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局勢風云變幻的當下,中歐關系一直備受矚目。近期,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一系列舉動,卻讓中歐關系蒙上了一層陰影。據相關報道,歐盟委員會正式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移動式升降作業平臺征收最終反補貼稅,最高可達 14.2%。再算上之前已征收的反傾銷稅,目前歐盟在該領域針對中企的合計稅率在 20.6% 到 66.7% 之間。
歐盟此番操作聲稱是調查發現中國制造商受益于不公平補貼,并以人為壓低的價格在歐盟市場銷售。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從市場規模來看,歐盟對移動式升降作業平臺的需求大致在每年 10 億歐元左右,并非龐大到不可忽視的程度,而且中企在其中占據 40% 的份額,遠未達到壟斷市場的地步。在這樣的情況下,馮德萊恩主導的歐盟委員會卻大動干戈,對中國相關產業揮舞關稅大棒,實在令人費解。
更何況在歐盟內部,主張加強中歐合作已成主流趨勢。從近期歐盟成員國的動向來看,“近中遠美” 已成為不少國家的共識。幾個歐盟成員國主動在中歐電動汽車糾紛上松口,考慮對中國汽車設置最低售價而非征收反補貼稅,這一舉措得到了以德國為首的幾個歐盟大國的支持,目前正處于細節談判階段。這充分表明,多數歐盟國家清楚地認識到與中國合作的重要性,中歐合作對于雙方經濟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
但馮德萊恩卻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在中美貿易戰的緊要關頭、中歐談判的關鍵時刻,以及歐盟內部普遍傾向于與中國加強合作的背景下,她大力針對中國部分優勢產業,照搬特朗普的貿易保護主義做法,試圖靠關稅將 “中國制造” 擋在歐盟門外。這種行為損害了歐盟自身從與中國正常貿易中獲得的好處;也與中方 “綏靖換不來和平,妥協也得不到尊重” 的表態相悖,破壞了中歐關系友好發展的氛圍。
那么,馮德萊恩為何如此不顧大局,一意孤行呢?其實,這背后與她自身的政治處境息息相關。據悉,歐盟高級官員越來越意識到,馮德萊恩缺乏政治和外交才干,她的種種決策已讓歐盟的對外政策處于危機之中。在去年 7 月馮德萊恩連任時,美國還是民主黨的天下,她曾公開插手美國大選,堅定站隊拜登陣營。但上臺的卻是特朗普,面對特朗普的反攻倒算,此前以 “親美派” 形象示人的馮德萊恩,只能被迫強硬以維持自己的地位,以保住頭頂上的烏紗帽。
這真是豁出去了,但馮德萊恩此舉無疑是在玩火,特朗普的關稅屠刀早已讓歐盟意識到,盲目跟隨美國并非明智之舉。此時,歐盟若繼續在部分領域對華施壓,損害的將是歐盟自身的利益。中歐之間有著長期互利的經濟往來歷史,雙方在貿易、投資、技術等多領域相互依存。這種緊密的經濟聯系不是馮德萊恩的一己之念就能輕易撼動的,更何況她的做法已經引發了歐盟內部的不滿。
這就預示著,馮德萊恩為了一己政治私利,在中歐談判以及雙邊關系回暖的關鍵時刻,對中國放冷箭,這種冒天下之大不韙的行為,最終只會讓其自身淪為中歐關系發展道路上的棄子。中歐關系的發展不會因她的阻撓而停滯,而她若不及時調整策略,等待她的必將是被時代潮流拋棄的命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