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來得快,去得也很快,頗有種剛給手機充完電就彈出電量警告的恍惚感。
而在這種恍惚之中,不少游戲圈的重量級選手,都挑著五一假期整出了自己的獨家爛活。
比如說,萬眾期待的《GTA6》宣布跳票到明年5月了......
又比如說,萬惡的微軟宣布XBox主機以及部分第一方游戲要漲價了......
說實話,在過去的5個月里,微軟在游戲方面的口碑還算不錯,至少沒整什么特大爛活。
在去年PS5 Pro發布的時候,菲爾·斯賓塞(微軟游戲部分負責人)就和玩家一起吐槽索尼的定價問題。
而在今年,XBox上的會員免費游戲也擴充了不少重量級作品,讓“XGP真香”這句話的含金量再次提升。
XGP暫時真香
在這種情況下,大家基本默認了“微軟和XBox在偷偷上分”。
結果如今一波XBox漲價,直接對著大伙的頭來了一記巨型回旋鏢。
過去5個月里,只要你給XBox說過好話,那此時此刻都要含淚接受這一記回旋鏢的抽打。
當然,被這記回旋鏢抽打得最狠的,還得是6個月前堅定嘲諷索尼定價問題的菲爾·斯賓塞(微軟游戲部門負責人)......
回旋鏢抽得太狠了
菲爾·斯賓塞被回旋鏢瘋狂抽臉,那基本屬于罪有應得。
相比索尼和任天堂是在發布新品的同時宣布漲價,微軟則是在沒有任何新品的情況下,硬是把價格抬了上來。
更讓人難繃的是,這價格被抬上來的XBox Series S(XSS)以及XBox Series X(XSX)還都是5年前的機型,性能被PS5 Pro猛甩兩條街。
從這一方面看,PS5 Pro也是好起來了,在微軟的幫助下都把“性價比”給打上來了。
PS5 Pro的性價比
那么XBox目前的具體定價是什么樣的?
根據微軟自己給出的表格,在澳大利亞、歐洲等地區,XSS以及XSX基本漲價了10%左右。
而在美國本土,上述機型的漲價幅度還要更高,基本在20%左右。
不過美國本土的漲價幅度雖然最大,但微軟此前已經在歐洲等地漲過一波價格了。
所以總體算下來,各個地區的XBox玩家在悲慘程度上依舊難分高下,誰也沒能笑到最后。
唯一能在這慘烈的斗爭中獲取安慰的,大概只有那些把XBox當成理財產品的人。
當然,由于XSS和XSX都是發布好幾年的機器了,不管是存量問題還是性能問題,都不至于讓它的價格立馬回升。
我寫稿的時候去網上查了一下,目前非官方的XSX售價依舊沒啥變化,該賣多少還是賣多少,海對面的風暫時吹不到咱們頭上。
國內非官方價格
另外從PC玩家的角度來說,XBox主機漲價的影響范圍還是比較有限的。
畢竟時至今日,有相當一部分玩家已經習慣在Steam上玩游戲了,當談到家用主機時,Steam玩家的第一反應就是“與我無關”。
不過這次“微軟漲價”的事件,說來說去還是對Steam玩家有些影響的。
......正如開頭所說,在微軟宣布給XBox漲價的同時,后續的部分第一方游戲也漲價了(69$→79$)。
很顯然,相比XBox漲價,游戲漲價這件事對正版玩家群體的殺傷力是更強的。
哪怕國區本身就屬于“低價區”,但能花350購買游戲的人本就不多,更何況后續部分游戲還要漲價到400?
在上個月,任天堂宣布NS2的部分游戲售價將提高到80$,那時國內外的評論區就已經是反賊遍地了。
這次微軟也宣布游戲漲價后,所謂的“御三家”里已經有兩家在價格問題上明牌變臉,導致不少玩家開始反思自己的消費習慣。
而在大家自我反思了一段時間后,又有一個問題冒出來了——索尼會不會也把部分第一方游戲售價提高到80$?
會有這種擔心,邏輯上是說得通的,畢竟“御三家”之間的默契在某些時候出奇的高。
不過就目前來說,索尼確實還沒跟上微軟、任天堂的步伐。
像是今年10月2日準備上線PS平臺的《羊蹄山之魂》,它目前的預購價格依舊是70$......雖然不便宜,但至少沒破“新史高”。
只不過《羊蹄山之魂》沒漲價,不代表索尼的其他游戲不會漲價。
關于“3A游戲需要漲價”的討論,在國外其實已經被反復談起好多年了。
前幾年的IGN還轉發過一篇分析報告,表示如果游戲價格隨著通貨膨脹而上漲,那么現在的3A游戲甚至會賣到90$。
這價格如果放在國區,那就是要花上600左右才能買到大型3A游戲。
一個游戲要花上600塊,這對于大多數國內玩家來說,顯然是無法接受的。
而游戲價格之所以會上漲,此前其實就有過不少討論,結論基本集中在“人員成本”以及“銷量下降”上。
這次微軟自己給出的解釋是——“市場環境以及不斷上漲的開發成本”。
“市場環境”這方面,大抵是有懂王關稅大棒的那點影響在。
而“不斷上漲的開發成本”,按照普遍的理解來看,大概是跟員工增長以及圖形技術的復雜性相關。
只不過對于咱們玩家來說,我們也沒法真正理解游戲開發中遇到的各種成本問題。
對于我們來說,此前的各種豪華版游戲以及付費DLC,已經算是對成本問題的有限包容了。
購物車小連招
當然,不管玩家群體能不能接受,游戲開發中的成本問題確確實實存在。
但反過來說也一樣——不管游戲開發的成本如何,玩家群體每個月能花在游戲上的資金也就那么點。
而在過去的5年里,大型3A游戲的價格已經從60$,漲到了70$,再到如今的80$,可能不少老哥的工資都沒漲得這么快過......
在這么一種情況下,未來那些價值80$的大型3A游戲,很難說“云玩家”的占比會增加多少。
IGN發起的投票
但這里還是要提一下:目前的任天堂與微軟雖然宣布一些游戲可能會漲價到80$,但也不是每個游戲都會帶上80$的標簽。
在任天堂的NS2平臺上,主要是《馬里奧賽車:世界》以及《塞爾達傳說:王國之淚》定價為80$。
而在微軟這邊,具體定價為80$的第一方游戲暫且還沒有公布。
如果要進行一個猜測的話,《神鬼寓言》的續作又或是《上古卷軸6》大概會在這些80$的游戲之中。
上述IP基本屬于各家的招牌游戲,并且在制作前幾作的時候,開發成本就已經破億。
因此把它們的定價標為80$,在開發成本上肯定是說得過去的......雖然玩家的錢包不一定說過得去。
不過把話說回來,一個游戲是否好玩,跟它的最終定價也沒有直接的聯系。
在過去的幾年里,也不是沒有開發成本低、但收獲不少玩家好評的傳奇佳作,它們的定價不是最高的,但本身的魅力并不輸給那些大型IP。
因此哪怕不買80$的游戲,后續也不是就沒有好游戲玩了。
便宜≠不好玩
當然,如果可以的話,個人還是希望那些經典的大型3A能賣得便宜點。
比如說《上古卷軸6》以及那個果然跳票了的游戲......
求你了,便宜點
將我們設為星標☆,點亮愛心
就可以及時看到文章和資訊啦
感謝大家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