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十八,侄子結婚,我和愛人開開心心的回家參加了侄子的婚禮,侄子是我哥唯一的兒子,而哥嫂對我有恩,于情于理,我本應該隨個大禮,但最終,我還是聽了老婆的話,只隨了600元的禮金。
侄子的婚禮在老家的院子里進行,現場非常熱鬧,親朋好友齊聚一堂,隨著鞭炮聲的響起,侄子牽住侄媳婦的手走進了婚禮的殿堂,哥嫂滿臉都是幸福的笑容,我心里也充滿喜悅。
然而婚禮剛結束,嫂子不忙著送客,卻背著眾人悄悄的把我拉回了屋,一進屋就塞給我一張銀行卡,隨后一臉嚴肅的說了一番話,我聽后瞬間哽咽了。
我叫蘇天明,今年45歲,出生在河南南部一個不富裕的農村家庭,我的父母有我和哥哥兩個孩子,哥哥比我大五歲。
我的父親兄弟五個,兄弟多,當年家里窮得叮當響,父親在家里排行老五,是爺爺奶奶最小的兒子,家里雖然窮,可幾個伯伯都長相出眾,在爺爺奶奶的操持下,先后都娶了媳婦,各自成了家。
到我父親的時候,爺爺奶奶先后去世了,沒有爹娘操心,家里就三間破草房,而父親長的又不好,個子傻高,還有些羅鍋,皮膚黝黑,又不愛說話,一轉眼到了28歲還沒有能成家。
村里人時常拿父親開玩笑,說他沒有爹娘管,一輩子要當光棍漢,這些話聽多了,幾個伯伯臉上掛不住,于是,四個伯伯一合計,一起籌錢給父親蓋起了三間瓦房,三伯母在村里當赤腳醫生,人緣廣,房子落成,三伯母就托人給父親介紹了相親對象。
這個對象就是我的母親,母親比父親小6歲,她長得很漂亮,但因為從小身體不好,有毛病,沒人上門提親,后來爹娘也都不在了,哥哥嫂子嫌棄她在家吃閑飯,著急要把她嫁出去,整天不給她好臉。
父親和母親見面后,不嫌棄母親身體不好,同意了這門親事,最后,父親只用了80塊錢就把母親娶回了家。
父母成家后,先后有了我和哥哥兩個兒子,我們的到來讓這個家庭充滿了希望,父親整天把笑容掛在臉上,對我和哥哥寵愛有加。
父親對母親極好,母親身體不好,他從來不舍得讓母親去田里干活,為了能趕上農活的進度,父親每天一早就去地里干農活,母親在家做飯,照顧我和哥哥,母親溫和賢惠,父親從田里干活回來,一進門,母親就給父親打好了洗臉水。
吃飯時,母親就把飯給父親端到跟前,家里有點好的,母親不舍得吃,把好的留給父親吃,她說地里活重,父親要吃好一點才有力氣干活。
母親身體不好,常年吃藥,我們的生活過得并不富裕,但父親能干,母親勤儉持家,他們之間相敬如賓,我們家的日子過得也算平靜幸福。
我五歲的時候,母親最終還是因病去世了,從此父親一個人既當爹又當媽,辛苦的拉扯我和哥哥長大。
家里沒有女人就是不行,母親去世后,我和哥哥穿的便不再似以前整齊,父親整日忙著地里的活,家里也亂成一團糟。
也是因為這樣,哥哥一夜之間長大了,做飯,洗衣服,照顧我,成了我心里最踏實的依靠。
哥哥繼承了父親和母親的優點,長得高大帥氣,還能說會道,就是從小學習不好,初中沒畢業就輟學回家幫父親種地。
也許是母親去世早的緣故,哥哥從小就特別懂事,能干,不亂花錢,對我好,對父親孝順,家里的重活,累活,他總是跟父親搶著干。
從哥哥19歲,父親就開始托人給哥哥物色相親對象,家里經濟條件不好,父親怕哥哥跟他一樣,但哥哥那時候對此很反感,不愿意相親,不少人給他介紹對象,他都不去見面,氣的父親整天罵他。
我上高一那年,哥哥終于頂不住父親的炮火攻擊,同意相親了,鄰居三嬸給哥哥牽了煤,女孩是三嬸娘家的遠房侄女,也就是后來我的嫂子。
哥哥和嫂子定的是在鎮上見面,去見面那天,父親特意讓哥哥好好捯飭了一番,見面后,嫂子一眼相中了帥氣的哥哥,而嫂子長得也漂亮,大眼睛,長頭發,細高挑,哥哥也很滿意。
他們談的很投機,但最后要走的時候,哥哥卻突然跟嫂子說,我母親走的早,父親一個人拉扯我和弟弟長大,很不容易,我想把丑話說到前頭,你要是跟我處對象,將來結婚就要跟我一起孝順俺爹,我弟弟還在讀書,學習很好,將來一定是上大學的料,結婚后我們不能分家,得和爹一起供弟弟上學,如果這些做不到,咱遲早不處,免得耽誤彼此的時間。
哥哥一番話說的堅決肯定,嫂子當時聽的一愣一愣的。
回來后,三嬸跟父親學了哥哥說過的這些話,父親氣的操起門后的的掃帚就要打哥哥,父親說,你以為你是皇帝呢,人家啥都依著你,就咱家這個條件,你能娶上個老婆就不賴了,還提這過分的要求,你做白日夢呢?
哥哥邊跑邊說,我說得都是大實話,要是娶個不孝順、又小氣的媳婦,結婚后生氣,弄不好還鬧離婚,與其這樣,我寧可單身一輩子。
父親氣的差點背過氣。
當大家都以為這樁婚事肯定黃了時候,第二天一早,三嬸笑盈盈的來家里跟父親說,蘇大哥,你有福氣了,俺侄女回家后,直夸大侄子好,說他孝順,重情義,發誓這輩子非他不嫁了。
第二年開春,哥哥和嫂子就結婚了,別人娶媳婦都是用小汽車,最次也要用四輪車拉新娘子進門,而我哥,自己騎了一輛二八杠自行車,親自把嫂子拖進了門,當時村里人都說,哥哥的婚事辦的寒酸,而嫂子卻津津樂道很多年,說哥哥給她的是浪漫。
嫂子進門后,我們就一直生活在一起,嫂子對我們都極好,嫂子進門的那個冬天我和父親就穿上了嫂子親手織的毛衣,那是我穿的第一件毛衣,那毛衣是真暖和,后來,我一直珍藏了好多年。
家里有個女人就是不一樣,嫂子勤快又能干,她總是把家里里里外外收拾的干凈整齊,廚房更是擦的一塵不染,地里的活也絲毫不落下,我們家的莊稼地幾乎沒有雜草,村里人都羨慕父親說,老蘇,你是上輩子燒高香了,娶到這么好的兒媳婦。
父親樂得合不攏嘴。
我在縣城讀高中,一個月回家一次,每次回去,嫂子都給我變著法的改善生活,走的時候,更是怕我拿的錢不夠花,父親給了以后,她就再偷偷額外的多給我10塊20塊。
99年我考上了大學,一年學費3000多,加上生活費以及其他的費用,一年開銷需要七八千,這在當時來說,真不是小數目,僅靠地里的收入,很難供我讀大學。
于是,農閑的時候,哥和嫂子就把侄子放在家里讓父親照看,他們兩個一起出去打工,掙的錢他們不舍得花,大部分拿出來供我上大學了,四年大學,我花了不少錢,嫂子從來沒有過抱怨,她自己則是省吃儉用,無怨無悔的為家里付出。
我研究生畢業后,留在了省城工作,找了對象,結婚成家。
我結婚時,當時我說自己出錢辦酒席,但嫂子說,那怎么行,你又不是沒有家長,爹還在,我和你哥也在,酒席當然家里給你辦。
最后,哥嫂為我一手操持了婚宴,而收的份子錢,嫂子卻都給我。我不要,嫂子說,這很多禮都是你同學、同事隨的,將來你還是要還的。
我老婆生孩子時,本來提前說好我丈母娘來伺候月子,結果,她意外骨折在醫院做手術,沒法再伺候媳婦坐月子,父親難過的說,這可咋辦?要是你媽在該多好呀。
大嫂說,怕啥,我婆不在了,不還有我這個嫂子嗎,我去伺候弟媳婦坐月子。
就這樣,嫂子放下家里的一攤子事,來省城伺候了我媳婦整整40天,一天六頓給媳婦做月子餐,打掃家里的衛生,給孩子洗尿布,沒讓我動過手,更沒有讓我愛人受一點委屈。
我愛人不止一次地對我說,咱嫂子是真好,真正的長嫂如母呀!
嫂子對我恩重如山,我總是想報答她,每次回老家,我和愛人都給嫂子精心的準備禮物,有時候是衣服,有時候是首飾,嫂子看見我買這買那,總是嘮叨我說,你呀,城里壓力大,你們竟是亂花錢,家里衣服穿不完,你每次回來還買。
嘮叨歸嘮叨,每次給她買的衣服,一拿回家她就高高興興的試穿,還不停的夸我愛人眼光好,買的衣服咋穿都好看,出門遇到村里人問起,更是驕傲的說,我弟和弟媳婦買的,不讓買非買。
那種感覺,是自豪,是驕傲,更是幸福。
轉眼間,侄子侄女都長大了。侄子大學畢業后回到我們縣城工作,結婚一年就談了對象,很快開始談婚論嫁。
侄子的婚期春節的時候就定下來的,就定在了農歷的四月十八,自從侄子婚期定好,我就開始考慮,侄子結婚我上多少禮金合適。
那天,我跟愛人商量說,平時給哥嫂錢他們也不要,侄子買婚房的時候,錢不夠,我拿20萬回去補貼他買房,哥嫂硬是不讓收,最后房子是貸款買的,如今侄子結婚,我們不如拿個九萬九,變相的幫一把。
聽我說完,愛人說,這隨禮都是要記在禮單上的,我們如果隨這么大的禮,回家我們面子上自然好看,但將來我的孩子結婚,你讓嫂子如何還呢?你不如打聽一下,看村里的習俗,我們入鄉隨俗,至于幫扶,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現在結婚五金首飾少不了,咱不如替他們買了,作為結婚賀禮送給侄子。
愛人的話讓我茅舍頓開,于是,我打電話謊稱有事,讓侄子和侄媳婦來省城一趟,我領著他們去買五金。
侄子說,叔叔,我爸媽已經給我們準備錢了,我們自己隨意買兩樣就行了,五金太貴重了,我不能要你買。
我說,這是我和你小嬸作為長輩給你們的新婚賀禮,你們不能不收。
侄子說,讓我媽知道了,肯定罵我,她常說你在大城市看似工資高,但開銷也大,天天加班,她和爸心疼的不行,不讓我和妹妹花你的錢。
我說,我知道呀,所以,你就說你們自己買的,不讓你爸媽知道。
最終,我們背著哥嫂給侄子添置了五金,全套,包括給侄子買的婚戒,下來總共花了六萬多一點。
侄子婚禮那天,我們按照老家的規矩,只給侄子隨了600元的禮金,村里人見了私下議論紛紛,但嫂子特別高興。
結果婚禮結束后,嫂子突然背著眾人悄悄的把我拉到屋里,一進屋嫂子就說,天明,老實交待吧,背著我干啥了?
一聽我就明白了,侄子肯定把我買首飾的事情跟嫂子說了。
我說,嫂子,那就是我的一點心意,也沒有多少錢,你千萬不要責怪孩子。
嫂子說,買就買了,他們也喜歡,但這個你拿著。
說著嫂子塞給我一張銀行卡。
我說,嫂子,你這是干啥?
嫂子說,現在黃金價格那么高,買那么多東西,至少花六七萬,你也是有家有口的人,這錢不能要你出,在我和你哥這,你也是個孩子,你過得好,我們才安心呀。
嫂子這話說出來,分明是擔心我出這么多錢,夫妻之間將來會有矛盾呀。
我說:“大嫂,我做的這點,比起你這些年對我的付出,根本不值得一提。”說著我的眼圈紅了起來。
我把卡塞回嫂子手里,接著說,嫂子,你放心吧,買這些東西不是我一個人的主意,是你弟妹的意思,不信我把她喊進來你親自問。
我們正說著,愛人和侄子侄媳婦也走了進來,愛人拉著嫂子的手說,嫂子,我們這才哪到哪呀,你幫了我們那么多,就讓我們付出一點吧,再說了,侄子在我們這,跟自己的孩子一樣,我們買和你們買不都是一個樣嗎?
嫂子舒心的笑了,眼淚閃爍著幸福的淚花。
侄子拉著我愛人的手說:“小嬸,現在我困難你這么幫我,等我將來有能力了,我一定會加倍的回報你和我叔,一定會好好的孝敬你們。”
侄子的話聽得我心里暖暖的,我含著淚笑了,我想這就是愛的傳承吧。
長嫂如母,雖然母親很早不在了,但嫂子卻給了我母親般的關懷和愛護,我永遠感恩,也會永遠記住嫂子的好。
家和萬事興,血濃于水的親情最為寶貴,親情只有雙向奔赴才更加美好,做人懂得感恩,以心換心,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