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上音黨委宣傳部副部長、東方樂器博物館館長肖陽的腳步,孩子們穿梭于東方樂器之中,感受中華音樂之美。肖陽還有一重身份,是湖南街道“梧桐導師團”導師。
日前,“音悅梧桐”美育大課堂——金聲玉律頌中華·美育深耕承古韻主題活動在上海音樂學院東方樂器博物館舉辦。來自上海市徐匯區愛菊小學的學生們走進家門口的博物館研學,沉浸式聆聽美育大課堂。
“湖南街道打造了滬上首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特色音樂街區。這里歷史文化、音樂藝術等資源要素集聚,我們希望通過資源的嫁接,在青少年心中播撒傳統音樂文化的種子,架起高校藝術殿堂與街鎮美育實踐的橋梁。”湖南街道相關負責人說。
“推開窗是交響樂,下個樓即音樂廳”
東方樂器博物館的最新展陳,以器說史、以器觀俗、以器見人,講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通過樂器彰顯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孩子們在博物館內觀賞諸如琴、笛、漁鼓、箏等中華民族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的樂器,聆聽著這些無聲“時光講解員”的歷史。
活動中,愛菊小學民樂團的學生代表在博物館里體驗了擔當“小小演奏家”,三年級孩子們演奏了他們曾在藝術單項比賽中獲獎的二胡傳統曲目《小花鼓》,用活潑的胡琴聲表達興奮與愉悅的心情。同時,東方樂器博物館青年教師褚婉吟老師用仿唐琵琶演奏了《水鼓子》。這既是跨越時空的音樂對話,也是大朋友與小朋友,以民樂為媒的一次生動交流。現場,獨特的中國音色,讓學子們沉浸在共同的中華情感中。
今年年初,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認定上海市徐匯區衡復音樂街區為第四批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這里是上海音樂文化最為濃郁、音樂人才最為集中、音樂演出機構最為密集的區域之一。近年來,街道立足音樂街區資源稟賦,以“大思政”理念為引領,與音樂街區共治委員會成員單位協同聯動,在思政育人、校外教育等方面深化合作,構建大中小幼社“15分鐘思政育人實踐圈”,共同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文化底蘊的時代新人探索實踐。
在上海音樂學院、區委宣傳部、區教育局等單位共同牽頭下,“上海音樂學院校史館”被打造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聯合區域內中小幼學校,圍繞上海音樂學院創建歷程、重要歷史人物、重大歷史事件,針對不同學段開發相關課程;成立“上海音樂學院大學生理論宣講志愿服務隊”,以音樂黨課、舞臺展演、經典誦讀等方式,在街道黨群服務陣地、文明實踐陣地、中小幼學校中巡回宣講。
“沉浸式”音樂黨課讓紅色文化根植社區,青少年在上海交響樂團這個世界級“音樂好鄰居”的陪伴下,參加豐富多彩的活動,成長為小小音樂人。“音樂直達人心,富有強大的穿透力和感染力,通過音樂能感受城市的律動與風貌。”相關負責人說,“推開窗是交響樂,下個樓即音樂廳”,能夠推動廣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與音樂街區的“雙向奔赴”。
文明實踐與街區治理雙向融合
2023年4月,湖南街道黨工委啟動黨建引領“音樂街區治理力工程”,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特色音樂街區。
音樂街區建設過程中,湖南街道黨工委把握地域特點科學劃分片區,施行黨建引領下多元協同參與機制,由區域單位、“兩代表一委員”、各級黨組織、居委會、志愿者、物業、業委會、社會組織等力量共同加入,實施大事共議、要事共決、急事共商、難事共解舉措,實現資源最大化、人員融合化、力量均衡化。
同時,牽頭組建“音樂街區共治委員會”,啟動全市首個“青年發展型音樂街區”,組建了覆蓋區域院團、機構、企業、社區等多元主體的“音樂街區青年共治聯盟”,通過專業化思維、國際化視角,共商共議街區規劃前景,推動音樂街區更有生機、更富吸引力。
湖南街道將持續深化音樂街區建設,深入踐行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模式,今年全年聯合音樂街區共治委員會成員單位推出音悅梧桐·美育課堂、梧桐韻·傳統文化、梧桐悅·藝賞街區、梧桐閱·音樂微展、梧桐共享+、梧桐YUE+·實踐探索等6大系列30多個項目,努力探索形成更多的共建機制和合作方案,促進文明實踐與街區治理雙向融合、雙向賦能、雙向提升,進一步融合紅色文化傳承與思政育人理念,融合藝術氣息與城市生活,打造充滿活力與暖意的音樂街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