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光強
這兩天,一名店主在社交媒體反映,沈陽一職業技術學校60多名學生4月底集體網購衣服,參加完運動會后集體以“質量問題”為名退貨退款,導致店鋪鏈接被封3個月,損失約8000元。3日,店主已接到該校相關負責人電話,校方就此事道歉,并承諾回收服裝、承擔相關費用,雙方目前達成和解。
舉辦運動會,統一著裝無可厚非,誰能想到“有策劃”的退貨操作比田徑場喊的口號都要“整齊劃一”。看中平臺“七天無理由退貨”的規則漏洞,“組團”退貨著實有點匪夷所思。我們常說,買賣不成仁義在、做買賣最重要的是誠信,以“質量問題”投機取巧,這不僅傷害了商家的利益,也違背了基本的道德。
運動服上殘留的汗漬與草屑,讓所謂“質量問題”的借口不攻自破。有網友調侃,“憑這波操作學校可以開個網購專業”“明年報考貴校,不為別的,就為衣服能白穿”。這些調侃的話語雖帶著幾分玩笑成分,實則飽含著大眾對這種不誠信行為的不滿和譴責。
犯錯就要付出代價。校方不能單純道歉了之,事情的來龍去脈究竟如何,必須給商家和公眾一個詳細的交代。有媒體報道稱,學生退款的時候說他們身不由己,是老師強制讓買的、讓退的。那么不禁要問,以“質量問題”退60多件裙子,究竟是誰的“餿主意”?職業教育傳授給學生的是一技之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絕非培養這種占便宜的思維。老師更應該以身作則,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消費觀。
另一方面,平臺規則的初衷是為買賣雙方提供保障,營造一個公平、公正、有序的交易環境。在了解到事情的真實情況后,平臺方是不是可以進行解封處理?畢竟不能讓經營者為“快閃式消費”買單。
總想占小便宜,必吃大虧。你看,平時名不見經傳的“沈陽遼美中等職業學校”,因為一場運動會,算是出名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