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稱為最美通緝犯,出獄后開啟直播,一臉驕傲導致直播間被封,近日,曾因詐騙罪被通緝、被稱為“最美通緝犯”的卿晨璟靚再次登上輿論風口,這位因顏值而在逃時走紅網絡的女子,在服刑期滿出獄后選擇通過直播復出。
并在鏡頭前大膽自曝身份,坦言“自己的美貌配合曾經的通緝背景,可以成為一波流量密碼”,然而,這種對違法經歷的消費和包裝,最終引發平臺與公眾的強烈反感,不久后她的賬號便被平臺永久封禁。
卿晨璟靚的直播中,她表現得極為高調,不僅主動提起自己是“2018年網上在逃通緝犯”,還流露出明顯的自豪感,面對網友提問,她更是擺出一副“別問,問也不會答”的高傲姿態,讓不少圍觀者感到震驚與不適。
在她眼中,過往的犯罪記錄仿佛成了一種“經歷資本”,與她的顏值結合后,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吸睛噱頭,但正是這種對錯誤行為的輕描淡寫和赤裸裸的流量投機心態,引發了更大范圍的批評。
公眾的容忍度,從來都不針對“犯過錯的人”,而是針對“有沒有悔改之心的人”,每個人都有改過自新的權利,但前提是對自己的過去有清晰認知,并能展現出改正與反省的態度,而卿晨璟靚顯然并未意識到這一點,反而試圖把曾經的違法經歷當作流量工具,甚至為其披上“故事光環”,這不僅是在消解社會對違法行為的認知邊界,更是對真正為生活努力的普通人不公。
平臺方面對其賬號的永久封禁,某種程度上正是對這種“流量畸形觀”的一次及時糾偏,畢竟,如果人人都能通過曾經違法獲取關注與經濟利益,那社會規則與法律尊嚴將何以維系?在這個內容為王的時代,流量本無罪,但若流量建立在對社會價值的挑戰之上,就必須要被遏制。
卿晨璟靚事件再次提醒我們,流量與道德的邊界不能被輕易打破。社會輿論也不應為顏值與噱頭讓步,更不能縱容對違法行為的“娛樂化”,一個真正值得尊重的復出者,不應是靠博眼球和掩蓋過去贏得關注,而是用實際行動證明悔改、改變和成長的可能,你怎么看待卿晨璟靚的“復出嘗試”?是否有可能重新獲得社會的認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