中逐漸被融入產品,甚至被玩出了“新機遇”。
就像“社交+日歷”產品,聽起來似乎很新穎,但這一細分應用早在2015年左右就已經上線,不過在當時普及度并沒有特別高。而后幾年,開發者也并沒有放棄對這類應用的研究,在2020年前后,線上社交需求急速增長下,又有類似產品相繼被推出。
例如,熟人社交日歷應用Howbout,和專注于伴侶關系的社交日歷應用Cupla,兩款應用均在近期漲勢明顯。點點數據顯示,2021年至今,Howbout總下載量765萬,其中2024年下載量近375萬,接近總量的一半,今年3月較2月下載增長26.5%;Cupla由于用戶聚焦于情侶、夫妻群體,用戶數量雖然不及Howbout,但也實現了穩步增長,月下載和收入分別提升了18.2%和23.8%。
(2024年Howbout全商店下載量,圖源:點點數據)
社交賽道持續升溫之下,社交日歷這一細分品類能否找到屬于自己的發展之路呢?
自發裂變用戶,日歷秒變社交工具
Howbout上線于2019年,其定位為可以實時獲取朋友日歷的社交應用,里面涵蓋了私聊、群聊等功能,整體玩法偏向于社交化。而Cupla則是一款雙人之間安排時間、規劃生活的日歷應用,工具性質更強一些。
日歷是每個移動設備中都有的功能,常被用來做日常計劃,設置提醒等,正是這樣一個簡單且普通的應用,當被賦予一定的社交屬性,就會變得有趣,這一點在Howbout中體現得十分明顯。
Howbout中需要先添加共享日歷的好友,可通過鏈接邀請,一般來說,都是十分親密的好友才會愿意將個人的日常規劃進行分享。其規定用戶至少添加三位好友,即四個人才能正常使用。由此也形成了用戶裂變,一個用戶至少會自動帶來另外三個用戶,特別是對于好友多,追求體驗感的用戶來說,會撬動更多的用戶,這樣的玩法設定實現了讓流量在用戶之間得以自發地快速發散。
用戶在Howbout中可以詳細列出每天的日程安排,例如,具體時間、參與人員、個人狀態以及可見范圍等等,便于密友之間更加了解、融入彼此的生活,互相知道對方什么時間在哪里做了什么事情。
應用中會用視圖的形式將好友當月的日常安排用不同的顏色逐一體現出來,直觀展現日程的同時,也便于好友找到共同空閑的時間進行娛樂活動。
共享日程只是第一步,為了增強社交屬性,Howbout還向后續做了延伸。應用設置了一個類似“朋友圈”的模塊,根據日程安排,通過發送圖文的方式來提醒好友動態。例如,好友A將在一個小時后前往圖書館,好友B添加了明天去健身的日程,這些動態下面可以通過表情互動等來增加好友之間的親密度。
近期,Howbout還推出了“小部件”功能,用戶可以在手機主屏幕上某一模塊的位置上,直接看到個人及好友的日程更新。不用打開應用即可收到通知,將提醒功能更加明顯化。
總的來說,Howbout以“日程共享”為核心,打造了一個集日歷、聊天、分享一體化的社交平臺,通過一些創新玩法,來促進密友之間的關系。不過,對于好友的人數需要有一定把握,四五個人的共享會顯得有些無趣,十幾個人甚至更多又會讓頁面顯得凌亂,造成用戶體驗感下降。如果好友眾多,能夠按照親密程度分組,或許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雙人日記本,穩固7萬對伴侶關系
與Howbout的密友社交不同的是,Cupla將圈子范圍縮小,僅限于情侶或是夫妻之間使用,這就意味著一位用戶所帶來的流量僅有其另一半,因此相對來說用戶數量會有所減少。
點點數據顯示,2024年Cupla下載量為36.9萬。由于日程僅限于兩個人之間,應用的日程頁面就會相對簡潔一些,有自己、對方和共同三個選項。同樣是用顏色進行區分,可顯示每日24小時的詳細安排,兩人時間重合的日程會被重點標記出來。
Cupla中有日度、月度等多方視圖來體現用戶的日程規劃,完成的事情可以隨時“打勾”,更像是一個電子記事本,不過是雙人記事本。
對于雙人用戶來說,紀念日是十分有意義的存在,甚至目前市場是有很多專門做日期記錄的應用。基于用戶群體的特性,Cupla也上線了類似功能,用戶可以設置特殊日期的提醒,如生日、紀念日等等,并采用了精確到秒的倒計時的方式,實時提醒用戶距離設定的時間,讓日子變得充滿了期待。
同時,在Cupla中,用戶也可以向另一半進行私聊對話,及時提醒對方接下來要做的事情。
根據Cupla官方數據顯示,當前應用已經為10萬+對情侶合理規劃著每日的行程安排,并有70%的用戶表示,應用能夠有效減少兩個人之間的壓力和摩擦,拉近彼此的距離。
在Cupla的理念中,“高質量的時間是建立牢固關系的基礎,而牢固、健康的關系會帶來更幸福的家庭。”這與Howbout有著較為明顯的區別,雖然二者最終的目標都是放在了促進情感關系上,但Cupla的目的性顯然更強一些,而Howbout則娛樂屬性更多一點。
保證用戶留存,“對齊”時間顆粒度
點點數據顯示,Cupla自上線以來,全商店內購收入18.8萬美元,其中英國用戶貢獻17.5%排在第一位,其次為澳大利亞9.6%、美國7.9%。應用當前采用訂閱模式,月訂閱5.99美元,年訂閱34.99美元,年訂閱的性價比顯然更高一些。
不過,由于用戶關系多為情侶或夫妻,如何讓兩個人心甘情愿每年共同投入近70美元在同一個應用上,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從用戶反饋上,也證實了這一點,特別是當這筆消費算作家庭支出的時候,就會讓人考慮再三。為了維系用戶,Cupla也推出了免費查看對方7天內日程安排的權限,來保證用戶留存率。
另外,由于用戶加入是“一帶二”,流失也一樣。如果不能讓兩個人的生活安排變得更高效,在其中找到價值意義,流失的用戶也會是雙倍的。
而Howbout由于對正常使用的好友數量存在限制,一旦有用戶退出,想要繼續使用則需要補齊人數,因此并不太會出現大批用戶同時流失的情況。尤其是應用目前還是完全免費模式,并不需要訂閱,即可使用全部功能,也由此吸引了很多想要時間管理,又尋求好友互動的用戶“慕名而來”。
與這兩款產品類似的,還有日本公司開發的一款老牌應用TimeTree,早在2015年就已經上線,目前已積累6000萬用戶。其適用場景更加廣泛,家庭、伴侶、工作群組等等,甚至還可以在每個群組中創建相冊共享照片,建立備忘錄共享筆記,類似一個線上文檔,與成員一起“頭腦風暴”討論。整體來說,工具和社交屬性都更強烈。
以及2017年上線的PlanPop,走出了獨特的可愛風路線,能夠自定義貼紙,個性化設計自己的日歷,與好友共同制定愿望清單等等。
由此可見,無論是這一賽道上的先行者TimeTree、PlanPop還是后入局者的Howbout、Cupla,雖然在用戶目標和功能玩法上有很多的差異之處,但其共同點也十分明顯。可以用當下比較流行的一個詞,“對齊”來總結。通過兩人或多人之間的“時間對齊”,讓關系變得更加“同頻”,也是這類應用的目的所在。
結語
日歷社交雖不是很新的細分品類,但卻讓社交和工具兩大賽道很好地結合在了一起,實用性與情感價值的雙重提升下,不僅為用戶帶來了更加豐富多元的體驗,更用創意為行業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