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近日報道,美軍對也門西部荷臺達省胡塞武裝控制下的拉斯伊薩港發動大規模空襲,共造成至少80人死亡,171人受傷。總臺報道員在現場探訪遭襲港口時看到,整個港口已經完全癱瘓。沖突爆發前,這里是也門對外出口原油的港口,后來這里被用來進口石油和天然氣的衍生產品,是也門本地油料市場最為依賴的港口之一。根據紅海港務局的消息,由于美軍的空襲,拉斯伊薩港目前已經完全無法使用了。
法國軍艦(資料圖)
那么問題來了,美軍為啥要插手也門內戰,直接空襲胡塞武裝控制的港口呢?這里面的原因,可能就比較復雜了。一方面,美國一直把胡塞武裝視為“威脅”,指責他們襲擊美國在中東地區的盟友。另一方面,美國也可能想通過打擊胡塞武裝,來維護自己在紅海地區的利益。總之,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這次空襲都給拉斯伊薩港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其次,也門的人道主義危機可能會進一步加劇。
此次空襲造成至少22人死亡,其中包括港口工人、漁民和附近居民。許多受害者是普通平民,與也門內戰或地區沖突并無直接關聯。也門民眾對美軍的行動表示強烈不滿,認為這是對無辜生命的漠視。一位失去親人的當地居民悲痛地表示:“這些可憐人和沖突毫無關系,他們只是為了生計在港口工作,卻成為了沖突的犧牲品。”美軍方面尚未對此次空襲的具體目標作出詳細說明,但表示這是針對“威脅地區安全的目標”采取的軍事行動。
值得關注的是,胡塞武裝首次將矛頭指向美軍雙航母。其最高政治委員會主席馬赫迪·馬沙特宣稱,“杜魯門”號航母因持續遭襲已“喪失戰斗力”,后續空襲改由B-2隱身轟炸機執行。盡管美軍否認航母受損,但承認調整了部署位置。軍事專家指出,胡塞武裝通過逆向工程改進的“火山-3”彈道導彈,正成為紅海航道的“新威脅”。美軍對拉斯伊薩港的14次空襲徹底癱瘓了也門70%的燃料進口通道,直接影響醫院供電、糧食運輸和海水淡化設施。
胡塞武裝(資料圖)
隨后,法國軍艦在特定海域霸氣開炮,成功攔截了一架胡塞武裝組織發射的無人機,這一事件迅速在全球范圍內引發了廣泛關注與熱議。事發當時,法國軍艦正在執行例行巡邏任務,突然發現一架胡塞武裝無人機正快速逼近。面對這一突如其來的威脅,法國軍艦上的官兵迅速進入戰斗狀態,經過短暫而緊張的瞄準與計算,果斷開炮,成功將無人機擊落。
法國海軍此次選擇主炮而非防空導彈攔截,引發軍事專家關注。分析指出,胡塞武裝無人機多為低成本改裝型號(單價約數千美元),而一枚“紫苑-30”防空導彈成本高達數百萬美元。使用主炮攔截既能降低作戰成本,又能避免防空系統因飽和攻擊而過載,體現了法軍“效費比優先”的戰術原則。此外,法國國防部未公開涉事艦艇名稱,但結合部署信息推測,執行任務的可能是“阿爾薩斯”號或“朗格多克”號FREMM級護衛艦。
美軍(資料圖)
最后從戰術層面來看,法國軍艦的精準攔截得益于其先進的雷達系統與火控系統,能夠在短時間內發現并鎖定目標。同時,官兵們的專業素養與實戰經驗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從戰略層面來看,此次事件不僅是對胡塞武裝的一種有力震懾,更是法國海軍在維護地區穩定與和平方面所做出的積極貢獻。海上較量將愈發激烈。因此,各國海軍需要不斷加強裝備建設、提升官兵素質、完善戰術體系,以應對未來可能面臨的復雜海況與突發事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