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看視頻
“9調注意!車輛段54輛平板車需要立即轉場!”“27027次司機,四場6道列車準備編組!”早上8時,蘭州北站調度大廳已是一片忙碌,電話鈴聲、鍵盤敲擊聲、聯控指令聲此起彼伏。路翔快步穿過兩排調度席位,深藍色制服袖口磨出的毛邊無聲訴說著這個特等編組站的工作強度。幾秒鐘內,三個調度指令已被傳向不同崗位。這位編組站的“中樞神經”,正以驚人的多線程處理能力,指揮著這座西北最大路網型編組站的運轉。
37歲的路翔是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蘭州北車站調度指揮中心甲班值班站長。經他調度指揮,一列列標有“中歐班列”“中亞班列”字樣的鋼鐵駝隊,載著光伏板、新能源汽車等“中國制造”駛向遠方。
他是編組站里的“多核處理器”
蘭州北車站是蘭州局集團公司管內最大的路網型編組站,主要擔負蘭州局集團公司管內隴海線、蘭新線、蘭渝線、包蘭線、蘭青線等干線貨物列車的解體和編組,包括直達列車的中轉、機車換掛、貨運檢查及檢修車輛的取送等作業。
編組站作為運輸組織的“中場發動機”,在確保路網暢通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值班站長負責統籌協調全站的行車、調車、貨檢等各項作業,在確保車站運輸安全高效中肩負著重要責任。
路翔的辦公桌擺放著2部電話、1部對講機和4個電腦屏幕,用來與各生產崗點保持調度聯系。有時候間隔幾秒鐘,電話就要響起。在此起彼伏的電話鈴聲中,這位37歲的鐵路“指揮官”展現出令人驚嘆的多線程處理能力——左手握著發燙的對講機布置解體計劃,右手在調車作業示意圖上畫出流暢的折線,目光卻始終鎖定大屏上跳動的車流數據,一個個調度命令從他這里傳向列車司機、下屬車站調度等多個崗位。
臨近中午,下行車流迎來密集到發時段。指揮中心各調度員陸續領取食堂送來的盒飯,邊吃邊緊盯電腦屏幕,時不時地接電話、點鼠標,手、眼、嘴及大腦都異常忙碌。“給我留點湯啊!”路翔盯著屏幕頭也沒抬地對同事喊了一聲。此刻,他還顧不上吃午飯。這樣的場景,對于入行15年的路翔早已是家常便飯。從連結員、調車員到車站值班員,他像一列不斷升級的動車組,在調車場、駝峰樓、調度臺等多個關鍵崗位完成“全科目修煉”。
爭分奪秒讓中歐班列“鏈”通世界
2013年以來,蘭州北車站作為經阿拉山口、霍爾果斯進出“國門”中歐班列的必經之路,被稱為“一帶一路”上的“新驛站”,途經車站的中歐班列數量呈幾何式增長。從無到有、從有到強,中歐班列通道網絡越織越密。“現在每天平均有近30列中歐班列需要在該站進行作業,從接車進站,到完成列檢貨檢、列尾、機車換掛等技檢作業,再到整列安全駛出,整個流程要控制在30分鐘左右,一分鐘都不敢耽誤。”路翔說。
想要提高線路利用率,讓車接得進、開得出,壓縮非作業時間是關鍵。路翔結合入行十多年來調車、行車、站調多崗位的復合經歷,圍繞蘭新線車流特點、運輸需求,總結了一套“調預報、盯禁溜、巧用調機、活用線路”的工作方法,提出班組優化措施26條。在2023年蘭州北發車場防溜停車器建成并投入使用后,他又圍繞新設備、新特點,緊盯力爭“1分鐘、確保3分鐘”的發車要求,優化發車條件確認及發車聯控指揮等環節,爭分奪秒壓縮發車準備時間,實現了蘭新線列車以開促編、以編促解、以解促接的良性運轉體系。
精準作業筑牢物流安全基石
蘭州北車站連接隴海、蘭青、蘭新、包蘭、蘭渝等鐵路干線,是西北地區鐵路網絡的“十字路口”,它對推動制造業發展、促進商貿流通業繁榮、帶動相關服務業發展、輻射帶動區域整體經濟效益的提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蘭州北站要是堵了,整個隴海線、蘭新線都得堵。編組站多解、快編對于提升西北區域路網整體運轉效率至關重要,現在車流持續高位運行,我們必須緊盯每一項作業環節,加強各崗位聯系溝通,才能更好地優化提升運輸組織工作。”路翔說。
為打通運輸組織中的堵點難點問題,調度甲班梳理總結多年運輸組織經驗,形成了一套“班前交流清、班中動態明、班后分析勤”的管理辦法。2024年,該車站先后4次刷新出入車紀錄,調度甲班全年8次獲得聯勞班排序第一名、6次獲集團公司獎勵。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第十二個年頭,這些鋼鐵駝隊的“最強大腦”們,正用毫米級的精度守護著亞歐大陸橋的暢通。
■人物檔案
路翔
中共黨員,1988年11月出生,2010年1月參加工作,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蘭州北車站調度車間甲班值班站長。曾獲得2024年集團公司“先進生產者”“感動蘭鐵·2024年度人物”等榮譽。
■記者手記
走進蘭州北站調度大廳,撲面而來的是此起彼伏的電話鈴聲、鍵盤敲擊聲和對講機里的聯控指令。值班站長路翔站在大屏幕前,目光如雷達般地掃視著跳動的車流數據,雙手同時處理著調車計劃和列車編組指令。他就像這座西北最大編組站的“中樞神經”,以驚人的效率指揮著鋼鐵駝隊的流轉。
15年扎根一線,從連結員到值班站長,路翔見證了中歐班列從無到有的飛躍。面對日益增長的車流,他帶領團隊創新作業方法,將班列中轉時間壓縮至30分鐘。采訪中,他反復強調:“我們的工作差一秒鐘都可能影響全局。”在調度臺的方寸之間,這群鐵路人用精準到秒的作業,默默守護著“一帶一路”的物流大動脈。他們的故事,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寫滿了平凡崗位上的堅守與擔當。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譚安麗 文/圖
責任編輯:王旭偉
來源:蘭州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