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和就業市場的熱詞,也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關鍵。并且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5G等新技術的興起,行業發展對人才類型有了新的要求,具有創新能力的新質人才就成了就業“頂流”。
作為大學生就業的供給地,高校的學科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方案、教育教學質量等都是大學生成長為新質人才的關鍵因素,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探索創新創業新型模式,培養創新創業人才也成為了擺在大多數高校面前的主要問題。
但是對于湖南工商大學來說,無論是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還是培養新質人才都水到渠成,有著“經濟湘軍基地,企業名家搖籃”美譽的湖工商在上個世紀末該校就在全國首開校企合作、訂單式人才之先河,校友創辦企業超10000家,還有十余名校友為8家A股上市公司的實控人或重要股東等,因此可以說明該校“創新基因”濃厚,且雙創教育成效顯著,在培養新質人才上得心應手。
整體來看,湖工商的創新創業教育從理論教學、實踐鍛煉、競賽指導等多個方面共同開展。比如,在理論教學方面開設了《創業基礎》、《企業模擬經營》、《創業領導力》等14門創新創業通識必修課和選修課,分層遞進構建創新創業三級課程體系,學生可以循序漸進地接受創新知識,也便于后續在實習實踐和創新競賽中有更突出的表現。
除了有豐富、優質的專業課程外,湖工商也為學生打造了優質的實踐基地,以便學生在實習實踐的過程中提升實踐技能、積累創新經驗、鍛煉實踐能力,目前該校設立了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平臺)35個,包括創業示范基地、創業孵化園、創業基地、眾創空間……如此一來,就可以支撐有創業想法的學生在學校里孵化產品,最終將創業項目落地。
而結合當下該校學生的反饋來看,該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實力在線。4月15日,湖南工商大學舉行了“金種子杯”大學生創業大賽校級決賽,本次大賽最終評選出校級一等獎4名、二等獎6名、三等獎10名,創新項目涵蓋新能源、人工智能、智能檢測等前沿領域。
由此可見,該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在所有學科專業范圍內廣泛普及,且其課程打造、平臺建設等都能恰如其分的為學生所用,所以才能激發各個專業學生關于不同行業領域的創新想法。
正是依托這樣的實踐平臺、競賽機會,該校學生在省級和國家級平臺也發揮出更好的水平,在第九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及省賽選拔賽中,該校共有4685個項目參賽,獲得25個省賽推薦指標,其中13項獲得省級獎勵,6項榮獲國家銅獎……這些賽事成績可以為成為綜測的加分項,更可以為后續升學就業加成。
如今,“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用人單位招聘的必要標準,這項能力越突出就越能在就業市場上具有“話語權”,那么如何才能更好擁有創新能力呢?答案自然是選擇一所類似湖南工商大學這樣創新基因濃厚、實踐平臺優質的高校。
關注“高考志愿說”,獲取更多關于大學的原創解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