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來,國務院國資委明確提出,將 2025年定位為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收官之年,將加大戰略性重組力度,推動國有資本向新能源、電網數字化等關鍵領域集中。
政策助推之下,電力行業也迎來深刻變革的關鍵時期。部分電力央企率先進行變革重組,助力電力行業走入集約化、專業化、綠色化的全新發展格局與前景。
2025年開年,國家電投、三峽集團、華電集團等多家電力央企開啟重大資產重組進程,涉及核電、水電、火電及智能電網裝備等多個領域,交易規模近千億元。其中,新能源領域的戰術性調整尤其引人注目,被視為電力央企優化資源配置、深化專業化整合,以服務國家能源戰略的開風氣之舉。
集中優勢、聚焦專業
國家電投集團近日表示,正加快推進旗下中國電力(2380.HK)、遠達環保(600292.SH)和電投產融(000958.SZ)三家上市公司上市平臺的資產重組。交易完成后,遠達環保控股股東將變更為中國電力,實際控制人仍為國家電投集團。
作為央企國家電投集團控股的唯一環保上市公司,遠達環保原本主營能源生態融合業務,涵蓋大氣治理、工業及市政水處理等多個領域。此次交易后,公司將新增水力發電及流域水電站新能源一體化綜合開發運營業務,業務版圖進一步拓展。
根據重組方案,重組后的遠達環保或將成為國家電投旗下集流域水電新能源一體化開發和生態環保為一體的水電新能源環保巨頭。一方面可推動建設國家電投集團境內水電資產整合平臺,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另一方面可通過注入優質資產,增厚公司業績。
僅在數天前,國家電投集團旗下電投產融(000958.SZ)發布公告,其重大資產置換及配套融資方案獲國務院國資委批復。 交易完成后,國家核電將成為該公司控股股東,中國人壽及一致行動人以25.054%持股比例躍居第二大股東。電投產融將徹底剝離金融業務,聚焦核電站建設、運營及管理,進一步優化能源產業鏈布局。
電投核能作為核能發電業務核心載體,控股在運核電機組2臺、合營6臺,權益裝機規模達745萬千瓦,在建機組250萬千瓦,并擁有優質沿海儲備廠址。此次交易后,電投產融將轉型為專業化核電平臺,成為國家電投集團核能資產唯一整合平臺,有望躋身A股第三大核電企業。而隨著國家電投核電上市平臺的整合完成,未來5-10年間,將有大批核電站陸續建成投運,這家核電新巨頭也無疑將進入發展的黃金時代。
優化提升、重塑戰力
本輪電力央企整合重組大潮中,對新能源領域的優化調整最為引人注目。據不完全統計,2025年至今,國家電投、三峽集團、南方電網、中石油等央企就已經有超14條轉讓動態,這一系列動作不僅彰顯了電力央企在新能源領域布局的深度調整,也是電力央企通過自身競爭力的提升,對整個行業的重塑。
例如,國家電投作為綠電巨擘,其清潔能源裝機規模一直位居行業前列。2024年度清潔能源裝機占比再次刷新記錄,達到近73%,較2023年提高2.82個百分點,且2025年將力爭達到75%以上。
然而,隨著新能源市場的競爭加劇和自身戰略調整的需要,國家電投開始逐步優化其新能源布局。4月11日,北京產權交易所網站上的一則披露信息顯示,國家電投旗下五凌電力有限公司正式轉讓四家新能源公司股權。且在此之前,國家電投旗下子公司也曾轉讓過光伏項目公司股權。
除清潔能源裝機最多的國家電投外,還有多家電力央企也在逐步優化布局。2025年3月,三峽新能源轉讓開封平煤北控新能源有限公司50%股權;2月,三峽集團無償劃轉長江電力9.79億股股份至長江環保集團。2025年3月,南方電網轉讓貴州金晟新能源有限公司5%股權;2月,轉讓廣東電網能源發展有限公司5%股權。
電力央企轉讓新能源公司股權,旨在優化資源配置,提升資本效率。轉讓后,電力央企將進一步聚焦于優化其能源業務結構,特別是加大對高效、清潔、可持續能源項目的投入。一方面可加強對新技術研發的投資,推動能源轉型與產業升級;另一方面,也會更加注重提升現有資產的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以實現綠色、低碳的發展目標。此外,央企還可能通過國際合作等方式,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增強全球競爭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