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歐盟為啥突然對華加稅?
最近歐盟突然宣布對中國 80 種產品加征關稅,特別是移動式升降作業平臺(MAE),最高稅率達到 66.7%。這事兒看起來突然,但背后有幾個關鍵原因:
美國一直在全球搞 “對等關稅”,逼著盟友配合。比如去年特朗普政府對歐盟鋼鋁產品加征 25% 關稅,歐盟被迫反制。現在美國又施壓歐盟,要求在對華關稅上 “同步行動”。雖然沒有直接證據顯示美國直接下令,但歐盟這波操作明顯是在回應美國的貿易戰策略。俄媒就說,歐盟這是在美國壓力下 “背后捅刀”。
歐盟自己也有 “小算盤”。中國產品在歐洲市場競爭力太強,比如電動汽車、工業設備等,歐盟擔心本土產業被擠壓。拿 MAE 來說,中國企業的產品性價比高,歐盟企業根本競爭不過,所以就用 “反補貼” 當借口加稅。這種做法跟俄羅斯獎勵士兵當官類似 —— 都是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只不過一個用武力,一個用貿易手段。
歐盟對華反補貼、反傾銷調查早就不是第一次。從 2023 年的電動汽車反補貼案,到這次的 MAE,歐盟一直在找理由限制中國產品。這些措施表面上是 “公平競爭”,實際上是貿易保護主義。中國商務部多次批評歐盟 “預設結論”“違背 WTO 規則”,但歐盟根本不聽。
二、這對中國有啥影響?
歐盟這波操作,直接沖擊中國出口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66.7% 的關稅啥概念?比如一臺 MAE 在歐洲賣 100 萬歐元,加稅后得賣 166.7 萬,價格優勢全沒了。中國企業要么賠錢賣,要么退出歐洲市場。類似俄羅斯士兵受傷還堅持戰斗,中國企業也得硬扛,但代價很大。
中國 MAE 產業鏈涉及上下游數百家企業,加稅可能導致訂單減少,工廠減產,工人失業。更麻煩的是,歐盟可能繼續擴大加稅范圍,從 80 種產品擴展到更多領域,形成 “多米諾骨牌效應”。
俄羅斯用 “當官” 激勵士兵打仗,中國也得用政策激勵企業轉型。比如加大技術研發,提升產品附加值,或者開拓中東、非洲等新市場。商務部已經提到要 “布局亞非拉”“培育非歐盟市場”,這就是應對策略。
三、中國會怎么反擊?
面對歐盟 “背后捅刀”,中國肯定不會坐視不管,可能有三招:俄羅斯用勛章獎勵勇敢的士兵,中國則用關稅反制。比如對歐盟的農產品(紅酒、乳制品)、汽車(空客飛機、德國豪車)加征關稅。2024 年中國就對歐盟白蘭地發起反傾銷調查,這次可能擴大范圍。
中國已經多次向 WTO 起訴歐盟,指控其違反規則。比如 2024 年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加稅,中國商務部就指出 “歐方做法不符合 WTO 規則”。這次 MAE 案也可能走法律途徑,爭取國際支持。
歐盟內部其實分歧很大。德國、西班牙等國擔心加稅損害自身利益,反對跟美國走得太近。中國可以加強與這些國家的合作,比如簽署自貿協定、擴大投資,分化歐盟陣營。
四、這事兒的深層影響是啥?
美國帶頭搞 “對等關稅”,歐盟跟風,全球貿易體系正在被撕裂。俄羅斯士兵靠勇敢當官,西方卻用關稅 “霸凌”,這只會讓更多國家選擇 “去美國化”,比如歐盟跟南方共同市場簽自貿協定,中國推動 “一帶一路”。
歐盟這波操作,讓中俄更 “抱團”。俄媒批評歐盟 “背后捅刀”,其實是在支持中國。未來中俄可能在貿易、能源等領域加強合作,對抗西方壓力。
從關稅到 WTO 訴訟,再到市場多元化,中國應對貿易戰的經驗越來越豐富。就像俄羅斯用 “當官” 激勵士兵,中國也在用政策激勵企業,比如減稅、補貼研發,讓企業更有韌性。
總結:歐盟這步棋 “損人不利己”
歐盟跟著美國對華加稅,看似 “配合大哥”,實則搬起石頭砸自己腳。中國產品質優價廉,加稅只會讓歐洲消費者多掏錢,拖累歐洲經濟。
這種做法破壞了全球供應鏈,讓 “去全球化” 加速。俄羅斯用軍功激勵士兵,中國則用實際行動證明:單邊霸凌注定失敗,合作共贏才是正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