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歡有個習慣,每次出任務前,必和戰友們拍張“全家福”。照片上的他,神情輕松、笑容燦爛,可這背后卻是重若千鈞的壓力和生與死的考驗。
鄧歡是淮安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隊四大隊大隊長,一名現實版“拆彈專家”。從警近20年,他一次次與死神擦肩而過,解救一場場危難于千鈞一發,他將危險當成日常,為一方帶去平安。今年“五一”國際勞動節前夕,他獲評“全國先進工作者”。
“拆彈專家”的智與勇
鄧歡出生在江西南昌,老家附近就是方志敏烈士墓。事跡耳濡目染,影響潛移默化,“小時候就想當大英雄,保家衛國。”兒時的愿望,長大后變成了現實。
2006年,因專業素質過硬,鄧歡從省公安廳反恐突擊隊被特招到市公安局。彼時,淮安急需組建排爆隊伍,領導一眼相中鄧歡這個“大個子”。“我是組織培養起來的,肯定要把擔子挑起來。”鄧歡沒有絲毫猶豫,一口應下。
當時,警隊的裝備只有老舊的三件套——一套無磁工具組、一臺老式X光機、一套排爆服。缺人、缺設備,唯獨不缺干勁。看書,外出參加培訓,通過網絡學習,研究國內外涉爆案例,與同行交流……鄧歡全身心投入。
淮安是革命老區,不少歷史遺留的炸彈深埋地下。鄧歡主動聯系淮安文史部門,詳細了解炸彈型號等信息。十多年鉆研下來,各型號彈藥他都了如指掌。
2013年6月26日傍晚,淮安某小區露天煤氣管道上發現疑似爆炸物。“歡哥不在場,心里沒底。”因炸彈結構復雜,先行到場的同事急得滿頭大汗。“讓我來!”鏗鏘有力的聲音,從人群中傳來。身穿排爆服的鄧歡出現在現場,探測、拆解、轉移……排爆過程一氣呵成,既膽大又心細。看著疑似爆炸物被安全移除,現場的掌聲、叫好聲交織成一片:“淮安特警,好樣的!”
“處突利刃”的靜與動
在維穩處突現場,鄧歡是一把“鋼刀利刃”。
2014年4月,淮安市某醫院發生一起持刀行兇案件。鄧歡接警趕赴現場,一邊與歹徒對話吸引其注意力,一邊用手勢指揮4名巡特警隊員繞到歹徒側面,趁其不備用防暴叉抵住歹徒腰部。說時遲那時快,鄧歡一個箭步沖上去,奪刀、擒拿,整個過程不到10秒鐘。
靜若處子,動若脫兔。2020年6月3日中午,淮安某酒店吧臺內,歹徒左手用繩子勒住人質脖子,右手握一把水果刀抵在人質頸部,情緒激動。數小時勸說無果,鄧歡當即制定徒手強攻方案,抓住歹徒與談判人員交談時注意力分散的瞬間,他縱身跨越吧臺,迅速控制嫌疑人持刀的右手,其他兩名突擊隊員沖進吧臺控制嫌疑人的左手,過程一氣呵成,人質被安全解救。
參加公安工作至今,鄧歡共參與抓獲各類違法犯罪嫌疑人130余人,其中抓獲逃犯6人,移送刑事審判17人。此外,他參與并出色完成了數十次省內外重大安保任務。
“魔鬼教官”的先與后
耀眼戰績源自嚴格要求。
鄧歡既是淮安反恐排爆、維穩處突的“雷霆戰將”,又是淮安公安戰線警務技戰術的“魔鬼教官”。與鄧歡共事10多年的董道飛對這位老大哥又“恨”又敬。“那時候,我剛來警隊,每天上午3公里跑,雷打不動,歡哥總是親自到場看著我們,有時候還騎個自行車跟在后面,嫌我們跑得太慢。”董道飛氣不過,有一次和鄧歡比游泳,結果被讓了50米,最后依然只能“吃尾燈”。
2015年4月,清江浦區北門橋一施工點發現一枚重約50公斤的航空炸彈,是淮安現有記錄最大的戰爭遺留炸彈。“當時天降大雨,航彈一大半深插在泥土里,只露出尾翼,上面還不停冒泡,感覺隨時有可能爆炸。”董道飛坦言,當時自己的雙腿不由自主地打顫。“你們退后,讓我來!”就在此時,鄧歡下令其他人都走,自己一個人處置。整個過程超4個小時,最終成功排除險情。“從那以后,我們打心底佩服歡哥,也慢慢知道,他平時所有嚴格要求都是對的。”
強將手下無弱兵。從警以來,鄧歡參與制訂反恐處突、擒拿格斗、射擊、安檢排爆、游泳救援等訓練計劃,累計授課、培訓學員1000余人次,他帶出的突擊隊員,在全省特警比武、集訓、考核活動中多次獲得佳績。
鄧歡先后獲評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特級優秀人民警察、江蘇最美警察、淮安十大杰出青年、江蘇省文明職工、江蘇省模范退役軍人等,并榮立個人三等功三次、個人二等功一次、個人一等功一次。
面對諸多榮譽,鄧歡說,必須沉心靜氣,做到“萬無一失”,避免“一失萬無”。
融媒體記者:王舒 王昊
通訊員:陳文姝 劉佳 樊鑫龍
融媒體編輯:管艷
責任編輯:白留偉
(本文圖片部分為本人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