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巴基斯坦國防部長阿西夫在接受路透社專訪時表示:"當前印巴邊境局勢處于2019年以來最緊張狀態。"“未來兩到四天內,兩國可能爆發戰爭!《印度斯坦時報》同日披露,印度陸軍已向查謨-克什米爾地區增派3個機械化步兵旅。衛星影像分析顯示,雙方在控制線沿線部署的炮兵單位較上月增加40%。
此次危機的直接導火索是4月22日印控克什米爾普爾瓦馬地區的恐怖襲擊事件。值得關注的是,印度水資源部宣布暫停印度河下游供水,此舉直接違反1960年《印度河河水條約》第II條第4款關于"不得進行傷害性工程"的規定。
自1947年分治以來,印巴圍繞克什米爾主權爭議已爆發三次全面戰爭(1947、1965、1971)及多次軍事沖突。此次水資源爭端將兩國矛盾推向新維度——根據世界銀行數據,印度河下游灌溉著巴基斯坦45%的耕地(約1700萬公頃),維系著該國60%農業人口的生計。
印度此次采取"水武器化"策略具有多重考量:利用上游優勢地位(印度控制印度河19%徑流量)施壓;巴農業占GDP 24%,水資源斷供可能造成年度2.3%GDP損失;突破1965、1971戰爭期間維持供水的歷史慣例.
在這個關鍵時刻,中國外長王毅在4月29日與巴方通話中提出三點主張:
支持巴方堅定實施反恐行動。支持巴方維護自身主權和安全利益。中方支持盡快開展公正調查,希望雙方保持克制,相向而行,推動事態降溫。
美國務院發言人在4月30日記者會上表示,已啟動"緊急接觸程序",派出副國務卿紐蘭同時訪問新德里和伊斯蘭堡。俄羅斯外交部則呼吁召開擴大的"莫斯科模式"會談,建議納入阿富汗、伊朗等地區利益攸關方。
那么,當前印巴發生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有多大呢?倫敦皇家聯合軍種研究所(RUSI)最新模型顯示:30日內爆發有限常規沖突概率:42%;局勢升級為全面戰爭概率:7.8%核武器誤判使用概率:1.2%(較2019年上升0.4%)
關鍵風險點在于:
一、印度大選周期(4月19日-6月1日)帶來的決策壓力;
二、克什米爾地區極端組織"穆罕默德軍"的活動軌跡,一旦發生第二次襲擊,就有可能進一步激化矛盾;
三印度河斷供對巴農業春耕的實質影響(關鍵窗口期為5月10日前)。
莫迪政府面臨三維決策困局:
在印度國內層面:需平衡民族主義訴求與經濟現實;區域層面:中國在瓜達爾港的46億美元投資,以及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的巨額投入,可能強化對巴戰略支持;另外,一旦與巴基斯坦爆發戰爭,對印度經濟造成的嚴重打擊,以及可能面臨的戰術和戰局挫折。
可見,南亞安全架構正經歷1998年核試驗以來最嚴峻考驗。當前局勢本質上是水資源安全、反恐博弈、核威懾平衡三重危機的疊加。決策者的智慧不僅在于避免戰爭,更在于建立超越零和博弈的新型安全范式。國際社會的建設性介入,或將推動南亞走出"安全困境"的歷史循環,中國在這場危機之中必然會發揮積極化解矛盾的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