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這篇文章,不是我寫的,是北京協和醫學院王辰老師的作品,發表在2018年9月。
北京協和醫學院創辦于1917年,迄今已有百年之久。于1917年在中國首先開辦八年制醫學本科,被譽為“中國醫學殿堂”。但文章大意是,經積極協調努力,北京協和醫學院正式開始實施經典涵義上的“4+4”學制臨床醫學教育模式,在學校新百年之元年,要再開中國醫學教育先河。
一、何為“4+4”模式
“4+4”學制的臨床醫學教育模式肇始于上世紀初的北美,是世界醫學教育主流模式中的一種。該模式是從各大學多專業本科生有志學醫者中,擇其優秀者,完成本科教育后進入醫學院學習臨床醫學,畢業后獲得醫學博士學位(M.D.)。
此模式之學制含本科教育4年,醫學院教育4年,故名“4+4”學制。其具體方式是在大學中向各種專業的本科生提供未來醫學選項:若愿意學醫,除完成本專業學習內容,從本專業畢業并取得學士學位外,大學期間亦修一定的醫學基礎課程,即所謂醫學預科(Premed)課程:生物學、化學等,使自己符合醫學院報考條件,之后參加醫學院入學考核,包括面試等,醫學院從這些有志于學醫的多種專業背景的大學本科生中,選擇優秀且適于學醫者進入醫學院接受臨床醫學教育。這種模式將醫學教育定位于在多學科背景的本科教育基礎之上的研究生教育。
二、“4+4”模式之妙處
以協和的理解力與判斷力所及,“4+4”學制具有以下三大堪稱“妙處”的優點,可為醫學的發展注入核心動力:
1 納多學科素養者從醫:醫學生由此具有多學科背景,醫學界由此形成多學科素養與能力。所招錄之醫學生已有多學科本科教育背景,有了多學科的知識、技能、思維,注入了多學科的“DNA”,這種“DNA”將在其未來的學醫從醫生涯中獲得表達,成為將醫學與多學科結合的發端與紐帶,并由此結出醫學發展碩果。
有人會問,是否可以通過對醫學生增加多種學科的課程來增加其多學科知識?答案是不行。因為,沒有哪個人可以掌握如此眾多學科的知識,從學科的門類和深度上均不能。是否可以通過在醫學院增加開設多學科課程?答案是無醫學院可以覆蓋如此多學科的教學。是否可以在某大學中充分進行多學科的教學?答案同樣是不行,任何大學不會具有所有學科,更不會有足量的優秀學科。
因此,只有“4+4”所設計的從眾多大學招收不同學科背景的本科生,到醫學院聚合到一起,上學時同學之間相互影響,做醫生后同事之間相互啟發、協同,與各業界廣泛交流交融,才能賦予醫學生群體、醫生整體和醫學界多學科的背景與屬性,具備多學科的素養和能力。
2 納天下賢才從醫:醫學院由此可以廣攬天下賢才。由于所從事的事業關乎人的健康性命,故對醫學生、醫生的素養要求極高。“4+4”模式可以使醫學院有機會在各大學、各學科已經很優秀的投考本科生中優中選優地選擇醫學生,充分保證對未來從醫者的高素質要求。
3 納愛醫者從醫:讓真正有志于醫學者學醫從醫。經各專業本科教育后最終選擇學醫者,體現了其在接受本科教育期間內心經過比較后決定的未來職業取向,是青年學生心智較為成熟后的專業選擇。這些學生學醫富于熱情和主動性,在后來接受大量的醫學教育資源投入后,未來從醫的穩定度和從業水準高。醫學院非常需要這種素養良好、積極求學之“成熟的受教育者”。
基于以上三點,我認為,“4+4”是在目前教育體系下,所能設計出的幾乎最佳的臨床醫學院校教育模式,可望培育出未來推動醫學發展的高素質醫師和醫學界領導者。
三、協和為何要堅定地率先推行“4+4”模式
由于“4+4”臨床醫學教育模式的先進性,協和醫學院作為中國最早建立八年制醫學教育、開創中國“科學醫學”(scientific medicine)時代、居國家領銜地位和最具導向性的醫學院,必須承擔責任使命,為天下先,開風氣先,引領中國八年制醫學菁英教育走上正確的方向和路線。其實,“4+4”模式從建校伊始,就是協和的“初心”。
為何百年前未做,而至今日才開始推行?
原因是建校時中國的本科教育尚處草創階段,大學普遍較弱,培養水平未能達到協和醫學院的入學要求。因此,協和醫學院當時直接在個別優秀的大學(如燕京大學)中建立預科,或接受少數優秀大學的本科生轉考協和醫學院。過去一百年間,中國的大學本科教育已經大發展,及至改革開放后,協和醫學院恢復其傳統八年制招生,但未及深入思考并勉力推進“4+4”教育改革,即對“4+4”模式先進性的理解領悟不深,積極探索不夠。
同時,要推進“4+4”學制的改革,需要教育等多部門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因此,協和醫學院在她的第一個百年中,終未成就“4+4”模式。值此新百年元年,協和醫學院堅定決心,積極與各方溝通協調,在教育部、衛生健康委、兄弟大學的大力支持下,克服諸多困難和障礙,終于率先在全國成功肇建“4+4”臨床醫學教育模式。
新臨床醫學教育模式的建立,給予我們太多的期冀。國際上,醫學教育改革、變革之風正勁,現代醫學教育面臨全新的機遇與挑戰。協和醫學院教育改革的成敗,關乎中國醫學事業的未來。新百年,協和再成“弄潮兒”。道路不會沒有坎坷曲折,惟篤實努力可達目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