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美國部署在紅海的“哈里·杜魯門”號航母上,一架價值6000萬美元的F/A-18E型戰機及其牽引車墜入了洶涌的波濤中。援引美海軍自己的說法,當時杜魯門號正在急轉彎躲避也門胡賽武裝發起的火力攻擊,從而導致事故的發生。這起匪夷所思的戰機墜海,將美軍在中東的軍事神話沖擊得支離破碎。
F/A-18E “超級大黃蜂” 是美國波音公司基于F/A-18C/D改進的四代半艦載多用途戰斗機,兼具制空、對地攻擊和電子戰能力,是美國海軍航母打擊群的核心力量之一,也是美國海軍霸權的標志性象征之一。
胡賽武裝,這支被外界戲稱為“拖鞋軍”的武裝力量,早已褪去AK步槍配RPG火箭筒的原始形象。他們控制著也門三分之二海岸線和曼德海峽要沖,擁有射程2000公里的“巴勒斯坦-2”高超音速導彈,每月量產200架以上的無人機,更獨創出“薩克爾”巡飛彈這類可回收的智能防空武器。當這些改裝自伊朗技術的導彈從海拔數千米的山巔發射,配合可監控500公里空域的電子偵察設備,即便是美軍最先進的MQ-9"死神"無人機也難逃被擊落的命運。2023年10月至今已有22架MQ-9"死神"折戟,占美軍該機型總量的7%。
紅海狹窄的水道,成為胡塞武裝天然的狩獵場。他們深諳"蜂群戰術"的精髓,曾在單日發動139枚導彈和372架無人機的飽和攻擊。這種用2000美元無人機消耗250萬美元攔截彈的"經濟戰",讓"杜魯門"號航母戰斗群不得不保持全天候戰備狀態。長達7個月的超期部署,艦員日均睡眠不足5.2小時,在4月28日的緊急規避中,長期處在緊張狀態、疲憊不堪的操作員終究沒能控制住牽引車,導致戰機滑落深海——這已是該航母今年第二次因人為失誤損失裝備。
美軍的困境遠不止人員疲勞。紅海高溫高濕環境讓"宙斯盾"雷達探測距離縮短15%,密集陣系統誤判率上升22%,而私營承包商壟斷的維修體系更讓問題雪上加霜。2023年等待備件就導致3艘航母維修延期14周,今年2月"杜魯門"號與商船碰撞后,本該12周的維修被壓縮到3周。這種"帶病上崗"的惡性循環,使得F-35C戰機完好率跌至63%,最終在胡塞武裝第17次襲擊中釀成事故。
胡塞武裝的作戰充滿了“田忌賽馬”的智慧,他們總是能用下等馬對戰美軍的上等馬:他們將老式薩姆導彈改裝成地對空武器,用皮卡搭載的巡飛彈實施游擊防空,甚至借鑒俄烏戰場經驗開展電子誘騙。這種"低成本創新"與美軍價值65億美元的航母形成荒誕對比——當"杜魯門"號日均運維成本高達650萬美元,胡塞武裝全年軍費僅相當于該艦在紅海部署一個月的開銷。
這場持續數月的紅海博弈,本質是兩種軍事邏輯的碰撞。胡塞武裝用"擊不沉就逼退"的戰術,成功迫使美軍航母后撤700海里;而五角大樓在戰略透支中,既舍不得放棄全球霸權,又無力維系精密戰爭機器的正常運轉。就像那架墜海的F/A-18,表面是操作失誤所致,實則是整個軍事體系過載的必然結果。
胡塞武裝用廉價的火力攻擊,換取了6000萬美金的超級大黃蜂墜海,從軍事成本上來看,可謂是撿了大漏了。此次“拖鞋軍”的逆襲將美海軍航母無敵神話擊的粉碎,更讓全世界看到了美海軍的外強中干。西方神話中有句諺語:“如果有人能讓神流血,那么其他人就會一擁而上把神拉下神壇。”如今看來,美國恐怕要親身驗證這句話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