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泰國的經貿合作歷經半個世紀的深耕厚植,已從傳統農產品貿易的“甜蜜起點”邁向產業鏈深度協同的嶄新階段。在全球產業鏈重構與綠色轉型浪潮中,面對東南亞市場競合格局,泰國憑借哪些獨特優勢吸引中國投資者?中小企業如何跨越信息鴻溝,共享東盟發展紅利?帶著這些問題,《中國對外貿易》獨家專訪泰王國駐華大使館投資處公使銜參贊、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BOI)北京辦事處主任陳安(Jirapat Methaseth),請他解讀中泰合作的“升級密碼”。
《中國對外貿易》:中泰建交50年來,雙邊經貿合作逐步從傳統農產品貿易升級至產業鏈深度協同。您認為中泰關系對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起到何種作用?未來雙方應如何進一步釋放合作潛力?
陳安:泰中兩國長達半個世紀的密切關系為區域經濟一體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段關系確實發生了重大演變,從傳統貿易拓展至更復雜的產業鏈與投資網絡,有力促進了東盟地區的穩定與活力。展望未來,雙方可著力開拓電動汽車、智能電子、綠色科技、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領域的合作機遇。
《中國對外貿易》:對計劃布局東南亞市場的中國企業而言,泰國相較于其他東南亞國家具備哪些競爭優勢?BOI可以提供哪些政策激勵?
陳安:泰國坐擁東南亞大陸中心戰略區位,基礎設施完善,區域聯通性強。作為東盟核心成員國,泰國與多國簽署自貿協定,助力在泰制造商高效對接全球市場。泰國在汽車、電子、食品加工等領域已形成成熟產業生態。BOI通過企業所得稅減免、機械設備及原材料進口關稅豁免等稅收優惠,以及允許外資持有項目用地、簡化外籍專家簽證與工作許可辦理等非稅收優惠,構建了完善的投資激勵體系。
《中國對外貿易》:當前中泰大型企業投資成果顯著,但中小企業對接仍存在信息壁壘。BOI對中小企業赴泰投資有何建議?如何提升其國際競爭力?
陳安:我們建議中小企業聚焦具備獨特優勢的細分領域,避免單一價格競爭。與泰國本土企業建立戰略伙伴關系,既能獲取市場洞察,又可降低初期運營風險。
《中國對外貿易》:泰國提出2050年碳中和目標,擬通過BOI稅收優惠吸引綠色科技投資。中國在光伏、儲能、電動汽車等領域具有優勢。您認為雙方能否通過合作實現低碳轉型與商業價值的雙贏?
陳安:綠色發展已成全球共識,泰國確立2050年碳中和與2065年凈零排放目標。BOI已升級激勵政策,重點扶持電動汽車、電池制造、可再生能源等環保產業。中國在綠色科技領域的優勢與泰國產業政策高度契合。中國企業可借力泰國生產基地拓展東盟新興清潔能源市場,泰國則可通過技術轉移與本地化研發提升產業競爭力,共同推進綠色轉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