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德軍圍困的日子里,列寧格勒幾乎完全失去了與外界的聯系,更可怕的是,列寧格勒的供給也幾乎中斷,整個城市陷入到長時間的饑荒之中。
可是,就在如此極端的環境下,列寧格勒人民卻沒有被擊垮,反而還有人為了守護糧食,餓死在面包爐前,你知道當時究竟發生了什么嗎?
列寧格勒的艱難歲月
蘇德戰爭爆發之后,列寧格勒作為當時蘇聯第二大城市,自然而然受到了德國人的“重點照顧”。
德國之所以對列寧格勒展開了瘋狂的進攻,除了因為列寧格勒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城市之外,更重要的在于列寧格勒,既是波羅的海重要的出海口,也是蘇聯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城市。
畢竟,二月革命就發生在這座城市。
不論從哪個角度來說,列寧格勒對于蘇聯都相當重要,德國人對此自然是心知肚明。
所以當蘇德戰爭爆發之后,德國人立刻就對這座波羅的海明珠,展開了瘋狂的進攻。
1941年9月8日,這一天,對于列寧格勒來說,無疑是一場噩夢。
當時德軍從南側,北側和中路,兵分三路對列寧格勒展開了攻擊。
據記載,當時德軍動用了38個師的力量,1600余架飛機,這樣的進攻配置,可不是小打小鬧,要知道二戰時德國的一個成編制的師大約有1.7萬士兵。
也就是說,光是地面部隊,德軍攻打列寧格勒的時候,就動用了65萬人,而當時列寧格勒總共才300萬人口。
更讓人絕望的是,德國軍隊不光人數眾多,而且使用的全部是坦克飛機和火炮,這不就是為了徹底將列寧格勒從地圖上抹去的節奏嗎?
而戰爭剛一開始,列寧格勒民眾除了應對來自德軍的正面進攻。
更為關鍵的是,在戰爭開始的第一天,列寧格勒就遭遇了慘敗,因為不長眼的飛機大炮,剛剛好炸毀了列寧格勒的巴達耶夫倉庫。
這座倉庫能裝著供給全城的糧食,據統計,單是被德國人炸毀的這座倉庫里的糧食,就有足夠列寧格勒300萬民眾吃上一年。
就這么說吧,如果列寧格勒的巴達耶夫倉庫沒有受到德國的攻擊,哪怕是列寧格勒被圍困上一年,德國人都未必能奈何得了這座城市。
可是,歷史哪有那么多如果,沒有了巴達耶夫倉庫,列寧格勒瞬間陷入了絕境,因為,除了巴達耶夫倉庫之外,整個列寧格勒存儲的糧食只夠列寧格勒使用半個月。
如果在半個月的時間里,得不到外援,那么列寧格勒就將陷入斷糧的絕境。
正所謂民以食為天,就算是列寧格勒人民擁有著鋼鐵般的意志,但是如果沒有糧食,這樣的意志也絕不可能帶領著列寧格勒走向勝利。
所以,為了保證全城人的生命,列寧格勒只能實施嚴格的食物配給制度,每個人每天能夠拿到的糧食是被嚴格限制的,當時的列寧格勒有且只有一個原則,那就是不求吃飽,只求活命。
而列寧格勒之外,蘇聯各地也都想盡一切辦法向被圍困的列寧格勒送去援助,但德軍圍得跟鐵桶一般,來自外界的支援和補給,難度成幾何倍數般的上升。
從9月8日巴達耶夫倉庫被毀,到11月15日,整整兩個多月的時間里,列寧格勒僅僅從外界獲得了4.5萬噸糧食。
別看4.5萬噸是一個龐大的數字,但實際上,列寧格勒可是有著300萬人口的大城市,這座城市在正常狀況下,每天消耗的糧食就高達2500噸。
這4.5萬噸糧食供給,按照正常配給也只能夠列寧格勒使用18天,所以,通過這組數據的對比,大家就非常清楚當時的列寧格勒的狀況有多危急。
為了盡可能的保證糧食供給,起碼能夠保證當時的市民不至于餓死,列寧格勒的市民不得不將食物的分配壓榨到極限。
在當時,除了黑面包,列寧格勒的民眾幾乎得不到其他任何食物,后來,為了能夠活命,列寧格勒的百姓甚至吃寵物,吃老鼠,甚至是吃死掉的人。
這一切看似殘酷,但無奈,這就是現實。
在當時的狀況下,人們已經別無他法,為了活下去,只能做出這些看似反人類的事情。
125克黑面包
黑面包原本是蘇聯人最常見的飲食,對于咱們中國人來說,黑面包可能并不好吃,畢竟這是一種用小麥,黑麥和麩皮做成的一種酸咸口的面包。
在正常的情況下,黑面包的制作還是非常考究的,但是在戰時狀態下,尤其是列寧格勒斷糧的 狀況下,黑面包的制作也不得不采用非常之法。
這話究竟是怎么一說呢?
因為糧食有限,自然而然不可能讓人們隨時隨地,想要多少就得到多少黑面包。
所以,在當時每個人每天只能得到125克黑面包。
可能很多人對于125克黑面包沒啥概念,做一個簡單的類比,你就清楚了,超市里賣的易拉罐裝的可樂,一聽的規格是330毫升,大致相當于330克的重量。
而當時,列寧格勒的市民每天能夠獲得的黑面包,還不如半罐可樂的重量重。
這么一點面包,自然是無法滿足吃飽這個需求,僅僅只是為了維持生命所需,畢竟如果不進行嚴格的量的控制,那么很快列寧格勒的民眾將無糧可吃。
其次,比獲得的面包很少更可怕的在于,因為列寧格勒的食物實在是太過于短缺了。
因此,即便是按照125克的標準供給,糧食還是不夠吃,那怎么辦呢?烘焙師傅只得在面粉里加入木屑,棉絮,松針,灌木樹皮,甚至是把墻磚磨成粉末摻在面粉當中。
只有這樣,才能勉強湊出每個人125克黑面包。
想想看,單純吃黑面包,沒有任何其他的佐料,就已經很難以下咽了,但這塊香皂大小的面包還是摻了這么多根本不是食物的東西硬湊出來的面包,其味道之差可想而知了。
可就這樣一塊難吃到無法下咽的面包,竟然還需要排起長隊,冒著敵人的不時襲來的各種炮火去領取。
想想看,按照最樸素的想法,如果你恰好是這個面包的烘焙師,或者是面包店的工作人員,在當時這種情況下,恐怕很難把持住自己,但是列寧格勒卻出了這樣一群英雄人物。
他們就是面包制作師傅,按理說這些人是最不應該被餓死的一群人,畢竟守著面包,隨便從其中偷拿幾塊,可根本不會被發現。
但是,這些面包師,竟然有相當一部分死在了烘焙爐旁邊,而他們的死因無一例外都是兩個字,那就是饑餓。
這群面包師,每天除了拿走屬于自己的那一份之外,對于其他的面包完全沒有任何偷盜的行為產生。
想想看,人在饑餓到極限的狀態下,很可能人的一些行為早已經不由理智控制,但是這群面包師,竟然能夠面對面包,做到堅決不越雷池一步,寧可餓死,也絕不伸手去多拿哪怕一塊。
就這點,這已經遠遠超過任何能夠想到的普通人了。
然而這些面包師在歷史上卻沒有留下姓名或者事跡,經過了幾十年的歷史沉淀,人們除了知道當時有至少67名面包師餓死之外,更多的資料和信息就已經無從考證了。
正是因為他們的大公無私,才讓數百萬列寧格勒人民獲得了活下去的希望,而這又怎能不被認為是英雄呢?
【免責聲明】:本文創作宗旨是傳播正能量,杜絕任何低俗或違規內容。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私信及時聯系我們(評論區有時看不到),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處理!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