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就業,是民生之本,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晴雨表”,更是連接個人夢想與家國發展的橋梁。在當下的時代語境中,穩就業不僅是經濟命題,更是一道關乎民生福祉、社會和諧的必答題。近期,從國務院新聞辦多部門聯合解讀穩就業政策,到人社部等發布助力青年就業創業的“17 條舉措”,一系列動作彰顯著國家對就業問題的高度重視,而山東,作為人口大省、就業大省,積極響應,聚焦就業優先政策,以一套剛柔并濟、精準有力的“組合拳”,扎實推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為全國穩就業工作提供了生動的“山東樣本”。
山東打出的“組合拳”,第一招便是政策引領,構建協同體系。山東將高質量充分就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從頂層設計上為就業工作定調護航。支持濟南、青島打造全國北方區域就業集聚區,以點帶面,輻射全省。通過分類歸集發布重點產業企業用工需求,實現勞動力與產業發展的精準對接,讓人才之水在產業發展的河道中奔騰不息。同時,發揮國有企業與民營經濟的就業“雙引擎”作用,對就業示范效應好的 “十強產業”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名特優新”個體工商戶提供用工支持等專項服務,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穩崗擴崗的積極性,奏響就業與經濟發展同頻共振的樂章。
重點群體就業幫扶,是山東穩就業“組合拳”的關鍵一招。高校畢業生,作為就業群體中的“生力軍”,承載著社會的希望與未來。山東每年畢業生數量眾多,做好他們的就業工作,責任重大,意義深遠。2024年創新打造的大學生就業創業賦能中心,成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助推器”,22所試點高校的成功實踐,輻射帶動全省畢業生就業創業,2024屆高校畢業生去向落實率高于去年同期。賦能中心提供全方位服務,舉辦各類活動1500余場次,線下服務大學生32.3萬人次,此外,山東實施的青年就業創業專項促進計劃,鼓勵青年投身重點領域、基層一線,在廣闊天地中施展才華、建功立業;對于就業困難群體,山東完善“基本服務+特定幫扶+急難救助”三位一體精準就業援助體系,推廣“媽媽崗”就業模式,構建生育友好就業環境。
深化“社區微業”行動,激活基層就業活力。“社區微業”行動,是山東穩就業“組合拳”中接地氣、暖人心的一招。社區,是城市的“細胞”,也是就業工作的“神經末梢”。山東自2023年8月啟動“社區微業”三年行動,以社區為依托,挖掘開發各類創業項目,打造創業門店、街區,為居民提供家門口的就業創業機會,成效斐然。這一行動,不僅解決了居民的就業問題,還增進了社區的凝聚力和歸屬感,讓社區成為居民安居樂業的幸福家園。截至2024年11月底,全省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8.2萬人,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這背后,是 “社區微業”行動的扎實推進,是山東穩就業工作的務實擔當。
穩就業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山東在推進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挑戰。人口大省意味著龐大的就業群體,就業大省則要求更高的就業質量。如何在保障就業數量的同時提升就業質量,是山東必須攻克的難題。但山東從不畏懼困難,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創新精神,不斷探索新的路徑。加大職業教育投入,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高素質技能人才;搭建線上線下就業服務平臺,精準對接企業和求職者;鼓勵創新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拓寬就業渠道……這些舉措如同點點繁星,照亮了山東穩就業的前行之路。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山東穩就業的“組合拳”,拳拳到肉,招招見效。在政策協同、重點群體幫扶、基層就業激活等多方面持續發力,打出了民生溫度,打出了發展力度。面向未來,隨著各項政策的持續推進和完善,山東將繼續擔當作為,深化就業優先戰略,為求職者點亮職業夢想,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澎湃青春動能!(文/張恒)
閃電評論,歡迎投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