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印巴又在克什米爾劍拔弩張了,參考兩國過往圍繞克什米爾的沖突,這次大概率不會爆發全面戰爭,最多爆發一場點到為止的局部小規模沖突,就像2019年那樣,雙方的炮兵與空軍很可能成為沖突的主角。2019年,印度空軍在沖突中先勝后敗,率先出動幻影2000戰斗機對巴控克什米爾發動了空襲,結果第二天巴基斯坦空軍發起反擊,印度空軍非但無法阻止巴基斯坦空軍的空襲,還在攔截過程中損失了一架米格-21。
吃了遠比自己弱小的巴基斯坦空軍的虧,這幾年印度空軍都在憋著一口氣,想要在下一次的沖突中一雪前恥。距離雙方上一次的實戰沖突已經過去了6年,印巴兩國空軍實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印度空軍這邊,從法國引進了36架陣風戰斗機,并對蘇-30MKI的武器系統進行了升級,俄制空空導彈R-27與R-77在實戰中被證明有效射程較短,印度為蘇-30MKI配備了以色列的德比-ER與國產的阿斯特拉空空導彈。巴基斯坦空軍這邊,從中國引進了36架殲-10C戰斗機,并開始量產“梟龍”Block3戰斗機。
目前印度空軍的主力是大約260架蘇-30MKI戰斗機,巴基斯坦空軍的主力則是大約200架“梟龍”戰斗機,一旦雙方爆發沖突,蘇-30MKI與“梟龍”戰斗機將成為交戰主力,數量較少的陣風與殲-10更可能作為壓箱底的存在。
從紙面數據來看,作為輕型戰斗機的“梟龍”,完全無法蘇-30MKI這樣的重型戰斗機抗衡。蘇-30MKI由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與俄羅斯伊爾庫茨克飛機制造廠合作研發,與中國從俄羅斯共青城廠采購的蘇-30MKK不同,蘇-30MKI采用了三翼面氣動布局,裝備了矢量發動機與相控陣雷達,不考慮技術成熟度的前提下,蘇-30MKI的作戰能力的確遠優于蘇-30MKK。
完全體的蘇-30MKI于2002年開始交付印度空軍,截至2025年,印度空軍一共獲得了272架蘇-30MKI,其中12架在訓練期間墜毀,巴基斯坦方面宣稱在2019年擊落過1架蘇-30MKI。
而“梟龍”戰斗機的前身則要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的“超七”項目,準備在殲-7戰斗機的基礎上研發一款較為廉價且先進的輕型戰斗機,由中國的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與美國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合作研發,巴基斯坦作為出資方。后來國際局勢出現變化,美國退出項目后,中國的成飛又與巴基斯坦重啟了該項目,簽署了《中巴合作研制S-7/FC-1飛機合同》,后來俄羅斯的米格設計局也加入了該項目,提供了米格-33的技術資料作為參考。2006年,配備全狀態航電與武器系統的FC-1“梟龍”戰斗機成功首飛,2007年,第一批FC-1戰斗機交付巴基斯坦空軍,巴方將其命名為JF-17“雷電”。
從硬指標來看,“梟龍”與蘇-30MKI完全沒有可比性,這點從價格就能看出來,中國賣給巴基斯坦的“梟龍”戰斗機,單價還不到2000萬美元,而俄羅斯賣給印度的蘇-30MKI戰斗機,價格卻高達8000萬美元。
蘇-30MKI的最大起飛重量超過30噸,擁有8000千克的彈藥掛載能力,作戰半徑高達1400千米,配備了12個武器掛點。而“梟龍”的最大起飛重量不到14噸,作戰半徑800千米,有7個武器掛點。
早期蘇-30MKI使用的是N011M“雪豹”無源相控陣雷達,俄方宣稱搜索距離可達140千米,最大掃描視野可達240度,能夠同時追蹤15個目標,并同時攻擊其中4個。而早期“梟龍”戰斗機使用意大利的Grifo S-7平板縫隙天線雷達,第二批次換為中國產的KLJ-7平板縫隙天線雷達,最大探測距離為75千米,可以同時跟著10個目標并攻擊其中2個。雙方如果爆發空戰,以高亞音速迎頭接近,蘇-30MKI擁有65千米的探測優勢,也就是大約100秒的安全攻擊時間,在攜帶8枚R-27/R-77、2枚R-73、2個電子干擾吊艙的情況下,蘇-30MKI完全可以在這100秒的時間內進行4輪超視距打擊,假設每輪超視距空空導彈的命中概率為40%,4輪攻擊過后,“梟龍”的生存概率不到15%,可以說是生存幾率渺茫。
可這是理論上的情況,等到印度空軍裝備蘇-30MKI與俄制導彈后,才知道俄羅斯的數據有多少水分。比如N011M相控陣雷達,探測精度甚至還不如西方的平板縫隙天線雷達,還存在敵我識別功能不可靠的問題,在卡吉爾沖突中,印軍的蘇-30MKI由于探測精度不佳以及敵我識別能力不足,最終讓巴基斯坦的殲-7PG大搖大擺的溜走。
印度還未蘇-30MKI配備了許多西方設備,比如法國的大氣計算機與導航系統、以色列的“利特寧”光電瞄準吊艙、英國的編隊控制系統,由于俄羅斯與西方缺乏直接的技術交流,導致這些西方設備安裝到蘇-30MKI上面后,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水土不服問題,嚴重降低了蘇-30MKI妥善率。
而且蘇-30MKI配備的AL-31FP矢量發動機也不是成熟產品,俄羅斯廠家聲稱AL-31FP的矢量噴管使用壽命高達500小時,但是印軍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發現只能使用不到30小時,并且對機場跑道的要求極為苛刻,稍微大一點的石子進入矢量噴管的旋轉機構內,就很容易導致AL-31FP的矢量推力功能故障,最終印度空軍只能嚴格限制飛行員使用矢量推力技術的最低高度,防止矢量推力故障導致飛機失控導致飛行員無法及時跳傘。
蘇-30MKI另一個大問題,就是采用三翼面氣動外形并加裝了矢量噴管后,導致機體重量在蘇-27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而AL-31FP發動機相比基礎版AL-31又沒有增加推力,這就導致蘇-30MKI推重比下降明顯,在整個蘇-27家族中僅優于蘇-34戰斗轟炸機,比蘇-33艦載機還要低。在赴美參加紅旗軍演期間,經驗豐富的美國飛行員就發現,蘇-30MKI一旦動用矢量推力技術,飛機就會迅速損失高度與速度,這期間毫無反擊能力,很容易被美國飛行員駕駛F-15擊落。
而蘇-30MKI裝備的R-77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俄方宣稱最大射程超過80千米,但印軍在2019年實戰中卻發現,R-77的有效射程只有60千米,且不可逃逸區只有不到30千米,導彈燃料一旦耗盡,其欄柵尾翼設計原本目的是增強導彈機動性,但是在燃料耗盡后反而會變成增加飛行阻力的累贅,讓R-77的速度迅速降低,簡直就是在導彈上加裝了4片減速板。
反觀巴基斯坦裝備的“梟龍”戰斗機,紙面數據雖然不夠亮眼,但卻都是實打實的可靠數據,雷達是經過多方參與競標后,優中選優得到的產品。并且采用了DSI進氣道的“梟龍”戰斗機,隱身性能遠優于蘇-30MKI,雖然無法像五代機那樣做到極致的隱身,但同樣能夠大幅降低被蘇-30MKI雷達縮短的距離。從中泰聯合軍演的表現來看,跟“梟龍”隱身性能差不多的JAS-39“鷹獅”戰斗機,能夠讓蘇-27的N001雷達在50千米外無法持續鎖定。紙面性能更好的N011M相控陣雷達,哪怕比N001雷達增強了探測距離,對“梟龍”的穩定鎖定距離估計也不會超過80千米。反觀“梟龍”使用的KLJ-7雷達,卻能夠在75千米的距離上精準鎖定RCS巨大的蘇-30MKI,在實戰狀態下,蘇-30MKI的探測距離優勢根本無法發揮出來。
當然,印度針對蘇-30MKI的問題,這幾年也進行了一些補救。比如為蘇-30MKI研發國產有源相控陣雷達、要求俄方提升AL-31FP發動機的可靠率、為蘇-30MKI換裝以色列的德比ER雙脈沖空空導彈。這些改進措施雖然有效提升了蘇-30MKI的戰斗力,但巴基斯坦同樣沒有閑著,這幾年一直在中國的幫助下忙著量產最新款的“梟龍”Block3戰斗機。與之前的“梟龍”戰斗機相比,“梟龍”Block3堪稱是魔改。裝備了推力更大的RD-93MD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達到15噸,武器掛載能力進一步提升,能夠使用復合掛架同時掛載4枚超視距空空導彈、2枚紅外格斗彈,并額外攜帶3個副油箱、1個電子戰吊艙,空戰火力與航程均達到了蘇-30MKI的80%。
“梟龍”Block3還配備了中國最新研發的KLJ-7A有源相控陣雷達,最大探測距離達到170千米,性能與美國的APG/AN-81有源相控陣雷達性能相當,領先蘇-30MKI的N011M無源相控陣雷達至少15年。
而就在最近印巴局勢緊張的時候,巴基斯坦方面也首次公開了“梟龍”Block3掛載霹靂-15與霹靂-10導彈的照片。西方媒體聲稱,霹靂-15的射程超過100英里,能夠與歐洲的“流星”遠程空空導彈媲美,顯著增強了巴基斯坦的空戰能力。
裝備了霹靂-15與霹靂-10空空導彈的“梟龍”Block3,空戰性能已經無限接近殲-10C戰斗機,面對航電系統落后一代的蘇-30MKI,幾乎可以說是穩操勝券。
雖然印度也準備為蘇-30MKI換裝國產有源相控陣雷達,但距離完成研發還有很長一段時間。至于蘇-30MKI最新裝備的德比ER雙脈沖空空導彈,最大射程只有100千米,遠遠落后于霹靂-15。雙方一旦爆發空戰,“梟龍”Block3可以在安全距離外向蘇-30MKI發射2輪4枚霹靂-15導彈,采用雙脈沖技術的霹靂-15,末端命中率非常高,蘇-30MKI連續躲過4枚霹靂-15的概率微乎其微。即便蘇-30MKI的印度飛行員開掛,躲過了4枚霹靂-15,這段時間也足夠“梟龍”戰斗機接近蘇-30MKI,然后利用具備紅外凝視成像、越肩攻擊能力的霹靂-10導彈在近距離完成收割。
雖然蘇-30MKI在航程、速度、載彈量等硬指標方面遙遙領先,但是過于落后的航電系統與武器系統,令蘇-30MKI無法發揮出平臺的作戰潛力,就如同當年解放軍的蘇-27在泰國皇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