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音樂產業觀察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作者 | 未加一
五一假期還沒到來,音樂節戰場就已經有了硝煙。從四月開始,幾乎每個周末都有多場音樂節在全國各地上演。
從南到北,成都·熱浪飛行銀河左岸音樂節、溫州·大麓青年音樂節、昆明·五百里音樂節、北京· 檀谷回聲·硬地春賞音樂節、阜陽·斑馬音樂節、石家莊·Rock Home Town原創音樂節等等,絡繹不絕。
不僅數量多,陣容也十分抗打。同一個周末,成龍的影視傳媒學院與銀河左岸共同主辦的龍樂無界音樂節在武漢開唱,成龍與林俊杰同臺合唱的視頻刷爆社交媒體。同一時間的廈門,泡泡島音樂節汪蘇瀧在雨中壓軸,YIN YIN、Tokyo Ska Paradise Orchestra等海外音樂人讓觀眾大開眼界。
四月音樂節賽道的擁擠還只是前奏,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五一假期短短五天官宣了近30個音樂節,陣容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五一音樂節混戰,神仙打架
仔細翻翻今年五一的音樂節和陣容,值得關注的亮點有很多。
從知名度來看,頭部的音樂節IP自然都不會錯過這個關鍵時間檔。
今年五一,超級草莓音樂節在東莞和北京同時開演,根據地域文化的不同,陣容也細心地做出了差異化。例如,東莞站邀請了楊千嬅、周柏豪、王宛之、泳兒等粵語金曲歌手,同時也給Jellyeeee、猛天達等新人提供了舞臺。音樂節現場不僅可以大合唱,也能讓觀眾隨時隨地發現好音樂。
在大灣區,五一去HITC也是許多潮流年輕人的選擇。去年BIBI在現場的演出仍然令人回味,今年再次集結了Rich Brain、Rich The Kid、劉雨昕等來自中國、歐美、日本、東南亞等世界各地潮流音樂藝術家。雖然廣州的天氣已經很熱了,但現場的氛圍毫無疑問更加熱鬧。
還有以民謠、搖滾為主的仙人掌音樂節,在八周年之際首次登陸武漢。陣容還是一如既往地保持著自己的風格,18組音樂人串聯起中國獨立音樂30年脈絡,既有搖滾老炮,也有獨立先鋒。
除此之外,泡泡島、太湖灣、銀河左岸等等音樂節,也都準備充分迎接樂迷。
(畫框為已取消)
從舉辦地來看,音樂節地域下沉成為趨勢,城市分布正在發生變化。
例如,寶雞銀杏音樂節、衢州新蜂音樂節、銀川超級音樂節、滁州葫蘆果音樂節、廬山O?音氧計劃音樂節、伊犁千禧蜜桃音樂嘉年華等等,也趕上了五一這趟車。終于,音樂節不再集中于北上廣,新一線和二線城市開始成為主力,江浙滬地區的音樂節越來越多,西北乃至新疆伊犁也開始有更豐富的音樂演出落地。
從陣容來看,有的音樂人在這個五一假期堪稱“勞模”。
二手玫瑰和薛之謙行程排滿,五天參演了5個音樂節。還有很多音樂人假期只休息了一天,趙雷、痛仰、老狼、萬能青年旅店、夏日入侵企畫、黃子弘凡、顏人中、郭頂、沙一汀EL、鄭潤澤、隊長YoungCaptain等等,都要在這個短暫的假期里奔赴4個音樂節演出。
除此之外,也有不少響亮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音樂節海報上。
例如,趙露思、張晚意、張倫碩、任嘉倫、羅云熙、岳云鵬、張新成、李治廷等演員,陸續官宣加盟音樂節,還有秀人、綜藝咖、網紅的名字赫然在列,不僅賺足了觀眾的眼球,也讓許多從業者表示,越來越看不懂音樂節了。
加入音樂節,真的能帶票嗎?
早在前些年就有音樂節邀請過演員,這一“創新”卻在今年成為了趨勢。音樂節與演員“雙向奔赴”,為什么雙方都覺得這件事情可行?
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當我們就這個話題在與主辦方及其他從業者進行交流時,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檀健次的演唱會。
在擁有《獵罪圖鑒》《長相思》等多部爆款影視作品后,2024年檀健次重回音樂領域,五場萬人級別的巡演一票難求,甚至被黃牛炒出了幾十倍溢價。從最初的質疑到后來票房熱度雙豐收,檀健次的成功案例給影視和音樂行業都帶來了啟發。
檀健次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音樂節短時間內很難在其他方面有大的創新或突破,于是跨界陣容成為了主辦方打造差異化的重點之一。
如果說音樂節邀請演員是為了流量,那他們的帶票能力真的能夠經得起市場檢驗嗎?從目前的數據來看,可能并非如此。
大麥數據顯示,截至演出前一周,邀請了趙露思、張晚意、張倫碩的元氣森林音樂節,兩日票房均未售罄。甚至因為主辦方將趙露思與崔健、老狼、鄭鈞等搖滾音樂人安排在同一天,引發了眾多樂迷的不滿。
再來看看太湖音樂節,連續四天的演出只有5月2日的票售罄,其中羅云熙和岳云鵬的演出在第一天,同臺的還有愛奇藝在韓國選秀的出道團Polarix部分成員。佛山的銀河左岸音樂節也是如此,三天演出門票均未售罄,其中第一天的陣容里不僅有岳云鵬、張新成,還有泰創今年新出道的選秀限定團NexT1DE。
值得一提的是,主辦方銀河左岸雖然在陣容中融入了一些跨界藝人,但是也充分考慮到了不同粉絲的需求。不僅在陣容排布的時候,會將同類型藝人安排在同一天演出,甚至還細節到為粉絲“夜排”提供安全保障,充分照顧到了音樂節觀眾的體驗和大型活動的安全性問題。
雖然從最直接的售票情況來看,跨界藝人的加入很顯然并不能為音樂節帶來顯著的票房增長。但在票房之外,對于音樂節IP的破圈宣傳,對于當地文旅的帶動,乃至于對音樂節贊助的提升,還是或多或少帶來了一些助力。
換個角度來看,作為這個行業里的“新面孔”,音樂節賣不動票也不能怪這些跨界藝人的帶票能力不行,只能說五一檔乃至整個音樂節市場如今面臨著很大的競爭壓力。
尤其在五天假期全國接近30場音樂節的高壓下,票房售罄的確是一個較高的標準,畢竟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因為票房不佳而臨時取消的音樂節也不在少數,能順利舉辦已經算是跑贏市場。
在理性回調中,音樂節市場加速優勝劣汰
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主辦方涌入,另一方面參與的藝人和觀眾盤子越來越大,如今的音樂節市場的確呈現出“一派繁榮”的景象。
數據顯示,2025年1月,全國共舉辦音樂節15個(22場),觀演人數達19.6萬人次,同比增長21.7%。
隨著市場擴容,音樂節逐漸拓展成一個以音樂為核心,將文旅、商業、藝術等多元要素融合在一起的載體,并且具有年輕化的顯著特征。所以無論是品牌營銷還是地方文旅,都十分看重音樂節的價值。
據太湖灣音樂節、銀河左岸負責人劉洋宏介紹,太湖灣音樂節的客群中,常州本地觀眾只占不到5%,省內觀眾約30%,江蘇省以外的跨省觀眾占比超70%。2024年的數據顯示,五一期間受第八屆太湖灣音樂節影響,太湖灣旅游度假區客流量高達22萬人次,今年這番熱鬧的景象也將繼續上演。
太湖灣音樂節已經舉辦到第九屆
對于品牌營銷來說,與音樂節的綁定也越來越深。以泡泡島音樂節為例,2024年累計吸引近60萬樂迷,總冠名合作品牌喜力啤酒藝術家共創的裝置“PO.PO機器人”在現場吸引了無數觀眾打卡分享,喜力“愛上音樂節e如反掌”話題在抖音獲得19.9億次播放。
在此基礎上,為了維持音樂節的流量和話題度,讓項目實現保本甚至略有盈利,邀請流量藝人成為了必然選擇。只不過前些年,流量藝人可能是指上過綜藝的頭部樂隊、說唱歌手,到后來是流行歌手,再到如今是網紅、綜藝咖、演員等等,不拘一格。
雖然今年的音樂節依舊熱鬧,但是從業者都能明顯感覺到,繁榮表象的背后其實已經進入了洗牌階段。
一方面,音樂節整體成本在逐年遞增,藝人出場費也水漲船高。另一方面,雖然市面上充斥著大量不同類型和陣容的音樂節,但大部分觀眾擁有了更強的辨別能力,也更愿為獨特體驗買單。
泡泡島音樂與藝術節主辦方、創娛無界創始人張翀碩表示:“市場的自然淘汰法則,最終會推動行業從業者,找到自己的定位。隨著越來越多經常去音樂節的用戶逐漸具備了辨別能力,用戶的選擇最終也會倒推從業者去找到自己的細分市場?!?/p>
YOASOBI在2024泡泡島音樂與藝術節京津冀站
太湖灣音樂節、銀河左岸負責人劉洋宏也認為,“音樂節之后的入門門檻會越來越高,對主辦方的能力要求也會更高,團隊要有很好的操盤能力才有可能把這個事情做好?!?/p>
演員、網紅等跨界流量上音樂節這一現象的背后,其實是音樂節票房與差異化的雙重壓力下帶來的結果。如何應對這一“新趨勢”,對主辦方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激烈競爭和試錯中,找準自己的市場定位、把控內容品質、滿足不同樂迷需求。
也許經過這一輪洗牌,那些堅持長期主義、綜合能力強的主辦方或將成為最終贏家。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