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大訊:2025年4月27日,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與香港大學新太空經濟研究院(太空研究實驗室)合作簽約儀式在海淀校區教學圖書綜合樓舉行。本次簽約儀式以“整合資源、協同創新,推動新太空經濟發展與治理”為主題,標志著雙方在學科建設、科研合作、人才培養等領域的深度合作正式啟動。
聚焦前沿領域,共啟合作新篇
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黨委書記韓文生首先致歡迎辭,對香港大學代表團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他指出,新太空經濟作為全球新興戰略領域,融合了技術創新、產業發展與治理規則構建,法大商學院將依托法學與經濟學交叉學科優勢,與香港大學新太空經濟研究院的航天技術、空間科學等專業力量形成互補,共同探索“太空+”時代的治理新范式。
隨后,主持人詳細介紹了雙方合作背景。香港大學新太空經濟研究院作為香港大學直屬研究機構,匯聚了75位來自航天技術、天體物理、AI等領域的頂尖專家,累計參與百余個航天器研制任務,在嫦娥七號、國際月球科研站等國家航天項目中貢獻突出。其即將升級為校直屬研究院,聚焦新太空經濟生態系統構建,與法大商學院在全球數智化治理、太空可持續發展等領域的研究方向高度契合。
多元合作布局,構建創新生態
香港大學太空研究實驗室主任Quentin Andrew Parker教授代表乙方介紹合作內容時表示,雙方將圍繞三大核心領域展開合作:一是學科建設與課題研究,重點關注太空可持續性、新太空經濟治理規則等前沿議題;二是人才培養與交流,推動青年教師互訪、本碩博學生聯合培養及實踐項目合作;三是實務領域協同,整合雙方在政策研究、產業資源等方面的優勢,為全球數智化及新太空經濟發展提供解決方案。
雙方將以三年為合作周期,在知識產權保護等機制上建立規范框架,并計劃在太空資源利用合規管理、商業航天法律體系等細分領域啟動首批聯合研究項目。香港大學團隊在衛星整星研制、數據分析等技術層面的經驗,將與法大商學院的法律、管理學科形成“技術+制度”的雙輪驅動模式。
跨學科融合,展望戰略遠景
簽約儀式上,韓文生書記與Quentin Andrew Parker主任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并合影留念。雙方領導總結時均強調,建議雙方未來可在數字治理與太空經濟交叉領域探索更多協同可能。此次合作不僅是兩校優勢學科的深度對接,更是響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太空強國”建設的重要實踐。
香港大學新太空經濟研究院的國際化背景亦成為合作亮點。該機構已與瑞士洛桑聯邦理工、意大利帕多瓦大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等30余家國際國內頂尖機構建立合作,累計獲得超2.3億港幣科研資助,在《自然》《科學》等期刊發表150余篇高水平論文。未來,法大商學院將依托這一平臺,進一步拓展國際學術網絡,提升中國在新太空經濟治理領域的話語權。
隨著參會人員合影留念,簽約儀式圓滿結束。香港大學太空研究實驗室副總監吳獻、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院長助理兼EEP中心主任肖富榮、中國政法大學MBA教育中心張鵬參加合作簽約會議。簽約儀式由中國政法大學MBA教育中心副主任戴建華主持。
此次合作標志著中國政法大學與香港大學在新太空經濟領域的協同創新邁出關鍵一步,雙方將以“太空+法律+管理”的跨學科模式,為我國商業航天產業發展和全球太空治理規則制定輸送更多復合型人才,共同書寫科技與人文融合的新篇章。
內容來源 | 中國政法大學新聞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