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與準噶爾的恩怨糾纏了整整七十年,從康熙打到乾隆,硬是把一個草原霸主打成了歷史塵埃。但最讓人不解的是,乾隆二十年(1755年)明明已經滅了準噶爾汗國,為何兩年后還要趕盡殺絕,甚至連“滅族”這種極端手段都用上了?翻開史料才發現,準噶爾這波操作堪稱“史詩級作死”——瘟疫內亂、反復叛亂、勾結沙俄,硬是把乾隆帝逼成了“滅族狂魔”。
一、準噶爾自己挖坑:從鼎盛到內耗的瘋狂墜落
準噶爾原本是清朝最難啃的骨頭。噶爾丹策零在位時,靠著和清朝議和換來了二十年和平發展期,畜牧業、農業全面開花,甚至能跟沙俄掰手腕。但乾隆十年(1745年),一場大瘟疫徹底改寫了命運。這場病災持續數年,連噶爾丹策零自己都沒扛住,五十歲就病死在伊犁。
他死后,三個兒子為了汗位殺紅了眼。長子喇嘛達爾札靠政變上位,結果又被達瓦齊勾結阿睦爾撒納暗殺。達瓦齊當上大汗后更離譜,成天喝酒打獵,把政務扔給親信,搞得貴族離心離德。最要命的是,他還縱容阿睦爾撒納擴張勢力——這個野心家后來直接帶著兩萬人投降清朝,把準噶爾內部空虛的老底全抖給了乾隆。
說白了,準噶爾完全是自己把自己玩殘了。瘟疫死了四成人口,內斗又耗光家底,等到乾隆發兵時,牧民見到清軍居然夾道歡迎,連口糧都主動送上。這種“眾叛親離”的局面,簡直是把滅族的刀親手遞給乾隆。
二、阿睦爾撒納的騷操作:把乾隆當工具人用完就反
阿睦爾撒納堪稱“坑隊友專業戶”。他投降清朝根本不是真心歸順,而是想借清軍滅掉達瓦齊,自己當準噶爾大汗。乾隆還真被他忽悠了,又是封雙親王,又是讓當副將軍,5萬大軍聽他指揮。結果清軍前腳剛撤,阿睦爾撒納后腳就撕了清朝官服,掏出準噶爾舊印自稱大汗。
更絕的是,他還策反了喀爾喀蒙古親王青袞咱卜,搞出“撤驛之變”——清軍驛站被燒,糧道被斷,連定邊將軍班第都被圍毆致死。這下乾隆徹底炸了:我給你官做、給你兵帶,結果你反手捅我一刀?更惡心的是,阿睦爾撒納眼看打不過,居然逃到哈薩克搬救兵,甚至聯系沙俄要搞“國際反清聯盟”。
這種反復橫跳的作死行為,直接把乾隆的耐心耗光了。史書記載,乾隆接到戰報時把奏折摔在地上大罵:“準夷反復無常,非盡行剿滅不可!”
三、沙俄的神助攻:給棺材板釘上最后一顆釘子
如果說內亂讓乾隆起了殺心,那沙俄的介入就是滅族的直接導火索。早在1750年,沙俄就偷偷資助達瓦齊和阿睦爾撒納搞政變,想扶植傀儡控制準噶爾。等阿睦爾撒納反清失敗,沙俄又敞開國門收留他,甚至幫忙傳話哈薩克一起對抗清朝。
乾隆派人跟沙俄要人,沙俄官員裝傻充愣:“什么阿睦爾撒納?沒聽說過啊!”直到阿睦爾撒納得天花暴斃,沙俄才把尸體送回來惡心人。這下乾隆徹底清醒了:留著準噶爾,就是給沙俄留個抓手,今天收留叛徒,明天就能派兵入境。
為了斷絕后患,乾隆下了死命令:“凡準噶爾之眾,除歸降者外,盡行誅戮。”清軍見人就殺,連投降的部落都被分散遷移。史載準噶爾盆地“數千里無瓦剌一氈帳”,這個曾經橫跨中亞的強悍民族,就這么從地圖上被抹掉了。
四、乾隆的邏輯:滅族不是瘋子,而是冷血算計
后世總說乾隆殘暴,但站在他的立場看,滅族反而是最“劃算”的選擇。首先,準噶爾地理位置太關鍵——北接沙俄,西鄰哈薩克,掌控著新疆通往中亞的咽喉。留著他們,等于給外敵留了入侵通道。
其次,準噶爾的政治信用早已破產。從噶爾丹到阿睦爾撒納,七十年里降了反、反了降,連“親清派”噶勒藏多爾濟后來都跟著造反。乾隆在諭旨里寫得明白:“此等狡詐之徒,留之徒費糧餉。”
更重要的是,清朝剛經歷康雍乾三代血戰,再也經不起西北動蕩。與其年年派兵鎮壓,不如一次性物理消滅。按《嘯亭雜錄》記載,乾隆甚至算過經濟賬:“滅一族而省百萬兵餉,何樂不為?”這種冷酷的實用主義,才是滅族政策的本質。
結語
準噶爾滅族后,乾隆立刻著手經營新疆:設伊犁將軍、遷漢民屯田、修驛路建城池。那些幸存者改稱“厄魯特”,再也不敢提“準噶爾”三個字。而曾經讓人聞風喪膽的準噶爾盆地,成了清朝版圖上最安靜的角落。
回頭看這場滅族慘劇,本質上是多方博弈的必然結果——準噶爾內耗作死,沙俄暗中拱火,乾隆順勢而為。歷史沒有如果,但值得深思的是:當一個民族把“反復橫跳”當生存策略時,往往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