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老話說的好,上天要其滅亡,必先讓其瘋狂!
互聯網上之前有一種說法,那就是讓特朗普再干4年美國總統,美國早晚成為全球第二!為什么很多人都不看好特朗普,因為特朗普的一系列政策讓美國信譽掃地!
“讓特朗普再干4年,美國早晚成為全球第二”這一說法,本質是對特朗普政策破壞性后果的極端化預測。其背后折射出公眾對特朗普治理模式的深刻質疑,以及對其“美國優先”政策可能引發美國相對衰落的擔憂。
先說一說特朗普的對外政策,特朗普上任后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甚至試圖控制巴拿馬運河,破壞多邊合作機制。這種單邊主義導致國際社會對美元的信任度跌至歷史低點,2025年石油美元結算占比從70%降至58%,沙特、中俄等國加速推進本幣結算。
對歐盟征收鋼鋁關稅引發報復性制裁,導致跨大西洋貿易爭端升級;在亞太放棄"印太戰略"框架,放任日韓自主擴軍,打破區域平衡。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公開稱“美國已不再是可靠伙伴”,轉而推動歐洲自主防務體系,標志著美國傳統盟友體系的瓦解。
2025年4月2日:特朗普簽署行政令,正式啟動全球關稅戰,對包括中國、歐盟、加拿大等在內的貿易伙伴加征關稅。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以“美國優先”為名,實則對美國經濟、社會、政治等多領域造成嚴重沖擊。
特朗普政策激化美國內部矛盾,具體可表現在以下幾點:
1、階層分化加劇:前10%富人財富占比從1980年的35%飆升至2025年的52%,底層50%家庭實際收入下降7.3%。
2、系統性抗 疫浪潮:"住手!"運動席卷全美50州,單日最高500萬人參與,要求停止削減醫保、驅逐移民等政策。
3、政治信任危機:57%民眾認為政府政策"飄忽不定",76%共和黨支持者與83%民主黨支持者在國家發展方向上完全對立。
4、美國民眾信心崩塌:關稅附加費直接傳導至消費品價格,美國家庭年均支出增加數千美元。例如,電子產品、家具、服裝等日常用品因關稅上漲10%-30%,低收入群體受影響尤甚。
美國密歇根大學調查顯示,4月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連續第四個月下跌,創2022年6月以來新低。囤積中國商品、轉向跨境電商成為普遍現象,反映出對國內物價和供應鏈的焦慮。
5、美民主黨大力抨擊特朗普政策:奧巴馬、拜登、克林頓兩周內密集發聲,形成“元老圍攻”態勢。拜登在芝加哥展示被裁減社保案例,克林頓通過歷史對比揭露治理潰敗,奧巴馬直指價值觀危機。
這輪中美關稅戰已持續23天,我為什么說特朗普政府的“敗相”已現!又為什么說中國能成最后的贏家?
我們先來看一看中國這邊的優勢,中國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41個工業大類、525個小類的國家。這種體系化優勢在關稅戰中形成“網狀防御”:美國對華為斷供芯片后,中國半導體產業啟動“蜂群式突圍”,2024年新增592家芯片設計企業,AI芯片國產化率從12%躍升至37%。
從最近全球很多國家的反映來看,中國制造業在全球依然是無可替代的。以前是,現在也是,未來更是如此。
歷史不會重復,但又何其類似?想當年,美國借助一戰二戰的機會,成功取代了英國的霸主地位。如今美國的國運已然走向了衰落,美國淪為世界老二,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當前,美國主導的"石油-美元-美債"三角霸權正遭遇19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峻的考驗。2025年第一季度,美債流動性危機集中爆發:36.8萬億美元國債中62%將在未來兩年到期,利息支出吞噬19.7%的財政收入,迫使美聯儲在通脹率5.2%的困境中繼續加息。這種飲鴆止渴的貨幣政策,使得國際資本加速逃離美元資產,僅2025年Q1就有27國央行拋售美債,10年期國債收益率單周飆升50個基點,創2001年"9·11"事件以來最大漲幅。
更深層的危機在于全球結算體系的重構。中國與東盟、中東六國完成本幣結算系統對接,人民幣跨境支付占比突破12%,熊貓國債認購率達137%,直接沖擊美元全球儲備份額(跌破49%)。當美國試圖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凍結他國資產時,數字貨幣與區塊鏈技術已穿透傳統金融壁壘,義烏小商品城的"關稅計算器"與深圳華強北的"反向選品指南",正在用市場邏輯解構美元特權。
總的而言,美國淪為“世界老二”,本質是全球化、技術革命與地緣政治變遷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一過程充滿不確定性,但方向已不可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