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近年來,銅川市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聚焦文明單位作用發揮、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相對薄弱、文明實踐活動開展不均衡等難題,積極探索文明單位與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結對共建,以文明單位典型示范帶動文明實踐深化拓展,在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中形成“1+1>2”的協同效應,融合推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齊頭并進,城鄉群眾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范顯著提升。
結對共建促優質資源“下沉”
積極構建文明單位與文明實踐陣地結對共建機制,出臺《銅川市加強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的意見》《銅川市文明實踐“銅”行動工作方案》《關于加強文明單位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美麗鄉村 文明家園”建設示范點結對共建工作的通知》等指導性文件,明確各級文明單位、文明實踐陣地職責任務,堅持活動清單化、清單責任化。同時,建立不定期對接協商、實地調研和工作提示機制,進一步推動結對共建工作常態長效。
盤活資源促基層陣地“相融”
以結對共建為紐帶,結合理論宣講、鄉村振興、移風易俗、新風培育等重點,聚焦群眾需求,文明單位積極提供財力、物力、智力、人力支持,文明實踐陣地發揮陣地、平臺、隊伍優勢,兩者深度融合、雙向促進。文明單位結合行業特色,把文明實踐陣地向公園景點、交通場站、鎮村集市、書院書店、文藝文化小院等社會“神經末梢”拓展延伸,以文明實踐“銅”行動為引領,升級打造了耀州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綜合體、王益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黃堡書院、印臺區“文明積分超市”、宜君縣“宜民講習所”等基地、站點,實現了“小場所大作用、小舞臺多功能”。
互聯互通促實踐隊伍“多元”
統籌調動文明單位行業資源,精準對標群眾需求,堅持黨員干部帶頭,動員引導先進典型、專家學者、百姓名嘴積極參與,組建了理論宣講、文化文藝、醫療健康、科技科普等文明實踐隊伍300余支,參與志愿服務人數7000余人。此外,為不斷提高文明實踐隊伍理論水平與服務能力,文明單位有針對性地舉辦“線上+線下”培訓,著力提高隊員的政治理論素養、法律法規知識與便民利民技能,通過開展“攜手共建文明家園”“共筑健康屏障”“合力溫暖童心”等活動,真正做到了理論共學、新風共倡、活動共聯,大大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對標需求促實踐活動“多彩”
在中華傳統節日和農村集會等重要節點,文明單位圍繞鄉村振興、移風易俗、垃圾分類、衛生健康等中心工作、重大活動,攜手結對共建陣地聯合開展“我在文明實踐中心過佳節”“銅行動 納百川”“抵制高額彩禮 倡導文明婚俗”等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文化活動。聚焦解決“空心村”、養老服務等難題,文明單位常態化組織志愿者到結對共建點開展慰問陪伴、生活照料、鄰里互助等關懷活動,積極營造守望相助、共建共享的濃厚氛圍。圍繞群眾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文明單位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鄉村文藝小院、農家書屋組織開展民俗社火、紅色電影、戲曲展播、義寫春聯等一系列文藝活動,生動展示了文明單位的責任與擔當。
2024年底,全市212個文明單位與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因文明相連,廣泛開展“好媳婦”“好公婆”“十星級文明戶”評選表彰活動,建成家文化廣場、家風一條街等家風展示陣地,探索形成“婆媳澡堂”“明紅說事室”等一批經驗做法,實現了文明單位與鄉村振興的“雙向奔赴”,“建設城鄉文明、造福城鄉群眾”從愿景走向現實。
(靳麗楠 吳菁)
責任編輯:安心 審核:楊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報料關注西北信息報微信公眾號(xbxxbwx)留言或加編輯微信號:y609235490 投稿郵箱:xbxxbxmt@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