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2月20日,毛家后人在湖南韶山毛主席的故居前,拍下這張家族的大合影,合影中,邵華站在C位,而右面的毛新宇穿著潮流時髦,整體給人一種“不搭”的感覺,但是當時正處于改革開放時期,也展現了當時社會一種新的風尚。
毛岸青和邵華是毛主席的次子和兒媳,新中國成立后,毛岸青在中宣部從事翻譯工作,因為他俄文功底深厚,翻譯能力很強,事業上一帆風順,但在愛情問題上,卻一直不如意。
因此在1959年秋天,旅大市委一位負責同志約張世保到辦公室談話,交給他一個特殊任務:毛主席次子毛岸青即將從蘇聯來旅大療養,市委決定由張世保全面負責警衛工作并照顧他的生活。
考慮到他毛岸青36歲尚未成婚,市委幾位熱心同志經常為他介紹合適的對象,卻都沒有碰出一點感情的火花。
1960年1月,毛主席的親家母張文秋來旅大療養,她帶著在北京大學中文系念書放了寒假的二女兒邵華一塊到南山賓館看望毛岸青,令人驚喜的是,這對年輕人竟一見鐘情。
邵華是毛岸青的嫂子劉思齊的妹妹,她小時候常隨著姐姐和姐夫到主席家里玩兒,她聽主席和姐姐,姐夫談詩論文很是羨慕,于是就央求毛主席送她讀書。
在毛主席的推薦下,邵華進了中央直屬機關的育英小學,中學畢業后又考入了北京大學中文系,于是,毛主席又多了一位“論友”,邵華雖是毛家的親戚,但和毛岸青卻從未謀過面,恨想見到這位年長的大哥哥。
自從毛岸英犧牲后,張文秋也有意與毛主席再續前緣,所以,她選擇邵華寒假之機特意帶女兒來大連療養,此行多少帶點兒“相親”的色彩。
這次見面后,他們一見如故,并開始相互寫信聯系,1960年,毛岸青和比自己小十幾歲的邵華在大連舉行了婚禮。
沒有參加婚禮的毛主席,送給邵華一塊手表,一臺熊貓牌收音機。
跟毛岸青結婚后,邵華也承擔起了一份照顧他的責任,這包括衣食住行,此外,還要關心他平常生活的保健,不要感冒,醫生給他的一些常規藥也都是她督促是的,審議不好的時候督促他去檢查。
“毛岸青同志”,在所有的公開場合,邵華都這樣稱呼與自己相伴47年的丈夫,1990年他們生下兒子毛新宇。
這是毛家的第三代根苗,他的出世,彌補了毛岸英犧牲時未留下孩子的缺憾,也仿佛完成毛岸青和邵華夫婦作為毛主席兒子和兒子的某種潛在的責任。
毛主席很喜歡他的孫子,毛新宇和他的小名毛毛,都是毛主席給起的。
毛岸青和邵華的晚年生活與一直相親相愛,居住在北京市郊,過著平靜的生活,邵華仍然保持著攝影的愛好,她還是共和國為數不多的女將軍之一。
毛新宇長大后曾以領袖家風為題,做過很多講座,從毛主席本人,到長子毛岸英,到毛新宇的父親母親,再到毛新宇自己以及他的孩子,事實上已經形成了完整的毛家家風。
“清正廉潔,艱苦奮斗,為人民服務,刻苦學習”,毛新宇說,這簡單的幾句話就可以概括毛家家風的全部核心和精髓,這是一個偉大領袖的家族,但卻沒有任何物質遺產,把毛主席思想更好的發揚光大。
毛家的家風最突出的就是“廉潔”兩個字,毛新宇說:“我的兩個姑姑,生活都比較清貧,我父親生前的工作也非常辛苦,我們毛家清正廉潔的家風就是爺爺留下來的。”
“光榮屬于人民!”毛新宇深情地說:“作為毛主席的后代,作為一名軍事理論研究工作者,研究并實踐毛主席思想是我最大的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