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江西頻道
江西省撫州市樂安縣是一塊飽含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熱土。為傳承紅色基因,打造基層理論宣講品牌,近年來,樂安縣發揮紅色資源優勢,從挖掘宣講人才、創新宣講方式、豐富宣講載體上發力,緊緊圍繞群眾需求,構筑起多維度、立體化宣講格局,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入群眾、深入人心。
建強專業化隊伍體系,廣納人才宣講有強度。該縣組建骨干宣講隊,用好“縣委宣講團”“贛鄱紅色娘子軍宣講團”“紅色宣講隊”等各類宣講隊伍,發揮全國、全省、全市、全縣“兩優一先”獲得者、道德模范獲得者、“新時代贛鄱先鋒”、優秀基層理論宣講員等先進典型和志愿者的作用,打造一支層次豐富、廣泛覆蓋、專兼結合的基層宣講隊伍。目前,樂安縣“紅色宣講團”共吸納成員30余人。打磨了一批宣講課題,形成一張具有“時代味”“樂安特色”的“宣講菜單”面向社會公布。由各基層黨組織根據需要“點單”,自行邀請宣講團成員開展線下宣講,形成“群眾點單+成員接單”的宣講模式。截至目前,陸續發布宣講課題20余個。同時打造“四級”宣講矩陣,依托“紅色宣講團”,深入企業、機關、校園、社區開展宣講,共同構建起“專家學者專題講、黨校講師深入講、領導干部帶頭講、身邊榜樣親身講”的四級宣講矩陣。定期縣委黨校就宣講重點、表達技巧開展全方位培訓,有效提升宣講感染力、親和力。目前,該縣累計開展各類宣講活動300余場。
構建多元化內容體系,務求宣講入腦入心有深度。聚焦群眾關心關切關注的就業、醫療、教育、環境等切身利益問題,綜合運用最新素材和鮮活事例,闡釋政策、說明道理。同時,立足樂安紅色資源豐厚的優勢,依托紅軍標語博物館、登仙橋大捷舊址、登云嶺紅色文化展示廳等陣地設立現場教學點,通過繪制一張“紅色地圖”,面向不同人群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紅色教育宣講活動,推進紅色基因鑄魂育人。此外,各級黨組織依托全縣217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和文化廣場、黨建文化長廊等宣講陣地,打造“庭院課堂”“廣場課堂”等,廣泛宣傳宣講黨的創新理論。
打造專業化宣講體系,夯實宣講基礎有廣度。聚焦基層群眾需求,滾動增添新課題,通過“菜單式”宣講,變“以我為主導”為“以群眾為主導”,使宣講內容更接地氣,宣講形式更加親民。充分了解各基層黨組織學習需求,優化以往集中學習模式,分層分類分眾,開設機關、社區、農村、企業專場,整合“禾場話事會”平臺載體優勢,讓學習兼具理論性和實用性。堅持以小見大,推行“文藝式”宣講。近年來,樂安通過采茶戲、詩歌、快板和情景劇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表達,使宣講更具感染性。情景劇《芙蓉山五女跳崖》《永不磨滅的紅色印記》;紅色詩歌《紅色標語里的革命信念》《桃樹下的秘密》;采茶戲《巾幗血染芙蓉山》、群口快板《黨旗在風中飄揚》……一個個粘泥土、帶露珠的文藝節目,一場場有熱度、帶鮮味的文藝演出,讓優秀紅色文藝作品傳唱在大街小巷,使黨的創新理論走進千家萬戶,切實打通理論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運用新媒體模式,推行“網絡式”宣講。在“樂安視線”客戶端上開設“云課堂”專欄,持續轉載發布政治理論文章。同時,針對農村老年人居多,無智能手機、不會上網,村民們大多時間在田間地頭農忙等狀況,該縣充分利用全縣666個智慧廣播,發動各村每天集中時間段,利用大喇叭向村民開展黨的創新理論宣講,通過大喇叭傳播黨的創新理論,讓村民在街頭巷尾、農家院落、田間地頭及時聽到黨的好聲音,了解到黨和國家的好政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