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2024年度貴州法院涉企行政案件典型案例

0
分享至

我們從2024年度審結的11445件行政訴訟案件中梳理出較為典型的涉企案例向社會公開發布,這些案例中既有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的正向案例,又有行政機關不當履職的敗訴案例,還有府院協同化解矛盾的成功案例,希望能為社會各界處理類似爭議提供指引和參考。

案例一

某服務公司訴某區自然資源局、某區政府行政處罰及行政復議案

【裁判要旨】

行政機關在履行監管職責時,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應當遵循過罰相當原則,結合政策調整、歷史原因等重要背景,綜合考慮企業實施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及危害程度, 優先采取補救措施,適用對企業權利損害最小的方式,公平合理地作出處理,以保護企業合法權益,營造法治營商環境,促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基本案情】

2018年5月,為推進鄉村振興,拓寬增收渠道,某村委會擬用閑置土地引進4S店,某鎮政府等相關部門均同意項目建設。后某服務公司在案涉土地上修建了汽車服務中心。2022年5月,某區自然資源局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以該公司未取得建設審批手續為由,責令其退還非法占用的土地并處以罰款。某區政府復議決定維持。該公司訴至法院,請求撤銷處罰決定及復議決定。生效裁判認為,某區自然資源局未提交證據證明案涉土地是否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徑行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沒有事實依據。另,行政處罰應當遵循過罰相當原則。結合該公司非法占地的原因、過程及各方責任情況,應當優先采用補救措施,綜合考量該公司和相關政府部門的過錯情況,盡量采取對權利損害最小的方式,公平合理地作出處理。故判決撤銷某區政府作出的復議決定及某區自然資源局作出的處罰決定。

【典型意義】

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與高質量發展格局的背景下,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塑造成為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優化資源配置效率、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核心命題。行政機關在履行監管職責時,尤其面對企業因政策調整、歷史沿革或行政指導等原因導致的未批先建、非法占地等復雜情形,若機械適用法律條文而采取“一罰了之”的剛性執法模式,不僅難以實現行政管理目的,更可能降低市場主體的合理預期及投資信心,最終損害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某區自然資源局作出的處罰決定,在未充分考量案涉地塊是否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未區分企業主觀過錯程度及行為社會危害性的情況下,徑行作出責令退還土地并處罰款的處罰決定,顯然與比例原則和過罰相當原則相悖,損害了企業的信賴利益。法院在審理該案時,并未止步于形式合法性的審查,而是深入剖析政策變遷與企業行為的關聯性,精準界定行政機關的裁量權限,依法改判該案,糾正機械執法行為,保障企業合法權益,為優化法治營商環境,促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案例二

某礦業公司訴某縣政府行政補償案

【裁判要旨】

因水源保護區的調整導致采礦許可證所涉礦區與水源保護區重疊,行政機關不再為已取得采礦許可證的企業申報采礦許可證延續的,應當對礦業權人的損失予以合理補償。所謂合理補償,需綜合考慮關閉的原因、行政行為的性質以及權利人的合法權益保護等因素,以實際損失為限,不包括預期收益等間接損失。

【基本案情】

某礦業公司取得貴州省國土資源廳頒發的《采礦許可證》,有效期限為2016年5月至2020年12月。2020年10月28日,某市生態環境局某分局告知某礦業公司,該礦區范圍與某二級提灌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重疊。后某礦業公司的采礦許可證因礦區與水源保護區重疊不能辦理延續手續,請求某縣政府解決。因涉及補償事宜,某縣自然資源局委托貴州某評估公司對某鐵礦采礦權及礦山申報資產進行評估。該評估報告載明:某鐵礦采礦權評估價值為563.70萬元,礦山申報資產評估咨詢價值為527.79萬元。據此,某礦業公司請求某縣政府補償1091.49萬元。因某縣政府長期未予答復,某礦業公司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判決某縣政府補償。生效裁判認為,某縣政府應對某礦業公司遭受的實際損失,包括采礦權價款、礦山建設投入成本等損失583萬余元及利息予以補償。

【典型意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的規定,依法取得的探礦權、采礦權系用益物權,受法律保護,采礦權人享有開采、銷售礦產品等權利。一方面,縣政府作為水源保護地所在縣級地方人民政府,負有推進水源保護地內采礦權退出的職責,其基于水源保護需要的履職行為給礦業權人造成損失的,應給予相應補償。另一方面,對于行政補償案件的判決方式選擇,人民法院應當更加關注當事人的實質訴求,查清其實際損失,在事實清楚的情況下,在判決中將補償方式和數額予以明確,作出具有可履行內容的“具體判決”,以盡快穩定行政法律關系,實現案結事了,減少程序空轉,以及時有效地維護企業合法權益。

案例三

某餐飲分公司訴某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罰款案

【裁判要旨】

《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第六條明確規定,無照經營是指經營者未依法取得營業執照從事經營活動的行為。對于已經取得營業執照但未在登記的住所或者經營場所從事經營活動的情形,不屬于上述規定中的無照經營。本案中,人民法院依法撤銷行政處罰決定,糾正違法行政行為,既有效維護了企業的合法權益,優化了營商環境,也實現了行政審判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的職能,提升執法水平,從源頭上預防行政爭議的發生。

【基本案情】

2022年3月5日,某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在巡查工作中發現案涉車輛停靠在路邊行車道上占用停車位從事經營活動。經調查,案涉車輛所有人登記為黃某,其系某餐飲分公司法定代表人,案涉車輛上張貼了營業執照。某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向某餐飲分公司作出《責令停止(改正)違法行為通知書》,要求其立即停止無照經營活動。后某餐飲分公司仍然繼續使用案涉車輛從事經營活動,故某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對其作出案涉處罰決定,依據《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第十三條的規定,決定給予其罰款1萬元的行政處罰。某餐飲分公司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撤銷案涉處罰決定。生效裁判認為,該公司于2019年12月4日取得營業執照,營業期限為長期,營業執照未被吊銷,不存在未依法取得營業執照從事經營活動的情形,故判決撤銷案涉處罰決定。

【典型意義】

嚴格規范涉企行政執法是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重要保障,也是加快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現實要求。行政執法部門對企業實施行政處罰,必須全面、客觀、公正地開展調查,收集相關證據,在查明事實的基礎上,正確適用法律。人民法院對行政執法的監督應當全面,包括調查取證是否充分、依據適用是否準確,是否違反法定程序以及裁量是否合理等方面。其中,調查取證是否充分,是行政行為合法合理的基礎,也是行政訴訟監督的重點之一。本案中,某區綜合行政執法局以“無照經營”為由對某餐飲分公司進行行政處罰,但調查取證時未查清該公司是否存在無證經營的情形,徑直適用《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作出處罰決定,明顯存在違法事實認定不清、證據不足的情形。人民法院撤銷該處罰決定,有力維護了企業合法權益和市場公平秩序。

案例四

羅某等人訴某縣水務局及第三人某飲品公司行政許可案

【裁判要旨】

行政機關作出的取水行政許可行為可能對相鄰權人造成影響時,行政機關應當履行相應的聽證告知程序,聽取利害關系人意見,行政許可前未依法履行聽證告知程序聽取利害關系人意見的,屬于重大程序違法。同時,行政機關在作出對涉及群眾飲水安全的重大行政許可時,除對申請材料進行形式審查外,還應主動調查、嚴格核實申請材料的實質內容。

【基本案情】

某飲品公司向某縣水務局提交《取水許可申請書》,后獲得《取水許可證》。該《取水許可證》載明的取水地點為羅某等24戶村民的飲用水源點。羅某等人因某飲品公司的取水行為影響其生活用水安全訴至法院,請求撤銷案涉取水行政許可。生效裁判認為,羅某等人與案涉取水許可具有重大利益關切,某縣水務局在作出取水許可之前,沒有充分履行對相關利害關系人的告知程序,未全面聽取利害關系人的陳述、申辯意見,尤其對事關公共生活飲水的行政許可行為未切實履行許可前的審查工作,違反法定程序,判決撤銷案涉行政許可。

【典型意義】

飲用水水源保護事關老百姓飲水安全,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行政機關作出取水行政許可,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保障公民在飲水安全領域的知情權、陳述權、申辯權等權利,維護相鄰群眾的合法權益。同時,對于關系人民群眾飲水安全的重大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應當審慎審查,作出行政許可前還須對許可涉及的人身健康、生活安全保障等重大公共利益事項進行主動調查核實、嚴格審查,以確保行政許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全面貫徹對公共利益的保護。

案例五

某房開公司訴某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行政處罰案

【裁判要旨】

虛假廣告的認定,除了形式上與客觀事實不相符,還須結合廣告推介的商品種類及方式,判斷是否對消費者購買決策產生實質性影響,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時,應遵循過罰相當原則,以保護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推動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基本案情】

抖音號為“flame-wong”、抖音名“某房地產”抖音主王某在抖音上發布信息對案涉房屋進行宣傳,其中有桃李春風住房2380元/㎡的宣傳內容。某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接到舉報后立案查處,認定王某系某房開公司董事長,抖音上發布的桃李春風住房2380元/㎡實際上指的是教師團購房的房價,非教師購房價格均價在3500元/㎡左右。某房開公司通過抖音發布的該廣告為抖音主自己拍攝、編輯發布。某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認定該廣告為虛假廣告,作出案涉處罰決定,責令某房開公司停止發布廣告、在相應范圍內消除影響,并罰款人民幣二十萬元整。某房開公司不服,訴至法院,請求撤銷案涉處罰決定。生效裁判認為,案涉部分抖音視頻內容信息雖不夠全面準確,但對消費者購買決策不會產生諸如欺騙、誤導等實質性影響,不構成虛假廣告,判決撤銷案涉處罰決定。

【典型意義】

隨著互聯網的蓬勃發展,我國的廣告業面貌日新月異,互聯網廣告作為一種新興的廣告形式已經占據人民群眾生活的主流,成為市場經濟的重要競爭手段之一。然而,在廣告為經濟的發展注入強大活力的同時,虛假廣告在利益驅使下應運而生。尤其是在房地產銷售市場競爭加劇的背景下,部分房地產開發商為了加快銷售進度,在營銷過程中不斷加入對商品房的廣告投入吸引客戶購房。在此過程中,部分廣告宣傳存在夸大、虛假宣傳的情形,不僅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產生了極大的威脅和損害,也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當前我國對于虛假廣告的規范主要依據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在內的現行法律法規。而互聯網廣告主要依賴于信息網絡技術的產生和發展,與傳統廣告相比,具有主體特殊性、影響廣泛性、投放針對性等特征,這就要求市場監管部門在對互聯網虛假廣告進行認定時,必須結合互聯網領域的特點更加精準地適用法律,以保證涉企行政處罰決定的作出準確適當。

案例六

某建設公司訴某市政府行政協議案

【裁判要旨】

人民法院在招商引資行政協議案件審理中應借助行政爭議協調化解機制,加強府院溝通協調,聚焦多方利益,充分尋找利益共同點,督促政府充分發揮自身解決爭議的資源和主體優勢,促進爭議雙方在法律框架內達成“最佳處理”結果,實質解決爭議。

【基本案情】

某建設公司是某縣招商引資企業,該公司與某縣政府簽訂土地一級開發投資合同,約定項目開發用地約10000畝,項目投資約50億元。協議簽訂后,某縣政府為該公司完成10000畝土地征拆后將土地移交進行建設使用,某建設公司通過出讓方式取得1366.821畝土地進行了房地產項目開發建設。后因房地產政策調整及市場因素,某建設公司在項目開發中由于經營惡化,對剩余土地無力揭牌和繼續開發建設,且已揭牌土地開發建設項目尚未完成交房,存在諸多社會不穩定因素。某建設公司以某縣政府逾期供地及未能按照協議約定足額支付基礎設施建設費用、退還前期投入資金等,導致合同目的無法實現為由訴至法院,請求解除土地一級開發投資合同及補充協議,并返還前期投入資金和支付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費用合計14余億元。在案件審理中,人民法院主動聚焦各方利益,通過府院溝通協調,最終促進爭議雙方達成一致解決方案,某建設公司自愿申請撤回起訴。

【典型意義】

政府招商引資協議牽系著投資者利益和地方發展,通常標的額大,利益關系復雜,牽涉利益主體多,相關案件處理不好不僅影響營商環境和政府公信力,還會影響地方民生及社會穩定。在該案審理中,法院堅持以“雙贏多贏共贏”理念,克服“機械司法、就案辦案”思維,透過行政協議案件本身,將該案牽涉的問題一攬子納入協調解決,確定實質化解工作方案。借助行政爭議協調化解機制,通過府院溝通協調,充分發揮法院的專業優勢及政府的組織優勢,凝聚兩級法院、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等多方力量,共同商議、共同推動、共同化解,合力促成各方達成和解方案,保障了各方利益,實現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案例七

某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申請執行某公司罰款、加處罰款案

【裁判要旨】

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處罰須以準確的事實認定和充分的證據為基礎。本案中,某區綜合行政執法局未能提供證據證明某公司處理的廢棄物屬于“餐廚垃圾”,其作出的處罰決定缺乏事實與法律依據。

【基本案情】

2022年6月至9月,某公司作為環保科技企業,收購餐廚廢油17.29噸、廢棕油4.1噸,并向B公司出售廢油9.48噸,獲銷售款6萬余元。某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在某公司倉庫查獲相關廢油后,以“未將餐廚垃圾交由資質單位處理”為由,于2023年7月對某公司作出罰款80萬元、沒收違法所得的行政處罰決定。因某公司未履行,某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申請強制執行罰款及加處罰款合計160萬元。法院審理發現,《餐廚垃圾處理技術標準》〔CJJ184-2012〕明確區分了“餐廚垃圾”“廚余垃圾”“餐廚廢油”等類別,某公司處理的廢油屬于“餐廚廢油”而非“餐廚垃圾”,某區綜合行政執法局混淆概念且無證據證明某公司存在違法行為。對某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的執行申請,法院經審查認為,處罰決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裁定不準予強制執行。

【典型意義】

本案凸顯行政機關執法須嚴謹區分法律概念與技術標準,避免因術語混淆導致事實認定錯誤。行政處罰必須以確鑿證據為支撐,缺乏事實依據的處罰不僅損害行政公信力,還將面臨司法的否定性評價。法院通過嚴格審查行政行為,既糾正了行政機關的執法疏漏,又保護了企業合法權益,彰顯司法對營商環境的保障作用。此案警示行政機關應加強執法規范化,確保事實調查的全面性與法律適用的準確性,同時為市場主體依法經營提供司法范例,貫徹“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理念。

案例八

某房開公司訴某區政府行政協議案

【裁判要旨】

行政機關應誠信履約,促進營商環境優化,增強民營企業投資信心。在行政機關未按照約定履行義務,企業經營陷入財務困境,繼續履行協議顯失公平的情形下,人民法院可依法判決解除協議、返還相關款項,以維護企業合法權益。

【基本案情】

2018年2月7日,某區政府(甲方)與某房開公司(乙方)簽訂《招商引資協議》,協議載明某房開公司全面介入某棚戶區整體改造,同時全面接手“東山壹號”項目,并在協議簽訂后3個工作日內,支付誠意預付款1000萬元;某區政府負責將案涉棚戶區改造項目列入某試點計劃并納入某市棚戶區改造規劃和年度改造計劃。協議簽訂后,某房開公司及其子公司共向某區政府指定的監管賬戶轉賬5000萬元(每次1000萬元)。2018年5月10日,某區政府作出專題會議紀要,議定:某區政府繼續幫助某房開公司投資開發案涉棚戶區改造項目;某房開公司負責出資約8000萬元,繼續完成“東山壹號”項目建設。此后,某區政府多次作出會議紀要、通知、回復意見,督促某房開公司撥付相關資金。后某房開公司認為雙方合作停滯,多次催告某區政府返還資金無果,訴至法院,以某區政府根本違約為由,訴請解除協議并返還資金,承擔違約責任。生效裁判認為,行政機關未按照約定履行義務,且某房開公司經營陷入財務困境,繼續履行協議明顯有失公平,故判決解除協議并返還相關款項。

【典型意義】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要求,完善政府誠信履約機制,促進營商環境優化,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權益,增強民營企業投資信心。法院審理招商引資類案件的宗旨,是著力構建誠信政府,優化公平有序的營商環境,充分保障企業合法權益。本案中,某區政府為進行棚戶區城中村改造,與某房開公司簽訂《招商引資協議》,約定某房開公司參與改造。某房開公司依照約定及相關會議紀要支付相應款項,而某區政府未按約定推動棚戶區改造項目列入相關試點計劃并納入該市棚戶區改造規劃和年度改造計劃。人民法院結合某房開公司經營陷入財務困境,繼續履行明顯有失公平的情形,依法判決解除協議并返還相關款項,讓民營企業最為迫切的訴求得以公正解決。

案例九

某餐飲公司訴某區綜合行政執法局扣押財物案

【裁判要旨】

查封、扣押措施屬于典型的管理性強制措施,是行政主體為了預防、制止或控制危害社會、公益、他人的行為或事件的發生,采取的對有關對象的人身、財物或行為加以暫時性限制的手段和方法,行政機關在辦理案件時應當嚴格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查封、扣押期限,盡可能在查封、扣押期限內作出查清案件事實的處理決定。

【基本案情】

車牌號為貴A3XXXX的輕型載貨專項作業車的所有人登記為某餐飲公司。案涉車輛停靠在某區某路20號至22號區間路邊行車道上占用停車位,由案外人李某某進行生產經營時,被某區綜合行政執法局查處。某區綜合行政執法局作出查封(扣押)決定,對案涉車輛予以查封(扣押),隨后一直未作出后續處理行為,該車輛一直處于扣押狀態。某餐飲公司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撤銷案涉查封決定,并返還扣押車輛。生效裁判認為,某區綜合行政執法局采取查封扣押的行政強制措施后超過法定期限未作處理決定,對案涉車輛一直予以扣押,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的規定,其所作查封扣押決定依法應當予以撤銷,其所扣押車輛應當予以返還。

【典型意義】

查封、扣押的暫時性特征決定了行政機關必須在查封、扣押期限屆滿前依法對查封、扣押財物作出相應處理決定,以最大限度降低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本案中,行政機關實施扣押車輛的行為超過法定期限,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的規定,法院判決撤銷行政機關作出的查封扣押決定并向企業返還車輛,對于規范行政執法活動、保障企業的合法權益,維護市場主體財產安全、優化營商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案例十

某汽車租賃公司訴某市應急管理局行政處罰案

【裁判要旨】

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處罰,應當堅持以事實為依據,秉持過罰相當原則,行政處罰所適用的種類和處罰幅度與違法行為的性質、情節及社會危害程度相適應。行政相對人未制定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及未保證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并非發生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某市應急管理局以此為由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一百零九條之規定作出行政處罰決定適用法律錯誤。

【基本案情】

某汽車租賃公司經營汽車租賃等業務。史某駕駛從該公司租賃的小轎車發生較大道路運輸事故。某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認定史某負事故的全部責任。某市應急管理局認為,某汽車租賃公司存在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未制定安全生產管理制度,未設立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未強化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未有效落實安全管理措施,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一百零九條之規定,對某汽車租賃公司作出罰款50萬元的行政處罰決定。某汽車租賃公司訴至法院,請求撤銷某市應急管理局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生效裁判認為:某市應急管理局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與事故調查報告認定直接原因系駕駛人史某超速駕駛,以及《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史某負事故全部責任的事實不符。某汽車租賃公司雖存在未制定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及未保證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但該情形并非本案交通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某市應急管理局僅以發生事故的間接原因作出行政處罰依據不足,適用法律錯誤。故判決撤銷某市應急管理局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書。

【典型意義】

正確理解、運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的行政處罰條款,可以在履行監督、管理、指導職責的同時依法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人民法院既要支持應急管理部門嚴格精準規范執法、強化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的行政行為,也要監督并依法糾正其法律適用錯誤而造成企業過重負擔的行政行為。本案中,人民法院判決撤銷了應急管理部門適用法律錯誤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有效維護了企業的合法權益。地方各級安全生產監管行政機關在執法中應當做到“剛柔并濟”,嚴守安全底線的同時,進一步探索推行包容審慎監管執法措施,結合實際細化輕微違法行為免于處罰的適用情形,不斷提高執法規范化水平,切實依法減輕企業負擔,助力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來源:貴州高院

以事實為依據 以法律為準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威寧法院 incentive-icons
威寧法院
發布法院重要司法信息
2546文章數 428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專題推薦

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黑山县| 汨罗市| 株洲市| 鹤山市| 乐安县| 若羌县| 兰州市| 施秉县| 鹿泉市| 黄骅市| 邓州市| 响水县| 阿荣旗| 阿鲁科尔沁旗| 吉水县| 高雄市| 南阳市| 小金县| 拉孜县| 广安市| 武鸣县| 阳朔县| 肇州县| 河津市| 常宁市| 赣榆县| 图们市| 松原市| 荃湾区| 濉溪县| 平顺县| 从江县| 额济纳旗| 夏邑县| 综艺| 丹东市| 虎林市| 新化县| 休宁县| 会泽县| 伊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