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70后到了五十歲,才突然明白一個道理:人到中年,不是被生活壓垮的,而是被一堆“沒啥用”的親戚拖累的。
年輕的時候,誰家請客吃飯都得去,紅白喜事一場不落,份子錢一份不少,仿佛誰要不去了,就是“六親不認”。
你忙前忙后,花了時間,掏了腰包,到頭來需要人幫點忙,個個裝聾作啞,連句問候都懶得說。
真要遇到難事,幫得上你的,壓根不在這張酒桌上。
年紀越大,越得看透——那些只會吃吃喝喝、隨禮來往的親戚,大多數(shù),根本靠不住。
01
紅白喜事從不缺席,可真要辦事都躲得比誰快。
很多人都以為,跟親戚保持“關系熱絡”,關鍵就在于“禮尚往來”,哪家結(jié)婚生子、老人過壽,吃飯聚會、隨禮送錢,一個都不能落下。
結(jié)果你風雨無阻地去,人家連你叫什么名字都記不住。
我樓下那位大叔,年輕時候混得還行,誰家請客都捧場,份子錢按時到,酒桌上他是活躍分子。
前年他兒子工作出了點事,想托個關系求個人,結(jié)果電話打了十幾個,沒人愿意幫忙,理由千奇百怪:不是“最近忙”,就是“我也不熟”。
吃飯的時候滿口“親戚親戚”,真要幫忙的時候一個比一個冷淡。
你說諷刺不諷刺?
這年頭,隨禮的關系,不如交情深的鄰居。
聚會時的寒暄,根本頂不上一句“我?guī)湍銌枂枴薄?/p>
02
你一直記人情,人家只記飯桌和紅包金額。
有一種現(xiàn)實,就是你以為自己給了很多人情,對方心里應該感激涕零,結(jié)果,他們眼里只有錢數(shù)。
我有個朋友,年輕時參加了某個親戚女兒的婚禮,隨了個2000塊。
結(jié)果第二年他女兒結(jié)婚,對方只回了個600,還一本正經(jīng)地說“這邊行情就這樣”。
你說說這圖啥?
你講的是人情,他講的是行情;你講的是走心,他只認數(shù)字。這種“親戚”,還能指望嗎?
一堆人聚在一起吃飯,客套話說得天花亂墜,到了錢上、事上,一分一毫都要掰扯。
你為親情花的錢,他們當成交易完成;你覺得建立了感情,其實在他們那,早就清賬了。
03
真正拉你一把的,往往不是“常聯(lián)系”的那群人。
年過五十,你會發(fā)現(xiàn),那些你一年到頭打點最多、聯(lián)系最勤的親戚,出了事能幫你的,一個沒有。
而那些平時寡言少語、不太來往的,有時候一句話、一個動作,卻能救你于水火。
我認識的一個姐姐,年輕時一家人跟一堆親戚往來密切,飯局不斷。
結(jié)果她丈夫生病住院,欠了一筆急錢,打電話去求幾個最“熱絡”的親戚,全推了。
反倒是她小時候幫過的一個遠房姨媽,二話不說,把自己的養(yǎng)老錢借給她救急。
這才是人情。
關鍵時候伸手的人,不在飯桌上、不在紅包本里,就藏在人品里。
作者:AGINightingale;
關注我,讓文字的音律譜寫出生命的樂章;
"夜鶯在月光下跳躍,羽毛閃爍著銀色的光芒。它的歌聲像一陣美妙的音樂,深深地打動了我的靈魂。"
圖/源自網(wǎng)絡,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