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ONS)的最新數據,2024年英格蘭和威爾士警方記錄的商店盜竊案數量首次突破50萬,達到了516,971起,同比激增了20%,為自2003年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數字。
在英國首都倫敦,大都會警察局記錄的88,248起案件甚至同比暴漲了54%,日均發生242起——相當于每6分鐘就有一起盜竊案發生。
但行業機構警告,這僅是“冰山一角”。英國零售協會(BRC)的調查顯示,實際盜竊案每年超過2000萬起,相當于每家商店每天至少遭遇2起以上盜竊。便利商店協會(ACS)更披露,僅便利店行業2024年就記錄了620萬起盜竊案,官方數據只是實際案件數量的8%。
英國零售犯罪激增,竊賊肆無忌憚
英國零售業組織向外界吐槽,目前英國法律和警方對零售盜竊犯罪的威懾力不足,由于竊賊毫不擔心后果,盜竊行為愈發肆無忌憚且充滿暴力。在一些案件中,罪犯竟在顧客和店員的眾目睽睽之下“清空”貨架。這種“零元購”手法被稱為“神風式”盜竊。
截至去年9月的12個月內,英國零售商上報的顧客盜竊案激增了370萬起,總量高達2040萬起,造成了20億英鎊的損失。這些數據來自代表200多家大型零售商的英國零售商協會(BRC)上周四發布的《年度犯罪調查報告》。
該協會數據顯示,針對零售從業者的暴力辱罵事件也激增了50%,日均記錄已超過2000起。此次調查樣本涵蓋了110多萬從業人員,涉及了1940億英鎊營業額。
英國國家統計局同日數據顯示,英格蘭和威爾士警方記錄的商店盜竊案同期增長23%,至49.2萬起,創2003年有記錄以來最高值。但BRC發言人湯姆·霍爾德指出:“國家統計局數據嚴重低估了問題嚴重性,因為他們只統計了警方接報案件。若按他們的數據,每家店每年僅發生1.5起盜竊案。隨便問個店主都知道,能有一天不被偷都算走運了。”
去年12月,倫敦牛津街一家手機店就發生了一起典型的“神風式”盜竊:兩名男子當眾猛踹手機展示架數分鐘。由于無法一一取出樣機,他們倆最后把整個展示架抬出了商店。而那時,店外擠滿了圍觀者。有猜測認為,他們在盜取模型樣機后會在網上冒充新機銷售。盡管監控拍下了全程,大都會警察局仍未能抓獲這兩個嫌疑人。
BRC首席執行官海倫·迪金森指出,有組織犯罪集團和職業盜賊是主要作案群體。她表示:“盜賊越來越猖獗,因為他們知道不會有什么后果,更不需要為自己的犯罪行為埋單。這種情況在全國多地已荒謬到失控程度。”
社交媒體上充斥著盜竊視頻,而店員和保安往往不敢阻攔。迪金森解釋稱,店員通常被建議不要干預,以免遭受人身攻擊。
英國獨立零售商協會首席執行官安德魯·古德克直言對這些數據“毫不驚訝”。他說:“殘酷的現實是,這僅是冰山一角。我們雖鼓勵會員報案,但多數人因歷史報案無果而選擇放棄。實際犯罪數量與警方記錄間存在著巨大鴻溝。”
多重夾擊:生活成本危機與有組織犯罪
還有分析指出,這場“盜竊海嘯”背后暗藏多重“推手”,分別是生活成本飆升、專業犯罪團伙增多以及犯罪成本失衡。
持續高通脹導致基本生活品價格飆升,在雞蛋漲價25%、面包上漲18%的背景下,部分群體選擇鋌而走險。
有報道指出,英國出現了新型犯罪群體:中產主婦將牛排藏進了嬰兒車,退休老人靠偷罐頭度日。超市不得不給巧克力、黃油、奶酪甚至牙膏上鎖,有網友戲稱“英國超市秒變軍火庫”。
BRC調查還發現,75%的嚴重盜竊案與有組織犯罪集團有關,這些團伙采用“訂單式盜竊”,專門竊取高價值商品轉售黑市。
東歐“香檳幫”讓警方顏面盡失——這個羅馬尼亞犯罪團伙利用假車牌和實時通訊軟件,專偷高端酒水,單日作案60起獲利7.3萬英鎊。更猖獗的是在倫敦西區有一支開著寶馬X5的犯罪集團,20分鐘就能搬空價值2萬英鎊的化妝品。
但是,英國內政部數據顯示,每1000起商店盜竊案中僅1.6%進入司法程序,多數違法者僅收到警告信。
有分析人士認為,2014年通過的《200英鎊以下盜竊輕罪化》法案,讓犯罪團伙找到了“財富密碼”。他們精準卡著199英鎊的盜竊紅線,在警察眼皮底下“螞蟻搬家”。數據顯示,此類案件起訴率從2015年的32%暴跌至2022年的13%,真正“坐牢率”不足5%。
260萬零售從業者的控訴
在冰冷的數字背后,是英國零售從業者日益惡化的生存環境:
零售工會 Usdaw 年度調查顯示, 66% 的員工遭遇過與盜竊相關的暴力、威脅或辱罵。37%受害者出現了焦慮癥狀,28%產生過離職念頭,便利店員工平均每月遭遇6次言語攻擊。行業年度防損支出高達1.8億英鎊,包括AI監控系統(單店安裝費超 5000英鎊 )、電子商品標簽(損耗率可降低 40% )等。
連鎖反應:從貨架到社區的危機蔓延
這場盜竊危機正引發多重社會效應。零售商將2.2億英鎊年度損失通過商品定價轉嫁消費者,加劇通脹壓力。警方數據顯示,與盜竊相關的街頭暴力案同比上升了22%。超過3000家便利店縮短營業時間,1/5藥房對高價值藥品實行“柜臺鎖”政策。
對此,88家英國零售商聯名致信內政部,要求:
廢除 200 英鎊盜竊輕罪條款,
建立全國零售犯罪數據庫,
設立專項公訴基金支持商家訴訟。
面對輿論壓力,英國警務大臣戴安娜·約翰遜宣布:年內將增派3000名社區警察,推動《零售犯罪行動計劃》立法,要求警方必須調查價值200英鎊以上的盜竊案,建立全國零售犯罪數據庫。
但行業質疑聲仍然不斷。零售犯罪應對聯盟表示:“新增警力不足以彌補過去14年削減的2萬個崗位” 。
網絡詐騙同步激增35%
與線下盜竊并行的,是網絡數字詐騙的犯罪浪潮。2024年的電詐案件突破了410萬起,其中:銀行賬戶詐騙240萬起,增加了28%,網絡購物詐騙110萬起,增加了35%。虛假名人投資廣告同比增長了3倍,60歲以上群體人均損失1.25萬英鎊。
消費者組織Which?緊急呼吁:“必須全面實施《網絡安全法》,阻止每3秒出現一次的詐騙廣告!”
美國加州“950美元以下不算犯罪”的前車之鑒令人膽寒。該政策實施后,舊金山商業倒閉潮席卷全城。英國零售業警告:“我們正在重蹈覆轍!”
這場席卷英國的零售業危機,已不僅是一個簡單治安問題。對此,你怎么看?歡迎給華聞君留言。
本文部分素材來自英國廣播公司、天空新聞、《每日郵報》《衛報》《每日電訊報》和《獨立報》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 The End -
文 倪佳辰
內容合作或商務合作,請發郵件至:editor@thechineseweekly.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