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短視頻,總會刷到這樣的視頻:
“誰能拒絕在吃飯的時候來一集《貓和老鼠》?”
“誰能拒絕在蹲坑的時候,來一集貓和老鼠?”
“誰能拒絕在emo的時候,看一只貓被老鼠反復暴打?”
最離譜的是——明明劇情早就倒背如流了,卻還是會不由自主一口氣看完、還笑出聲。
這種看了千百遍依然津津有味的感覺,讓我終于意識到一個事實:
《貓和老鼠》應該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動畫作品,沒有之一。
沒有對白,卻能讓全世界都笑出聲
《貓和老鼠》的奇跡,在于它根本不靠任何語言。
沒有一句臺詞,沒有任何字幕,就靠畫面節奏、動作設計和配樂銜接,讓你“看懂”每一個情節、每一次反轉、每一場戰斗。
小到剛剛會看的孩子,大到不懂英文的老人,哪怕你完全不知道它是哪國動畫、講了什么背景,只要隨手點開一集,都能在10秒內進入狀態,1分鐘后完全沉浸。
而這種無門檻卻不幼稚的敘事能力,放到今天來看,依然是降維打擊級別的存在。
動畫同步交響樂?它做到了
很多人不知道,《貓和老鼠》的配樂難度極高,甚至可以說是“靠音樂做出來的動畫”。
它的主配樂師是斯科特·布拉德利(Scott Bradley),
他的做法是——
將古典樂、爵士樂、先鋒音樂融合,為每一幀動畫量身定制交響樂節奏,從湯姆被打飛的節拍,到杰瑞滑冰的旋律,音樂不是背景,而是劇情的一部分。
更夸張的是,在當時根本沒有數字化剪輯,這些音樂都得由真人樂隊同步演奏錄制,稍微跟不上節奏,就得重錄一遍。
一集短短7分鐘的動畫,音樂配器比一場舞臺劇還要復雜,這在動畫史上是極其罕見的操作。
所以你才會覺得——它比很多動畫“好聽得不講道理”。
拿獎拿到手軟,歷史級別的動畫短片之王
《貓和老鼠》不是“回憶濾鏡”在加分。
它是真正被全世界電影工業認證的經典。
從1943年開始,
它連續10多年拿下7座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
- 《The Yankee Doodle Mouse》(1943)
- 《Mouse Trouble》(1944)
- 《Quiet Please!》(1945)
- 《The Cat Concerto》(1946)
- 《The Little Orphan》(1948)
- 《The Two Mouseketeers》(1951)
- 《Johann Mouse》(1952)
注意,這可不是“動畫類內部獎項”,而是當年好萊塢電影最高級別的認證。
你可以理解為——它是那種“每一集都能進國際電影節”的動畫。
而它的主創團隊——威廉·漢納(William Hanna)和約瑟夫·巴伯拉(Joseph Barbera),后來也直接開創了整個美國電視動畫的新時代。
隨便點一集,永不過時
你不需要知道劇情順序,不需要看前情提要,甚至不需要記住角色名字。
隨便點一集——你就會看到一只自作聰明的貓,在花式挖坑、耍手段、裝可憐的過程中,被一只更聰明的老鼠反復修理。
劇情永遠簡單粗暴,但又充滿節奏感、反轉感和表演張力。
它不是那種你要沉下心來理解的動畫,它就是那種,你只要點開就能獲得快樂的動畫。
為什么它仍然是“最偉大的動畫”?
別的動畫,是講故事;《貓和老鼠》,是講“動作喜劇的黃金法則”。
別的動畫靠對白推動情節;《貓和老鼠》靠音樂與節奏來“演奏”劇情。
別的動畫做了一季就更新不動;《貓和老鼠》七十年前的片段,
今天剪一段發抖音,照樣爆千萬播放。它甚至不需要翻新、不需要IP重啟,因為它本身就已經是永恒版本。
如果你此刻心情不好,或者不知道該看什么,不如點開一集《貓和老鼠》。
你會發現——
有些作品,不靠語言,不靠設定,不靠情懷,
它靠的就是過硬的節奏感、藝術性和節操。
這就是為什么,
《貓和老鼠》,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動畫作品,沒有之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