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禾賽科技(納斯達克:HSAI)發布了面向L2到L4的激光雷達感知方案“千厘眼”,并正式發布了新一代車規級超遠距激光雷達ETX、車規級超高清激光雷達AT1440和車規級純固態補盲激光雷達FTX等三款產品。
“千厘眼”共有三種解決方案,“千厘眼A”“千厘眼B”“千厘眼C”,分別對應L2級輔助駕駛、L3級有條件自動駕駛、及L4級及以上自動駕駛系統。
產品方面,AT1440的最高線數達到1440線,并搭載禾賽第四代自研芯片,測距達300米@10%反射率。由此,激光雷達進入千線超高清時代。據悉,AT1440將于2025年下半年開始量產,在卡爾動力首款運輸機器人上首發,并同步搭載在量產的L4級自動駕駛卡車編隊解決方案中。
其次,純固態車規級激光雷達FTX是一顆補盲雷達,擁有最大180°×140°的超廣視場角,分辨率較上一代提升超2倍,同時外露視窗面積大幅縮減40%。
而源于搭載禾賽自研光矢量芯片的ETX,則可實現400米的超遠測距(@10%反射率),最佳角分辨率達到0.05°(H)x0.05°(V),相較AT128提升8倍,在保持Class1人眼安全等級前提下將測距能力提升30%。據悉,ETX目前已獲歐洲頂級主機廠多年定點,2026年底開始批量交付。
發布會上,禾賽科技CEO李一帆還宣布,截至2025年4月中旬,ATX激光雷達交付已超5萬臺。目前,ATX已獲得比亞迪、奇瑞、長城、長安等11家國內頭部車企的幾十款車型定點合作。
而作為車載激光雷達行業內最早提出芯片化路線的公司,2022年量產的AT128激光雷達,截至2024年底累計交付量突破70萬臺。此外,到2025年底,禾賽年產能規劃達200萬臺,預計今年全年交付120~150萬臺。
01
機器人的目標
2024年,禾賽科技在ADAS和機器人領域實現了顯著增長,并成為全球唯一一家通過德國VDA嚴苛審核的中國激光雷達企業。
李一帆介紹,公司與一家歐洲頂級主機廠簽訂了多年獨家定點合作協議,在《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中,全球收入最高的10家國際汽車廠商有6家(或其合資合作伙伴)與禾賽建立了量產定點合作關系。禾賽連續四年榮獲全球車載激光雷達市占率第一、全球ADAS激光雷達市占率第一以及全球L4自動駕駛激光雷達市占率第一。
同時,禾賽在機器人領域,憑借其Pandar、QT、OT、XT、JT 系列激光雷達產品,廣泛覆蓋移動機器人、配送機器人、清掃機器人、割草機器人等多個高增長市場。而且,禾賽與追覓割草機器人、九識無人車、群核科技、維他動力、宇樹機器人等機器人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
而對于目前行業聚焦的機器人從會走到增加行走效率的目標,作為一名有硬件背景的創業者,李一帆有自己的理念,“所有的行業如果一個硬的東西還沒到的時候,你是軟不起來的。”
換句話說,任何一個行業雖然到最終掙錢一定是軟硬結合,但是早期如果沒有一個好的硬件產品,都是空談。“我覺得,硬件能夠真正讓你打開開發軟件的機會,而硬件不行也會讓你的軟件非常被束縛,所以我覺得絕大多數的行業都要經歷這個過程。”
其次,在商業化之前,一定程度上形成有序的未被商業化的評價體系。就像L4,“我個人的觀點是 L4行業沒有好的評價體系,其實對創業者是很痛苦的一件事。輔助駕駛一定程度上更是。”有更好的行業體系、評價體系出現,對行業的幫助非常大。
02
200美金的價格
“激光雷達就算怎么降本,也不會降到白菜價。”這是之前李一帆的觀點。這次發布,李一帆也提出,禾賽將激光雷達的成本,降低了99.5%,也就是從之前的20萬美元,降到了200美金。
而最終下降成本的極限,李一帆覺得取決于兩件事,物理結構和創造的價值。在他看來, 200 美金是合理的成本結構。而且,激光雷達比較好地找到了價值點。
李一帆認為,200美金從長期看是一個合理的穩定價格,“還是那句話,再大量也不是所有車上的東西都變成1塊錢。”
激光雷達的價格,還涉及到芯片的問題。禾賽也是自研SPAD的芯片,而且自研芯片收購了設計公司,那量產是代工還是自產,如果是自產比例大概是多少?
李一帆沒有正面回答我的問題,他講,因為都不是公開信息,也不是準備公開的。不過,他也表示,禾賽芯片端的策略是自己不會搞 Foundry,因為是成熟制程,所以禾賽的芯片制造都是外部供應商做的。
而說到禾賽科技自主研發的第四代SPAD-SoC芯片,它是以全球首款車規級純固態集成方案(ASIL D認證),將發射端VCSEL陣列、接收端3D堆疊SPAD面陣及信號處理單元,分別集成于單顆芯片,實現了感存算一體化的極簡芯片架構方案。
性能上,禾賽第四代芯片采用了雙核CPU、8核APU,內部集成 256-core 波形處理核、1GHz主頻,同時擁有全球首個波形解碼引擎(IPE)。該引擎采用 246 億次/秒超頻采樣技術,配合專利級多回波分離算法,可對激光回波波形進行納秒級時域解析。
IPE使激光雷達突破性地實現全天候智能解析的能力,能深度解碼每一束光的波形,在雨霧、沙塵、汽車尾氣等典型干擾場景下,實現 99.9%以上環境噪聲的智能濾除。
禾賽一個最基本的原則是,如果外部供應商做得比禾賽好,會優先用外部供應商,因為禾賽“等于最高端品牌,一定會用最好的東西。”
而對于業內提出的“數字化激光雷達”的概念,他認為這更多是面向媒體的概念,行業里沒有這個提法。這就跟禾賽不提架構、技術路線一樣,“因為我也不知道什么樣的雷達是非數字化的激光雷達。”
此外,禾賽的激光雷達產品線更新迭代很快,像AT128、AT512、AT1440、FTX、ETX,那么,又如何把握時間節奏和價格?
李一帆表示,關于產品迭代,有產品做到一半最終沒有做下來,最終被新的產品覆蓋掉的情況有,一定程度就是這樣的。“一年前跟你們說有一個ATX,最后能產出來已經不容易了。”
“如果我永遠對客戶說Yes,那我這個公司早就倒閉了,不合理。因為你的產品就亂套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找到足夠的核心平臺。因為平臺是基于底層能力的建立,產品定義變化在中國這樣的市場變化中,我覺得就需要有快速響應迭代,該扔的扔,該留的留。”
03
從功能件到安全件
雖然將激光雷達比喻為“隱形氣囊”,但對于要不要做 AEB 算法,李一帆很明確,禾賽不會做。
他的觀點是,AEB 本身還是多傳感器融合會更安全,如果做成基于激光雷達本身的,一定程度上會犧牲安全性,而行業的本質還是追求更安全,更安全就應該融合,光有激光雷達不是最優方案,AEB是高于經濟利益的,安全還是更高等級的。
不過,李一帆認為,標準化的AEB供應商大概率會有。最終會標準化,但利潤一定會低,首先利潤不會變成零,其次不會變成每家都會做的事情,還是會有比較典型的汽車供應鏈的變化。
維他動力趙哲倫在圓桌討論時也表示,如今,很多公司能把AEB做到120公里/小時的制動剎停,其實在2022年激光雷達大規模量產之前沒有人提這件事情,中汽研、中保研做到60~70剎停已經是非常棒的數據了。
而從物理世界的容錯率來說,激光雷達的精準度對于多模態的感知來說非常非常重要。因為激光雷達的精準性遠高于視覺,才能在容錯率要求非常低的地方做好精準控制。AEB是整個ADAS里面要求最嚴格的,AEB能做到130公里/小時以上,高精度、足夠遠的激光雷達的普及有很大的幫助。
說到智駕安全,李一帆表示,對于禾賽來講安全是最重要的,激光雷達存在最重要的價值可以讓輔助駕駛變得更安全。而且,禾賽內部的做法也有一套底層體系,也就是安全冗余備份,尤其是歐系認證標準是完全需要有的,這是法律問題,這方面禾賽做了大量的工作。
對于L3系統上激光雷達的必要性,李一帆認為,L3的本質一定是多傳感器融合,包括轉向制動的冗余、電源的冗余,本質就是各種冗余,“我沒有聽說誰家宣稱做純視覺的L3系統,我沒有聽說任何一個人提出了純視覺的 L3。”
因為L3本質上對安全性要求非常高,所以,“我覺得激光雷達天然是對攝像頭很好的冗余。冗余不代表完全備份,而是在場景下的定義里有一些純視覺解決不了的問題,激光雷達來解決的,所以不叫冗余,我覺得叫‘兜底’會更合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