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大的喘不過氣來,對男性而言是這樣,對女性而言也是這樣。
前幾天朋友在附近面試,順帶找我敘敘舊。
一開始我挺興奮的,但朋友說自己不能喝酒,因為在備孕,所以到時候只能喝喝水了,我心想,不能喝酒那有什么值得聚的?
朋友說,就是想放松放松了。
我突然就想起來,剛好是去年的這個時候,朋友結婚。
那時候他留著一個平頭的發型,自打我們認識以來,他就一直留著這個發型,所以我叫他平頭。
轉眼結婚一年過去了,昨天看到他的時候,一臉的疲憊,甚至頭上還多了許多白發。
他見到我的第一面,就說太累了。
去年剛剛結婚的時候,朋友還在水井坊上班,福利待遇還不錯,一個月有5000元左右的收入,每天上班就是翻炒酒肆,很累也很熱,一天要上十個小時的班。
后來因為每月房貸有3000元,朋友就一直琢磨著換個高薪的工作,改善夫妻倆的生活品質。
在親戚的推薦下,朋友做了一段時間的收藕工作,這個工作每天半夜三點多就要起來,去田間收藕,到早上又送到鋪子上去賣,忙完就是早上十點,回去睡一覺,下午兩點又要起來去田間忙碌。
朋友告訴我,那段時間他每天都只睡三四個小時,我很驚訝,長期下來你身體遭得住嗎?
他說,確實遭不住,自己也不是干生意的料,所以才想著另外找個工作進廠。
那天朋友過來面試的是一家比亞迪汽車廠,結果到了之后才發現,比亞迪這邊現在已經不要人了。
昨天和朋友在一起的時候,無意間提到房貸,問朋友房貸是多少年的,朋友說是30年房貸,那一刻我自己也嚇了一跳。
朋友這套房子是2022年左右買的,那時候正好是房價的高峰期,房貸30年一個月還3000元,差不多要還100萬左右,首付也付了幾十萬,把朋友退伍的積蓄基本上花完了。
而朋友還完這30年的房貸之后,差不多就是60歲了,又到了給子女買房且快要退休的時候。
房貸加上子女的壓力,就像一座大山,壓在朋友身上,壓的喘不過氣來。
我突然就理解了,為什么今天80%的男女在結婚后,都感受生活很苦。
以朋友為例,每個月房貸的硬性開支就是3000元,加上衣食住行和汽車的費用,每個月的開支就差不多是5000元,現在朋友還在備孕,如果孩子出生后,那么每個月的開銷就會更大。
一個月7000元,還不一定夠用,日子還緊巴巴的。
但問題在于,我國月入7000元的人有多少呢?
從公開的數據來看,我國月入5000元以上的人只有7000萬左右,而月入7000元,如果你去問DeepSeek,它會更準確回答你,我國月入7000元以上的人在2000萬至3000萬之間,占全國人口比例不足3%,屬于收入分布中的上游區間。
而這筆錢在一線城市或新一線城市,7000元稅后收入可能僅滿足基本生活需求,實際可支配結余還非常有限。
背負房貸,再加一個娃,月入7000元還很難存住錢,這就是當下年輕人結婚的現狀。
而實際情況是,月入7000元以上的人只有2000萬至3000萬,用鳳毛麟角來形容也毫不為過。
年輕人不壓力大,不白發,誰來白發呢?
昨天朋友來的時候,談及買房,我問他,當時你有錢,而房價明明要下降,為什么你不等等再買房呢?
朋友也很無奈地說,當時如果不買房,就沒法結婚。
我還是有些不甘心,你丈母娘也應該知道你有錢吧,那有錢不就等于有房了嗎?為什么一定要在房價高位去買房?
如果你現在買房,利息這些算上至少能夠少還幾十萬。
彩禮和房子,可能是今天年輕人普遍面臨的一個深層次社會問題,也是當下導致我國結婚率不斷走低的根本原因。
婚姻過去是幸福美滿的代名詞,但發展到今天,它已經徹底變成了愛情的墳墓。
最終,彩禮和房子不斷演變,也導致我國的兩性市場極度蕭條。
今天的年輕人不是沒有精神需求,也不是不懂三觀合拍的重要性,但說到底,婚戀市場背后真正起到主宰地位的,仍然是父母,而不是年輕人自己。
有人說,我國房地產背后起到助推作用最大的,一直都是丈母娘群體,這話可能一點也沒錯。
彩禮和房子,年輕人也許不一定認為要有,但只要父母認為它必須有,那么它就會必須存在。
哪怕,這背后牽扯到的是數百萬的重大決策,但也可以完全不顧理性決策,只要結婚,就必須要買房,管你當下收入、管你未來經濟形勢,管你背負的是三十年還是二十年房貸。
父母一切以利益為導向,也必然導致婚姻這種終身大事,最終衡量因素也變成了經濟能力。
利益不是說不好,但過度追逐利益本身,就會導致我們忘記婚姻的本質是什么,婚姻的本質是成了享受愛情和婚姻的結晶,而不是為了來吃苦。
吃苦從來就不會讓人成為人上人,吃苦最終只會讓人失去了人的本能,最終變成了一個只會追逐金錢的奴隸。
去年我國結婚人數只有610萬對,幾乎創下了引入市場經濟以來的最低值,這背后也很容易窺見今天年輕人所面臨的“婚姻痛苦指數”。
對一個居民消費占GDP只有39%的經濟體而言,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3268元的經濟體而言,要求每個結婚的年輕人都去買一套動輒百萬,付出動輒幾十萬的彩禮,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荒誕的行為。
如果婚姻帶來的只有幾十年沉重的房貸,那么這樣的婚姻會讓年輕人感到幸福嗎?
可能也很難。
當需求被硬性條件壓抑的時候,我們的兩性市場、婚戀市場就會陷入到一片蕭條之中。
哪怕是讓一個美國人拿出十萬美元必須買房來做結婚的硬性條件,我相信美國也會立馬陷入婚姻的蕭條期。
結婚率也會斷崖式下跌。
更何況,兩相對比來看,我們已經相當能夠比美國人吃苦了。
要是今天的美國人婚后和同樣的國人婚后生活比起來,美國人恐怕也早要掉橛子不干了。
高房價和高彩利,以及較高的育兒成本,不僅僅是對男性的一種歧視,反過來其實也物化并歧視了女性。
它是一種價高者得的交易,當女性支持彩禮的時候,本質上就等同于自我物化。
男女平等從民國開始,我們就在宣揚了。現在的問題是,男女雖然平等了,但不同的男人之間由于經濟條件的不同,反而并不平等,在婚戀市場中,所有人都被明碼標價,包括男女。
而他們的受歡迎程度,則取決于他們的物質條件。
本質上,這和弱肉強食的叢林體系,也沒有什么分別。
最重要的是,當你身邊幾乎所有人都在暗示你必須努力,更加努力的時候,當你結婚后等待你的就只有做一個成熟男/女性的擔當和責任。
否則,你就不被視為一個成年人。
這樣的婚姻,是扭曲的,甚至是反人性的。
當彩禮和房子開始體現在結婚率上的時候,作為市場中的年輕人,他們已經在用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如果這一趨勢繼續延續下去的話,那么未來結婚對數還會持續走低。
有時候我們越是追求什么,可能就越得不到什么。誰都想要一個更好的物質條件,但這一物質條件應該是客觀建立在自身基礎之上的。
它不是盲目負債幾十年,失去開心和快樂為代價去換來的。
這樣的婚姻,只會讓人們感受到痛苦。
而更可怕的是,今天的社會竟然會把彩禮和房子默認為結婚的標準。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