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當局“四宗罪”激起島內20萬人公開反對,馬英九冒著大雨,也要怒斥賴清德,朱立倫的一番話,證明賴清德的好日子不多了。
(國民黨舉行抗議活動)
近日,國民黨在臺北市凱達格蘭大道舉行抗議活動,20萬人冒大雨參加,呼吁賴清德下臺,在此期間,多國民黨人士講話,表達了對賴清德的不滿。
其中,馬英九也參加活動,批評賴清德無能,讓他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希望賴清德“好自為之”。馬英九是臺灣藍營的一個標志性人物,在他的眼里,如今民進黨對臺灣的治理猶如“開倒車”一般。他在抗議集會上毫不留情地批評賴清德,認為臺當局正在讓臺灣快速沉淪。
(馬英九)
馬英九提到了美國加征關稅和臺積電的“護島神山”地位。他指出,賴清德對美國大刀闊斧的關稅政策,顯得無所適從,而臺積電的問題更是引發了廣泛討論,臺當局有意將這一科技巨頭拱手交給美國,難道是在保護臺灣?還是在讓臺灣失去經濟發展的命脈呢?
此外,馬英九對柯文哲遭遇的不當手段表達了不滿。因為這樣的打壓行為,在一些人看來,無異于政治迫害。
馬英九在抗議中的一大核心論點,是他任內的兩岸關系與現今臺灣年輕人面臨的兵役壓力之間的鮮明對比。他表示,他就職期間,兩岸簽訂了23項合作協議,實現了經濟繁榮。而現在,島內年輕人卻生活在兵役延長的陰影中,隨時可能被卷入戰火。
這一警告并非空穴來風。在中美之間緊張關系升溫的背景下,臺當局的錯誤“謀獨”想法非常危險。兩岸關系自蔡英文上臺后日趨緊張,大陸方面軍演頻繁,臺灣社會的憂慮與日俱增。
這場抗議有一個特別值得注意的點:它不僅僅是國民黨的單方行動,還得到了民眾黨的支持。抗議現場,柯文哲支持者與藍營旗幟并肩齊舉,他們高喊著“罷免綠色不戰爭”的口號。
(朱立倫)
另外,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的壓軸演講,總結了這場抗議活動的目的。他表示,目前賴清德即將就職滿一年時間,如果賴清德不能悔悟,那么臺民意機構,在5月20日之后,就會立刻提出罷免賴清德。
哪怕罷免需要多數票,但是除了臺民意機構,全臺民眾也會積極推進讓賴清德下臺。
細數臺當局最近一段時間的舉措,能很好解釋,為何賴清德會引發了島內民眾的廣泛不滿。
首先,應對美國關稅沖擊不力。4月,美國宣布對臺灣地區產品加征32%的高額關稅,嚴重沖擊島內科技、制造業及農漁業。
雖然臺當局提出880億新臺幣的“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但平均每家企業僅能分到55萬新臺幣,被批“看得到吃不到”。
此外,臺行政管理機構編列4100億新臺幣特別預算,但僅22.7%用于產業支持,其余用于臺電補貼,被質疑借機填補財政漏洞。
(賴清德)
第二,政治內斗加劇,不顧民生危機。民進黨持續推動“大罷免”引發社會對立,在島內經濟受關稅重創之際,民進黨仍堅持推動“大罷免”,國民黨批評其“徒增社會對立”。
臺當局長期推行“非核家園”政策,導致電力供應不足、電價上漲,此次特別預算卻挪用1000億新臺幣補貼臺電虧損,被批“用民眾的錢填自己的坑”。
第三,兩岸關系僵化,錯失經濟合作機會,雖然國民黨15縣市負責人聯合呼吁開放大陸游客,以緩解經濟壓力,但民進黨當局仍堅持限制政策。
與此同時,臺當局過度依賴美國市場,在關稅沖擊下缺乏應對方案,國民黨批評其“脫陸入美”政策使企業陷入困境。
第四,社會矛盾激化,民眾不滿情緒高漲,美國關稅導致進口成本增加,島內企業面臨訂單流失,預計2025年經濟增長率將低于預期。過去民調顯示,民進黨在經濟、能源、兩岸政策上的表現均引發民眾強烈不滿。
總的來看,臺當局近期在經濟、政治、兩岸關系上的決策引發島內民眾強烈反感,包括應對美國關稅不力,補貼政策不公;持續內斗,忽視民生危機;拒絕同大陸務實合作,加劇經濟困境。這些因素共同導致民眾對民進黨當局的信任度持續下滑,因此讓“賴清德下臺”的呼聲,也就變得越來越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