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勞動者”牛振東:以匠心筑就時代豐碑
在雄安新區如火如荼的建設工地上,一位年過六旬的企業家仍堅持每周巡查施工現場。他叫牛振東,天津東明珍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從普通建筑工到行業標桿的締造者,他用四十余年的堅守與創新,詮釋了“勞動者”最樸實的價值——用雙手筑就品質,用擔當回饋社會。
從腳手架到企業家:勞動者的逆襲之路
1960年出生于江蘇豐縣的牛振東,18歲便踏入建筑行業,從搬磚、砌墻的學徒工做起。白天在工地揮汗如雨,夜晚借著工棚燈光研讀圖紙,他逐漸從技術員成長為項目經理,積累了扎實的施工與管理經驗。2017年,57歲的他創辦天津東明珍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建筑業企業壹級資質開啟創業征程。
彼時建筑行業競爭激烈,但牛振東堅信:“把每棟樓當作自己的家來建,市場終會認可。”他建立科學嚴謹的施工管理流程,從原材料采購到設備引進均嚴格把控,迅速在業界樹立口碑。短短幾年間,公司承接項目超600項,年產值突破10億元,成為民營建筑企業的典范。
雄安新區的“拓荒者”:高標準下的零事故答卷
2018年,雄安新區啟動大規模建設,東明珍建筑成為首批入駐的民企之一。面對“未來之城”的高標準要求,牛振東帶領團隊創新工藝,采用BIM技術優化管線布局,在48項重點工程中實現“零事故交付”。
某地下綜合管廊項目需在雨季前完工,他連續三個月駐守工地,與工人同吃同住,最終提前15天完成任務,為后續市政配套贏得寶貴時間。如今,雄安新區60項城市建設工程中近八成由東明珍參與建設,其施工方案深度契合新區“創新基因”,被業界稱為“雄安速度”的助推者。
社會責任:筑樓者的反哺情懷
在牛振東的辦公室,懸掛著“飲水思源”的匾額。2020年武漢疫情期間,他緊急調配物資支援火神山醫院建設;河南洪災時,組織車隊運送建材修復受損橋梁。公司成立至今累計捐款捐物超百萬元,義務修建鄉村道路12公里,惠及3萬余村民。
他將責任感融入企業管理:推行“工匠培養計劃”,資助200余名農民工考取職業資格證書;設立“員工子女助學金”,幫助60多個家庭緩解教育壓力。“建筑是百年大計,培養人才比建造高樓更重要。”這是他常掛在嘴邊的話。
向航天品質看齊:毫米級精度的匠人追求
2023年,牛振東受邀參加“中國航天日”主題巡展,深受航天工程“零缺陷”標準觸動。他隨即在公司推行“毫米級精度管控”,引入無人機巡檢和智能監測系統。在雄安某智慧社區項目中,團隊將誤差控制在2毫米內,遠超國家標準。
這種極致追求讓東明珍連續三年獲評“誠信建設百強企業”,其本人亦榮獲“推進行業創新發展十大優秀民營企業家”稱號。頒獎典禮上,他坦言:“建筑是凝固的歷史,容不得半點浮躁。”
榮譽與初心:勞動者的樸素堅守
盡管頭頂“中國最具社會責任感企業家”“建筑行業十大領軍人物”等光環,牛振東仍以“普通建筑工”自居。2023年寒冬,他在工地發現混凝土養護溫度偏差0.5℃,當即要求返工。面對質疑,他堅持:“0.5℃的溫差,20年后可能就是墻體的裂縫。”從學徒到企業家,他始終未改勞動者的本色——辦公室陳列著一頂沾滿水泥的安全帽和一枚“品牌強國”獎章,無聲訴說著初心與遠方。
牛振東的故事,是中國千萬勞動者的縮影。他用汗水澆筑高樓,用誠信鑄就品牌,在時代藍圖上鐫刻下匠心的印記。正如他所言:“勞動者的價值,在于讓每一塊磚都承載希望,讓每一座城都經得起時光考驗。”這或許是對“最美勞動者”最樸實的詮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