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有很多家庭,表面上風平浪靜,其實早已千瘡百孔。
看著和和氣氣,實則人人心里都憋著一口氣。
尤其是在經濟壓力、養(yǎng)育成本日益高漲的今天,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系,早就不是“養(yǎng)大你就完事”的簡單模式了。
最心酸的,是這一幕:子女在等父母掏腰包、幫忙帶娃、出首付;
而父母,心里還在盼望子女哪天能懂點事、能主動孝順一點。
雙方都在等,卻誰也沒等到。
01
子女嘴上懂事,心里卻指望父母撐著。
很多年輕人,嘴上說著“爸媽你們別太操心了”,可轉頭就把房貸、車貸、育兒、生活瑣事全壓在父母身上。
我認識的一個熟人,結婚買房全靠父母出錢,孩子一出生,直接丟給爸媽帶。
自己該玩玩、該躺躺,過得比父母還松快。
問他:“你爸媽年紀大了,怎么還一直操心?”他一句話噎得人無語:“誰讓他們是爸媽呢?”
是啊,這年頭,有的子女打心眼里覺得,父母就該無條件幫到底。
哪怕父母身體不行了、退休金有限了,也得為他們拼一把。
可是父母也是人,不是提款機,更不是超人。
他們不說,不代表不累;他們不吭聲,不代表沒怨氣。
子女只圖索取不知回報,說白了,是沒有出息。
02
父母嘴上沒要求,心里卻盼著那句“您辛苦了”。
很多父母,嘴上說“我們不圖你們回報”,但心里多少都盼著,有一天子女能理解他們的辛苦,哪怕只是一句“您辛苦了”。
我樓上的鄰居,六十多歲了,還每天接送孫子上下學,做飯洗衣,晚上還要給女兒補貼生活費。
別人問她累不累,她一笑而過,說“沒事,家里人嘛”。
可私下里,她偷偷掉過幾次眼淚,說女兒從沒主動說過一句“謝謝”,更別提“孝順”了。
父母從來不求孩子大富大貴,他們要的,無非是一個念想——在他們漸漸老去的時候,有人能記得他們曾為這個家付出過全部。
可現實往往是:子女覺得你該幫,父母盼你懂感恩,結果就是“我等你孝順,你等我救急”,兩邊都落了空。
03
彼此都在等,家也就冷下來了。
家庭里最怕的,不是爭吵,而是沉默。
子女以為父母應該多支持一點,父母覺得子女怎么還不懂事?
你等我開口,我等你主動,久而久之,感情就淡了,心也涼了。
一個家庭,最怕的不是沒錢,不是矛盾,而是彼此都在“等”:
子女等父母一直給,父母等子女早點孝。
結果是,父母老得心寒,子女活得沒出息。誰也沒贏。
所以,別等了。子女要盡早成長、獨立,不要什么都靠父母;
父母也要學會放手,不該一味奉獻到底。家,是靠相互成全,不是互相消耗。
別讓一個原本溫暖的家,變成彼此心酸的“等候區(qū)”。
讓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里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