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務服務智能審批、古建筑數字化“活化”等場景中,人工智能技術正成為我區住房城鄉建設行業發展的新質生產力。近年來,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以人工智能為紐帶,深化與香港在技術創新、歷史文化保護等領域的全方位合作,為廣西城鄉建設發展裝上“數字引擎”。
深化桂港協作,構建區域協同創新生態。依托《桂港建設行業合作意向協議》,廣西城鄉規劃設計院與香港理工大學共建人工智能(AI)創新設計聯合實驗室,攻克傳統建筑保護與現代化改造技術難題。其研發的“多模態數據融合技術”,為南寧三街兩巷等歷史街區提供數字化修復方案,精準還原建筑風貌。兩地還聯合組建人工智能培訓師資庫,研發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前沿課程,開展住房城鄉建設領域數字技術人才職業培訓。
數智賦能文化傳承,激活“活態遺產”生命力。在欽州市靈山縣大蘆村,系統化的MR軟件平臺及物聯網技術結合,生動再現古村落生活場景和民俗文化,游客可通過沉浸式體驗平臺,參與虛擬舞獅、對山歌等民俗活動,感受“活態”文化遺產。基于此實踐形成的《數字化轉型下的靈山縣傳統村落連片保護規劃策劃》,創新提出“數字IP+文旅”模式,推動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
下一步,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將貫徹落實自治區“一區兩地一園一通道”戰略部署,按自治區“新春第一會”關于“人工智能+”的決策部署,以人工智能技術作為核心驅動力,共同推動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數字孿生等前沿數字技術在桂港兩地住房城鄉建設領域的應用推廣。(黃詩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