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眾多夾饃的品類當中,臘汁肉夾饃應該是消費量最大的,也是來西安旅游的游客必打卡的網紅美食小吃之一。
不過,不知道具體從哪一年開始,西安臘汁肉肉夾饃的單價就沖到10元往上,甚至有漲到20元高價的趨勢。
小編特意查了一下數據,國內豬肉的價格在2018年初達到高峰,那一年,中國生豬養殖受到非洲豬瘟疫情的嚴重影響,導致生豬存欄減少,市場供應緊張,豬肉價格開始上漲,一斤豬肉的價格甚至達到3,40元每斤。之后豬肉價格略有回落,但是西安肉夾饃的價格就再也降不回去了。
從之前的5,6元一個的肉夾饃,到現在動輒十幾元一個,不僅讓西安本地市民抱怨越來越吃不起,就連外地游客都有意見了。
也許是豬肉價格平穩回落,也許是消費大環境下行,西安最近市面上6元一個甚至是5元一個的肉夾饃,越來越多見。
據網友“上官云飛文化”發布的消息顯示:鐘樓附近有一家臘汁肉夾饃賣到了6元/個。據說老板的動機是:就為讓顧客吃上十年前的實在價。希望帶了個好頭,所有的肉夾饃都降價。
實際上,6元一個的肉夾饃在西安也不是找不到,比如西安市長安區青年南街上的渣渣輝肉夾饃就堅持這個價格好多年,也成為很多西安食客追捧的對象,不過如此良心的商家,確實少見。
商業經營當然要賺錢,面臨房租、人工等多重壓力的餐飲老板們,既然已經漲價成功了,自然就不愿意再降回去。
顯然,在豬肉價格相對平穩,已經回落到十幾元一斤的情況下,肉夾饃還維持在十幾塊一個,顯然是不太合理的。
不僅是肉夾饃,有類似情況的還有涼皮,無論是秦鎮米皮、岐山搟面皮、漢中熱米皮,這幾年也都開始了漲漲漲的節奏,從以前2,3元一份的親民小吃,變成5,6元甚至是十幾元一份。
怪不得打工人越來越難,工資不漲,肉夾饃、涼皮卻是天天漲,不難才怪。
早在2007年,蘭州市曾經就針對漲幅高達36%的蘭州牛肉面推出限價政策,物價局聯合蘭州市多個部門和蘭州牛肉拉面行業協會等出臺文件,把市區牛肉面館(店)劃分為四個級別,并限制每個級別的最高售價。要求普通級大碗不得超過2.5元,小碗不超過2.3元。
有關部門一刀切的“限價令”,對于企業純粹的商業行為是否真的有約束?
但至少能夠起到一定的規范作用,蘭州推出“限價令”的前提是比對同期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蘭州牛肉面價格的漲幅,如果兩者相差較大,那必然會影響民生幸福指數。
正如同蘭州牛肉面一樣,肉夾饃、涼皮也是作為西安市標志性食品和市民生活的必需品,定價的前提,首先考慮的是民生價格,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肉夾饃、涼皮這些基礎快餐的地位,不亞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水電氣暖和公交票價,過分地去強調市場性而忽略特殊性,是不符合實際的。
一味地漲價卻不考慮民生,如果沒有人來管,那百姓就只能選擇少吃甚至不吃了,而這樣下去,又會反噬餐飲店面的生意。
說到底,如果一切回歸市場規律,那無非就是餐飲門店和消費者互相博弈和權衡的結果了,價格實在太貴,那就大不了不吃了。(圖片來源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