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有一位奇怪的百歲老人,他沒事的時候總愛念叨一些拗口的代號。
感覺這些代號似乎有什么特殊的意義,所以老人的兒子把此事上報給了相關部門。
讓老人兒子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些看似不起眼代號,最后竟然幫中央部委揭開了一段塵封60多年的諜戰(zhàn)秘史。
上海灘的“花花公子”
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時候,上海灘是整個中國最繁華的銷金窟。
只要口袋里面有足夠的錢財,世界上最好的美酒,最頂級的美食,最漂亮的姑娘都可以在這里享受到。
正是因為上海灘充滿了誘惑,讓人欲罷不能,所以只要有時間,國府要員大多都會來這里花天酒地。
在這些醉生夢死的人當中,有一個職位不高的年輕人。
這個年輕人叫姚子健,是國民黨制圖科第四股的一名檔案管理員。
工作輕松,薪水又高的姚子健幾乎每個周末都會從南京坐火車跑到上海瀟灑,因此他是單位里面有名的“花花公子”。
其實這一切都是姚子健掩人耳目的一種手段,他的真實身份是一名潛伏的共產(chǎn)黨情報人員。
1915年出生于江蘇宜興的姚子健從小就是個品學兼優(yōu)的好孩子,14歲那年就考上了上海勞動大學中學部。
在這所學校里面讀了兩年書,姚子健便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進了南京中央陸軍測量學校。
起初姚子健還以為這是一所普通的軍事院校,可真正報到之后,他才知道南京中央陸軍測量學校竟然隸屬于國民政府參謀本部。
1934年,19歲的姚子健從測量制圖班畢業(yè),被安排到了中央陸地測量總局,從事印制地圖的工作。
早在上海勞動大學中學部讀書的時候,姚子健就認識了身為地下黨員的同鄉(xiāng)舒曰信,在他的影響下姚子健了解了不少共產(chǎn)主義思想。
知道姚子健是個追求進步,有想法的年輕人,所以舒曰信經(jīng)過深思熟慮,引薦中共上海地下黨組成員魯自誠和剛上班不久的姚子健搭上了關系。
在魯自誠的介紹下,姚子健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成為了中共隱蔽戰(zhàn)線上的情報人員。
魯自誠
加入組織以后,魯自誠希望姚子健可以借用工作的便利,傳遞一些有價值的情報。
但當時姚子健的工作根本就接觸不到什么有用的東西,所以他想了個辦法,以患有眼疾為由申請調動工作。
起初姚子健對這次的工作調動并沒有抱太大的希望,因為中央陸地測量總局有很多的部門,他完全不知道自己會被調到那里。
不曾想這一次結果好的出奇,姚子健被調整到了保管和收發(fā)軍用地圖資料的部門。
在這個部門,國民黨機密和絕密級別的軍用地圖完全就對姚子健不設防,他可以隨意的去查看這些東西。
不止如此,有的時候部隊的調動、運作等信息量很大的機關公文也會送到姚子健手中。
此時情報的來源問題已經(jīng)完美解決,可姚子健要怎么神不知鬼不覺的把這些重要的情報都給送出去呢?
姚子健
一只勤勞的“小蜜蜂”
姚子健沒有接觸過專業(yè)的培訓,所以剛開始的時候,他心中滿是忐忑,不知道應該怎么把有用的情報傳遞出去。
無奈之下,姚子健只能想了個笨辦法,對一些有價值的情報死記硬背。
但當時他接觸到的情報大多都是一些圖紙,這種東西要求有很高的精準度,絕對不能出任何的差錯,死記硬背顯然是行不通的。
既然不能把情報記在腦子里面,姚子健決定每天趁其他人不注意,自己悄悄的把一些情報給抄錄復印下來。
然后再把這些東西藏好,利用下班的機會帶出去。
這個辦法倒是行得通,可單位人來人往的,暴露的風險非常大,一個不小心可能就會引火燒身。
接連兩次的不成功讓姚子健懊惱的同時又非常著急,不知道自己到底應該怎么辦。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同事進來讓姚子健找一份急用的軍事地圖。
在翻找的過程中,姚子健發(fā)現(xiàn)這樣的地圖竟然不止一份,而且放置的非常混亂。
這個發(fā)現(xiàn)讓姚子健的眼前一亮,一個大膽的想法頓時出現(xiàn)在了他的腦海里。
這天晚上下班的時候,姚子健故意將一份普通地圖放在了自己的衣服口袋中,看看會不會有人發(fā)現(xiàn)。
讓姚子健沒有想到的是,竟然沒有任何人檢查他的衣物,這份地圖堂而皇之的被他帶出了單位。
這個發(fā)現(xiàn)讓姚子健忍不住大罵自己是個笨蛋,早知道內(nèi)部的管理如此的混亂和松懈,他還費那么多的心思干什么。
從這天開始,只要有部隊找他拿走地圖和文件,他就會立即從滿屋子的資料里面找出完全相同的一份。
完了利用工作之便,在悄無聲息的把這份相同的資料帶回自己的住處。
到了周末,姚子健會把這些情報藏在自己皮箱的底層夾縫中,然后用衣服和書籍把它們壓嚴實。
做完這一切,他姚子健會穿上自己的國民黨軍服,正大光明的坐火車從南京趕到上海,把這些情報交到舒曰信手中。
因為每一次姚子健表現(xiàn)的都非常自信淡然,完全看不到任何可疑的地方,所以他整整傳遞了兩年多的情報,卻沒有任何一個人發(fā)現(xiàn)他的“小動作”。
這主要是因為姚子健演的太像了,誰能想到一個浪蕩的“花花公子”會是潛伏的中共地下黨員呢。
就連工作經(jīng)驗豐富的舒曰信,有的時候都忍不住感慨,說像姚子健這樣的情報人員,他也是頭一回見。
但俗話說常在河邊站哪有不濕鞋,姚子健這個并不專業(yè)的情報人員,真的能夠一直都這么順風順水嗎?
結束刀尖上跳舞的生涯
因為姚子健能夠第一時間接觸到最新的情報,所以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以后,小鬼子在中國的所作所為姚子健一清二楚。
日寇一系列喪心病狂的暴行讓年輕的姚子健非常的憤怒,因此他無比渴望上前線真刀真槍的殺鬼子。
在這種情緒的左右下,姚子健那段時間的精神狀態(tài)很堪憂,好幾次差點就暴露了自己。
知道這么下去自己遲早會路出馬腳,所以1938年的時候,姚子健向組織提出申請,希望奔赴前線抗日。
組織上經(jīng)過深思熟慮,在這一年年底的時候,同意讓姚子健結束自己隱蔽戰(zhàn)線生涯,前往香港。
接到命令的姚子健非常高興,只用了一個禮拜就辦完了相關手續(xù),以探親的名義登上了開往香港的輪船。
香港情報站負責人潘漢年雖然看上去好像個文弱書生,但代號“小開”的他身份非常不簡單。
潘漢年
1925年就參加革命的他不但是經(jīng)歷過長征的老兵,更是中共特科最早的一批骨干。
作為共產(chǎn)黨隱蔽戰(zhàn)線上的巨擘,潘漢年非常清楚姚子健這些年為組織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所以他對這個年輕人非常有好感,在香港熱情的招待了他。
雖然潘漢年很想把姚子健留下來幫自己,但他知道姚子健一心想要去前線抗日。
所以潘漢年最終并沒有出言挽留,而是安排人妥善的保護姚子健踏上了“朝圣”的道路。
在姚子健離開的時候,潘漢年鄭重的交給了他兩張紙條,讓他到了延安之后把這兩張紙條交給相對應的人。
從香港到延安這一路上并不好走,就算有潘漢年的提前安排,姚子健等人還是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最終才有驚無險的來到了革命圣地延安。
到了延安之后,姚子健按照之前潘漢年的交代,把一張紙條交給了當時中央組織部部長陳云,一張給了當時抗大校長林彪。
直到此時,姚子健才知道紙條上寫的內(nèi)容是:
姚子健有抗日熱情,已經(jīng)為黨工作多年。
有潘漢年的背書,延安方面很快就同意恢復了姚子健的身份,讓他光明正大的投入到了抗日工作中。
因為他有豐富的繪圖經(jīng)驗,所以在延安的那段日子姚子健非常忙。
白天他要給戰(zhàn)士和同學們講述自己掌握的繪圖知識,手把手教他們?nèi)绾卧谇熬€繪制各種合格的軍事地圖。
晚上姚子健還要結合自己之前了解到的情報,一點點完善八路軍所用的作戰(zhàn)地圖。
一想到前線的戰(zhàn)士們會拿著自己繪制的丟打鬼子,姚子健的心里面就滿是自豪。
新中國成立后,姚子健投身到了教育事業(yè)中,漸漸和之前的上級舒曰信等人失去了聯(lián)系。
當時的姚子健沒有太把自己當年的那一段歲月放在心上,自然也不會知道,他其實就是中共特科的最后一位成員。
時隔六十年才恍然大悟
2001年,我黨隱蔽戰(zhàn)線上的英雄,有“諜戰(zhàn)玫瑰”之稱的沈安娜受邀在某單位講述隱蔽戰(zhàn)線斗爭史。
當時姚子健的兒子姚一群恰好就坐在聽眾席上。
隨著沈安娜不斷的講述,姚一群的表情越來越嚴肅,因為沈安娜所講故事中有幾個人名和代號他曾聽父親多次提起過。
難道自己的父親當年也是共產(chǎn)黨隱蔽戰(zhàn)線上的一員?
帶著這個懷疑,姚一群找到了相關部門,希望他們可以核實一下自己父親的真實身份。
讓姚一群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件事情竟然引起了中央部委的高度重視,專門派人前來了解情況。
姚子健和沈安娜
因為事關重大,必須要有當年親身經(jīng)歷的人在旁作證,所以沈安娜也被請到了現(xiàn)場。
在沈安娜的幫助下,姚子健的身份終于被證實。
原來當年他在南京陸地測量總局獲取的情報,都經(jīng)由舒曰信、沈伊娜夫婦轉交給了一個叫王學文的人。
這個王學文是中央特科的重要情報骨干和領導,沈安娜之所以能夠加入隱蔽戰(zhàn)線,就是受到了他的鼓勵和支持。
直到這時,姚子健老人才恍然大悟,感慨的說道:“六十多年過去了,我現(xiàn)在才知道自己當年竟然是中央特科的重要成員。”
“老戰(zhàn)友,你可不僅是中央特科的重要成員,很可能還是中央特科的最后一位戰(zhàn)士。”
沈安娜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中央特科存在的時間是1927年11月到1935年10月。
而姚子健就是1935年中央特科解散前加入組織,開始潛伏任務的,所以說他是“中央特科的最后一位戰(zhàn)士”還真的一點都沒錯。
時隔六十多年重新恢復中央特科人員身份后,姚子健受到了黨中央的隆重嘉獎。
他的事跡被寫進了黨史,他本人也被評選為“最美老黨員”。
2010年,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依據(jù)姚子健老人的口述,完善了很多珍貴的資料,填補了黨史研究的諸多空白。
此后姚子健老人接受了中央電視臺等多家媒體的采訪,把自己那段特殊的革命經(jīng)歷展現(xiàn)在了全國人民的前面。
2017年11月27日,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播放了紀錄片《紅色堡壘》。
這部真實講述中央特科隱秘往事的紀錄片中,重現(xiàn)了當年姚子健老人在敵人心臟中從事情報工作的驚險瞬間。
當時老人的身體已經(jīng)非常不好,但他還是堅持在醫(yī)院的病床上看完了整部紀錄片。
2018年1月12日,中央特科最后一位情報人員,為革命事業(yè)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姚子健老人在北京病逝,享年103歲。
結語:
隨著一批批重要的歷史檔案被不斷的解密,當年所發(fā)生的一切逐漸展現(xiàn)在了世人的面前。
直到此時大家才發(fā)現(xiàn),我們的情報人員竟然滲透到了國民黨政府的每一個角落,甚至就連蔣介石身邊的速記員都是潛伏的共產(chǎn)黨員。
試問這種情況下國民黨和蔣介石有什么秘密可言,他們又怎么可能不失敗呢?
毫不夸張的說,這些無名英雄的存在大大加快了國民黨政府敗亡的速度。
他們都是最偉大的戰(zhàn)士,他們的名字和功績都應該被永遠銘記。
參考文獻:
中央特科百歲功臣去世 故事不遜于《風箏》的熱血.環(huán)球人物雜志.2018年01月13日
百歲中央特科情報員,生前最后采訪揭秘隱蔽戰(zhàn)線風云.北京日報.2025-01-24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