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還在卷4C-6C的超充,今年項目剛剛在各車企大部分新車型上落地,友商的超充電池充電峰值直接做到了12C。”參加本屆上海車展的動力電池企業相關負責人坦言,新能源技術提升周期又被縮短。
前述負責人口中的“友商”寧德時代,在上海車展開幕前兩天,發布第二代神行超充電池,該電池成為全球首款兼具800km超長續航和峰值12C的磷酸鐵鋰電池,12C峰值充電功率突破1.3兆瓦,實現1秒2.5公里的超級補能速度。
比亞迪則在展位為“兆瓦閃充”技術設立了專門展示區。這項基于1000V全域高壓架構和10C倍率電池的技術,可以在5分鐘內補充400公里續航,峰值功率達1000kW。
在補能領域,星星充電在車展上亮相的“液冷超充2.0”兩兆瓦超充系統,聚合功率池能力躍升至10兆瓦,雙槍輸出電流提升至2400A。
12C超充電池、1000V架構高壓車、充電樁電流提升至2400A,當超充新技術在未來新車型中逐步落地,被業界稱為“超充2.0”的兆瓦時代來了。
但與兆瓦時代相伴的,并非技術快速迭代而產生的極客狂熱。
相反,在智駕降溫的大背景下,談“安全”的廠家變得越來越多。安全性能,成了當下動力電池廠商最頻繁展示的看點。
化學體系、材料再升級
時間回溯到20個月前,2023年8月,寧德時代發布了全球首款磷酸鐵鋰4C超充電池。同期,欣旺達推出閃充電池、億緯鋰能公布π電池系統、蜂巢上市龍鱗甲電池、中創新航發布U型電池(6C),主流電池廠動力電池產品也從2C普通電池,提升至4C以上的高倍率電池。
2024年的北京車展,所有參展動力電池廠商紛紛打出“充電5分鐘,續航200公里”、“充電1秒跑1公里”概念。
“高倍率電池,通俗來講就是單位時間內搬移鋰離子的數量更多。”本屆上海車展寧德時代展臺相關技術負責人告訴《鳳凰WEEKLY財經》,要實現這一點,需從正極材料、隔膜、負極、電解液各個角度入手。
“12C的背后是化學體系、材料科學和工程能力的全面突破。”據前述負責人介紹,第二代神行超充電池的負極采用超晶石墨,石墨表面設計了亞微米級傳導顆粒,可讓鋰離子的嵌入速度突破物理枷鎖;電解液應用納米級的液相高速傳輸技術,通過構建高效SEI膜,可讓鋰離子飛速穿梭,提升超充能力。
寧德時代發布會直播截圖
面對超充產熱的問題,寧德時代采用了均衡電子流技術,將電子傳輸面積擴大一倍,降低電子通道的能量負載,提高傳輸效率;同時,結合正極的碳包覆納米超導技術,加快電子的傳輸速度,降低電芯內阻,讓電池產熱更小、能耗更低。
超50款車型已搭載800V平臺
“有了12C電池,并不意味著能盡快實現兆瓦級超充。”某頭部動力電池企業技術負責人告訴《鳳凰WEEKLY財經》,超充電池只有與匹配的1000V架構新能源車、兆瓦級輸出功率的超充樁“搭配”在一起,才能實現充電的最大峰值功率。
在充電樁領域,星星快充的“液冷超充2.0”兩兆瓦超充系統,單槍輸出電流可達1200A,雙槍并行最大電流提升至2400A。據星星充電高級副總裁李宏慶介紹,通過聚合功率池技術,目前,星星超充樁的補能最高可躍升至10兆瓦,滿足重卡、電動船舶等高能耗場景需求。
除星星快充外,比亞迪在3月剛發布全球首款1兆瓦閃充樁,極氪在本屆上海車展推出1.2兆瓦全液冷超充樁,華為數字能源則在車展前一天發布1.5兆瓦超充新品。
兆瓦級超充樁已落地,據《鳳凰WEEKLY財經》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確定量產的1000V高壓架構新能源汽車,僅有奇瑞汽車星途品牌天璣純電款、比亞迪漢L EV和唐L EV等少數車型。
比亞迪漢L實現兆瓦閃充 圖/比亞迪官方微博
“2023年底開始,各企業才陸續在新車上配置800V架構,之前絕大部分都配備在高端車型。一年多時間,搭載車型雖在增多,但產能相對較少。”據某參展車企市場負責人介紹,如今1000V架構,雖已在個別車型上實現量產,產能爬坡相比800V架構需要更多時間。
以800V架構為例,公開數據顯示,2024年車型滲透率約7%,截至2025年4月,有超過50款新能源車型搭載800V高壓平臺。
據某新能源車企技術負責人介紹,1000V、800V、400V表面上看只是電壓平臺不同,其背后卻是整個產業鏈技術的全面升級。高壓平臺的應用不僅涉及快速充電系統的建設布局,還需要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共同開發適應高壓平臺的零部件,尤其是與高壓系統直接連接的子系統部件,都需要提升耐壓等級。
“1000V系統意味著電動車內部的電纜和電氣元件更薄更小。”據某合資汽車零部件廠商負責人介紹,1000V高壓平臺元器件及其材料的選用,如線纜、連接器、繼電器、保險絲、電容、電阻、電感及功率半導體等,耐電壓等級也必須提升至1000V或以上。
目前,新能源車價格仍在下探,1000V高壓平臺也會讓整車制造成本上升。
“經過一年多普及應用,800V平臺規模化后,制造高壓車生產成本將有所降低。目前800V平臺已下探至15萬-20萬元的車型,如吉利銀河E8和小鵬G6。”前述車企市場負責人介紹,比亞迪漢L/唐L為首批搭載1000V技術的量產車型,定位20萬-30萬元區間,面向中高端市場。未來,實現規模化降本后,產量才可能繼續提升。
“不起火、不爆炸”才是硬標準
就在頭部車企喊出“兆瓦時代”來臨時,參展的動力電池廠商卻顯得更為理性。
《鳳凰WEEKLY財經》在車展現場看到,寧德時代新品超充電池并沒有像北京車展一般占據展臺核心,中創新航展示的是旗下“頂流”5C超充AI電池“從15.2米的高度墜落并靜置24小時,不冒煙、不起火、不爆炸”,欣旺達動力帶來其面對不同場景的九大新能源解決方案。
2025上海車展,寧德時代展出的快速充電電池
某動力電池企業技術負責人介紹,相較于提升電池充電速率,近期,內部開會內容更多的在提升電池安全性能方面。
4月1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強制性國家標準《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受到關注,已被批準發布,將于2026年7月1日起實施,新規將動力電池“不起火、不爆炸”改為強制性要求,被稱為“史上最嚴電池安全令”。
值得注意的是,在測試方法上,由原來的“外部加熱、針刺”改為“外部加熱、針刺和內部加熱”;在技術要求上,從此前的“著火、爆炸前5分鐘提供熱事件報警信號”改為“不起火、不爆炸(仍需報警),煙氣不對乘員造成傷害”。
這一調整已在參展動力電池企業中有所體現。寧德時代在鈉新動力電池發布現場準備了一段VCR,展示其產品自帶“防火墻”,在電鉆穿透、鋸斷電芯、多向擠壓等濫用測試中依然“不起火、不爆炸”。
億緯鋰能XEV產品中心總監馮炎強在車展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不起火、不爆炸”的要求,其實在億緯鋰能現在的圓柱電子產品上已經全面實現。“這其實是我們一直堅持做的,而且我們也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來真正把電池安全落到根本。”
“新規實施后,將倒逼車企重新設計電池包結構,強化底部防護盒熱管理系統,進一步提升電池安全性能。”前述技術負責人認為,隨之行業也會迎來淘汰賽,部分二線電池企業將面臨技術升級壓力,“研發投入少、產品不能滿足要求的企業必然生存不下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